2010年12月7日,A股上市公司国电南自(600268.SH)公告,出资1672万元成为国内锅炉点火公司武汉天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此前的11月12日,另一家锅炉点火专业技术公司徐州燃控(300152.SZ),在去年上半年呈交证监会发审委时,因被人举报改制过程中涉嫌国有资产流失而失利,此次二度闯关终于过会;更早些的8月20日,还有一家锅炉点火技术公司烟台龙源(300105.SZ),则已以53元/股的发行价登陆创业板。
三大上市公司聚焦于锅炉点火,2010年下半年,一个此前少有人关注的锅炉点火产业,就像锅炉炉膛中熊熊燃烧的火焰,烧红了资本市场。
王爱生归去来兮
谈到锅炉点火,不能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在中国节能点火产业中占据重要位置,他既是烟台龙源第一创始人,也是徐州燃控主要技术发明人。他终生致力于节能点火技术研究,终有突破性成就,同时又满怀创业激情,在知天命之年下海开公司,不停创业又不停失败,转战大江南北,屡败屡战,最终在4年前被徐州燃控以股权换技术的方式“收编”。在他即将年满69岁的古稀之年,终于随着徐州燃控正式上市挂牌交易而跻身中国亿万富豪之列。
这个生于1942年的人叫王爱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一位与他打过多年交道的人如此评价他——“老头子是陕西人,很随和,为人不错。”
王爱生从北航发动机专业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原航空部115厂点火研究所工作,从事航空点火产品的设计研究,从此进入了点火行业。
据徐州燃控原副总经理范导源向媒体报料,他们二人利用一起去英国学习掌握的斯贝发动机高能点火系统电咀专利技术,开发出新型点火产品。这是几大点火主导厂商各项创新之始。这位范导源,当年也曾在115厂工作,是王爱生当时的同事。
除了范导源之外,王爱生在115厂工作期间,还有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同事,在关键时刻改变了王爱生的人生轨迹,他叫王文举。
王文举比王爱生小10岁,时任点火研究所所长,而王爱生当时是研究所研究员。两人在工作中结下深厚的友谊,而此后他们的工作经历又多次奇迹般地重叠,影响到了日后这三大上市公司的分分合合。
王爱生掌握了什么技术,以致简直可以对企业“一言死之,一言生之”?
在节能产业正在成为大势所趋时,锅炉作为传统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近几十年不断受到能源危机愈演愈烈的压力。锅炉节能新技术的出现,当然广受政策扶持和资本市场的追捧。锅炉点火或用电调峰时需要喷入柴油助燃,锅炉最大的市场在火电厂。
中国电力联合会数据显示,截止到2008年,全国火电总装机容量6.01亿千瓦,一年柴油消耗量908万吨,相当于每年消耗掉国内一个中型油田产量,火电厂为此付出高达300亿元的用油费用,企业自身也有动力节油降耗。国家也通过有关政策,不断引导火电厂节油降耗。最为严厉的政策是2008年8月1日由国务院发布的2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的火电厂(包括新建电厂)燃煤锅炉都要采用等离子无油、小油枪等微点火技术和稳燃技术、降低油耗”。
王爱生的专长和能耐就是,既能很好地完成点火和调峰任务,又能大幅度节能。其最新微点火技术相对于传统大油枪点火技术,节油量达90%以上!
1984年,王爱生离开115厂,来到徐州燃控担任总工程师。当时的徐州燃控还不是股份有限公司,叫徐州燃烧技术研究所。业内人士称,徐州燃控早期从事锅炉点火大油枪业务,当时做该业务的企业很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不过徐州燃控在同行中规模较大。
大油枪点火技术也就是常规的锅炉点火技术。若干年后,王爱生又研制出双强少油点火技术,它和烟台龙源的微油点火并称为小油枪点火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大油枪点火系统,使用小油枪点火节油90%以上。也就是说,如果大油枪点火用1000公斤油,小油枪技术只用不到100公斤油,节能效果显著。
3年后,原籍徐州的王文举也离开了115厂,回到家乡出任徐州燃控所长。他与王爱生在新单位再一次搭档共事。
6年后的1993年,在科技人才下海的大潮下,怀揣锅炉点火绝技的王爱生南下创业,还是干老本行。51岁的他先是在珠海创办了民营科技公司珠海中电燃烧控制公司,不久又转战山东烟台,创办了烟台中电燃烧控制公司,一年多后,他第三次创业,成立了烟台中兴燃烧控制公司。这三家公司显然不是老爷子的得意之作,经营业绩均不详,一直被他按下不表。
1995年,王爱生创办了第四家公司——烟台龙源燃烧控制公司,这就是15年后走上创业板的烟台龙源前身。这家公司的7个原始创业股东,几乎都是从徐州燃控和烟台中兴跟随王爱生而来的骨干,分别负责技术开发、质量控制或担任项目经理。在50万元注册资本中,担任总经理的王爱生以8万元出资额持有公司16%的最大股份。
此后,烟台龙源股权几经变化,但高管团队稳定。
失之烟台,收之徐州
唯一不稳定的,是王爱生本人。
包括烟台龙源现任负责人都不得不承认,烟台龙源若干年后能成为点火细分市场龙头、节能省油新技术的标杆型企业,王爱生功不可没。他前瞻性的判断与坚持,将无油燃烧的等离子点火技术作为烟台龙源的技术方向,作为技术带头人,他还带领烟台龙源研制了国内第一台等离子点火装置,并于2000年2月15日在烟台电厂的锅炉上启动成功——这是全球范围内第一台成功启动的工业化等离子点火装置。
烟台龙源创立之初主要做大油枪的节能改进型产品。有一天,王爱生路过国内某家电厂,正逢哈萨克斯坦专家应用等离子技术改造这家电厂的锅炉点火系统。在一旁观看的王爱生大受震动,认定这种干净、完全不耗一滴油的点火新技术前景广阔,回来以后立即在烟台龙源重点研发,并成功突破了等离子点火产业化的技术难点。2004年,烟台龙源等离子点火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王爱生是第一发明人。
然而,烟台龙源能成功上市,新大股东才是决定性因素。
1998年,国电集团入股,成为烟台龙源新的大股东,这意味着此前由王爱生一手创建的民营科技企业变身为国电控股的下属企业。烟台龙源投靠国电,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得项目。作为从未使用过的新产品,电力部门出于供电安全的考虑,通常并不愿提供试验工程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但如果是电力集团内部的企业,在集团内部寻找适合新技术试验的工程项目并不难。
烟台龙源在早期一个不为人知的重要细节是,等离子在实验室的研制近乎完美,下一步打算实际应用到电厂锅炉进行工业化示范,就得到了国家电力公司一位副总经理的支持,指示烟台电厂首先试用。
所以国电不仅是烟台龙源的大股东,同时也是大客户。
不过新的矛盾也随之而来。国电控股烟台龙源后,王爱生也从总经理改任总工程师,2000年后又改任科技处主任——一个非核心的中层领导。知情人士称,王爱生和国电派来的高管相处不融洽,在烟台龙源并不如意,有些等离子点火技术最新改进完善的参数、工艺,他不是总工程师,所以连这些数据都接触不到。而作为公司原第一大创始股东,与后来的控股股东之间还曾有过股权纷争。“都是十几二十年前的事了,说来话长。”知情人士欲言又止。
但烟台龙源上市招股书显示,2007年5月,烟台龙源筹划上市,那时王爱生已从该公司退休,其持有的6.511%股权被要求转让,转让价格按照2003年王爱生办理退休的公司净资产数据标准商定,每1元注册资本对应5.49元,受让人为烟台龙源现任总工程师陈学渊。后来,王爱生果然以40万元价格将6.511%股权全部转让给了陈学渊。耐人寻味的是,与陈学渊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的并不是王爱生本人,而是王爱生的夫人王秀阁。比之上市之后这部分股权的价值,相当于王爱生将亿万财富拱手送给了陈学渊。
2003年退休时,王爱生才61岁。他并不服老,对节能点火有太多的不甘,太多的想法,他开始第五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