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货币信用危机
信用货币的便捷和广泛使用既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也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危机和困难,这就是货币信用危机。在西方国家,信用危机大多发生在二战前后。二战前货币信用危机一般与周期性的由生产过剩引起的经济危机同行。在经济危机前,生产兴旺,物价上涨,商业投机活跃,引起信用的扩张。企业家借助于发行有价证券,利用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把生产扩大到超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范围。于是,促成了危机的成熟。而当危机一旦到来,大量商品滞销,物价急剧下降,这时市场萎缩,企业倒闭,信用发生动摇,大批厂商因不能偿还债务而宣告破产,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货币信用领域内造成了动荡和混乱。二战后货币信用危机取得了一种既与经济危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存在形式,主要表现为长期的通货膨胀和信用膨胀:在国内,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遭到破坏,银行存款大量被提取,大批银行倒闭,利率急剧提高,商品和股票价格猛跌;在国际货币金融领域里,国际信用的规模大大缩小,国际结算中纷纷要求用黄金支付,引起黄金价格猛涨,汇价剧烈波动等,使国际金融关系处于混乱状态。
当然也有由某种特殊的经济或政治事件引起的货币信用危机。如1839年英国出现的货币信用危机就是由农业歉收引起的。连续两年的歉收导致小麦价格暴涨和小麦进口猛增,使英国国际收支恶化,黄金大量外流。此外,战争也会引起特殊类型的货币信用危机。这类危机不同于周期性货币信用危机,它并非有规则地经过一定时间而重复发生的。这类危机一般不表现在货币信用体系的全部环节上,而只表现在个别环节上,通常是表现在交易所、利息率和货币流通方面。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货币信用危机是由前面我们提到的约翰•劳一手导演的18世纪20年代法国的信用危机。1720年1月,约翰•劳被任命为法国的主计长和监督长。他一手掌管**财政和皇家银行的货币发行,另一手控制法国海外贸易与殖民地发展。约翰•劳大量发行纸币扶持股票市场发展。1719年法国的通货膨胀率为4%,到1720年1月就上升为23%。1720年3月25日货币发行扩张3亿里弗尔(里弗尔:法国当时的纸币单位),1720年4月5日扩张3.9亿里弗尔,1720年5月1日扩张4.38亿里弗尔。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货币流通量增加了一倍。通货飞速膨胀,股市暴跌,最终酿成一场经济灾难。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强调**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推行赤字财政和信用膨胀政策,使货币信用危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表现出新的特点。以往在周期性货币信用危机爆发时,由于生产过剩, 大批商品滞销和信用关系破坏,人们普遍追求现金,从而使货币短缺,物价下跌。战后货币信用危机则是由于**推行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增发纸币,使货币供应量大大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从而表现为经常性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经济增长缓慢——滞胀,并使货币信用危机趋于复杂化。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也曾经过几次货币信用危机。第一次是在五十年代初期,由于对货币还不是十分了解,货币当局大量发行货币,导致人民币急剧贬值,一万元才能买一个馒头。第二次是在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之初过量发行货币,导致通货膨胀,购买力下降。第三次发生在一九九三、一九九四年,年货币发行量超过40%,使通货膨胀率达到28%!实际购买力大幅度下降,各种信用关系有所下降。事实上,从2006年至今,我们正在经历着第四次货币信用危机:货币过量发行,流动性过剩,物价上涨,信用膨胀,证券泡漠化,房地产价格急剧膨胀等。中国的货币信用危机会不会引发经济危机?会不会发生如美国的危机?我们拭目以待,但愿不要发生。
6.效率与成本——我们能否走出主权货币迈进世界货币?
6.1货币的进化
关于货币的进化,有太多的论述,我在这里仅择要谈谈。货币的进化趋势大体上是货币的面值与币材的实体价值逐步分离的过程,经过了四个阶段:完全商品货币、不完全商品货币、不完全信用货币和完全信用货币。
完全商品货币是货币材料作为商品自身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的价值完全相等的货币,即货币的币面价值等于其币材的实体价值的货币。完全商品货币形式包括实物货币、按重量交易的贵金属和由贵金属加工成的足值铸币等。完全商品货币作为最早期的货币形式是必须有足够内在价值的,并把这看作货币的必要特征。最早的货币形式总是被认为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商品,因而如果不要求它们作为货币使用,它们仍能为某些其他目的服务。
不完全商品货币是指货币材料作为商品自身的价值不能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完全相等的货币,即货币的币面价值超过其币材的实体价值的货币。不完全商品货币主要包括不足值的实物货币和不足值的金属铸币等。在不完全商品货币阶段,虽然货币材料作为商品自身的价值不能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完全相等,但它毕竟有作为商品自身的价值,尽管其作为商品自身的价值小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不完全商品货币形式的货币流通价值与币材实体的价值开始分离,但还没有完全分离,只是不足值而已。请记住这一点,它是由实物货币走向信用货币的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
不完全信用货币是指作为货币流通的币面价值与币材的实体价值完全脱离关系但必须保持可兑现的货币。不完全信用货币形式主要指可兑换金银的纸币等。不完全信用货币只代表特殊商品黄金的价值,并通过这种特殊商品来与其他商品间接联系,这是货币发展的较高阶段,但不是最高阶段。货币借助于某一种具体商品的价值作为价格标准工具的现象只是货币形态还不发达的表现。
完全信用货币,是指币面价值与币材的实体价值完全脱离关系且不可兑现的货币。完全信用货币形式主要包括不可兑现的纸币和银行存款等。正如音乐会的入场券不必具备产生音乐的能力一样,完全信用货币不必具备任何像普通商品那样的价值,完全信用货币的价值是以其能够被普遍接受这一事实为基础的。尽管完全信用货币币材本身事实上并无价值,但只要大家把它看成有价值的,那么,它就了有价值。完全信用货币是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这是当前世界各国(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普遍采用的货币制度。1973年美国**宣布美元完全脱离黄金,实行黄金非货币为标志,原来依附于黄金的银行券终于摆脱了对黄金的依赖,第一次以自己的身份登上货币历史的舞台,接受流通的检验。实践表明,用这种“纸”作货币没有什么特别的障碍。相反,它所具有的可调控性完全符合现代社会的生产、流通、交换与发展,符合各国经济增长和进步的需要,是一种真正的信用货币。从此,货币进入了纸币时代。
纸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是信用货币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也不是信用货币的最高级形式。除纸币以外,还有银行存款货币、电子货币等。这些货币和纸币一样,本身没有价值,其价值来源于发行者的信用保证,它们直接作为社会价值的象征,体现货币的本质,完成货币的所有功能。
6.2主权货币和国际货币
在我们今天的世界上,除了欧元、特别提款权外,无论是使用广泛的美元、日元、英镑、港币等,还是使用不太广泛的人民币、澳门元、新台币等,都是主权货币,又称为主权信用货币。它是以某一主权国家或地区的信用作为发行依据的货币。主权货币是完全信用货币阶段的过渡产物。
主权货币中有些货币由于其良好的信用而被多国所信赖,成为许多国家的国际储备,如美元、日元、英镑等,这些货币可以称为“国际货币”。欧元、特别提款权虽然也是国际货币,但不是由主权国家直接发行的,欧元是由超国家联合体“欧盟”发行的,特别提款权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是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会员国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但由于其只是一种记帐单位,不是真正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我们可以称之为“超主权货币”,它们在保持国际贸易和储备稳定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种货币能否成为世界主要的储备货币,主要取决于发行该货币经济体的规模,该经济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的大小,以及该储备货币币值的稳定性,而其经济实力是最后的决定因素。货币的币值稳定与否,主要取决于货币发行经济体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的能力,控制通货膨胀能力主要体现在货币政策当局的独立性上面。欧元区各国的货币政策已全部让渡给欧洲中央银行。它保持着对各国**的高度独立性,它不向联盟机构和各国**负责而只向欧洲议会负责,具有很高的独立性。《马约》议定书第7款规定:欧洲中央银行以及各成员国中央银行在行使权利、执行任务时,不得接受欧盟任何机构、团体或成员国**的指示。这些机构、团体或**必须遵守规定,不得影响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决策。为了保证其独立性,《马约》还禁止欧洲中央银行为成员国**财政赤字提供融通资金。
此外,在欧元的国际化问题上,欧洲中央银行采取一种非常明智的中立的态度,既不限制也不鼓励,而将欧元的国际化进程交由市场去决定。实际上,欧元的国际化既取决于欧元区的经济实力与政治稳定,还取决于欧元自身的稳定。欧元的发展状况证明,作为第二大国际货币,已经显示出其国际货币的强劲实力,它将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支柱,在国际事务、全球投资和国际贸易的竞争中发挥重大作用。
6.3能否产生全球通用的信用货币?
能否产生全球通用的信用货币?欧元的成功似乎说明,这好象不成为一个问题,只是一个时间长短问题。全球通用的信用货币的产生,既是一个金融问题、经济问题,还是一个复杂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是因为,由于人的自私性,使得人类之间的相互交往自设了许多藩篱和障碍。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巨大差异,意识形态上的相互对立、敌意,缺乏相互的理解与宽容,以及历史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本来能够给人类带来便利的货币问题,变成了十分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欧洲,由于文明开化的比较早,经济增长稳定和政治稳定,促成了欧元;而人类想促成全球通用的信用货币,还需要全人类做出共同的贡献。毕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我们人类的本性,而种类繁多的主权信用货币造成的国际交往中的高成本、低效率是我们必须设法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