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技发展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量子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先后启动了量子科技领域的战略计划。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了在量子科技领域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量子科技的具体应用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3个领域。
量子通信基于量子纠缠原理,即两个处于纠缠状态的量子就像有“心灵感应”,无论相隔多远,一个量子状态变化,另一个也会随之改变。
量子通信之所以受重视,很重要的原因是它能够实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目前,量子通信应用方式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是原理上绝对安全的通信手段,在量子密钥传输过程中,窃听者无法做到既偷听又不留下痕迹。

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10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涌现出一批高新技术重大成果。在量子信息技术方面,“墨子号”和“京沪干线”的实验,构建了首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雏形。
在中国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中,另一个重要角色是“京沪干线”。2017年9月,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京沪干线”全长2000多公里,经过合肥、济南等沿线主要城市,共设有32个量子通信节点。
“京沪干线”与“墨子号”成功对接后,中国成为世界量子通信应用的领先者。
与传统计算机相比,量子计算机有独特优势。传统计算机中1个比特在某个时间只能是0或1中的一个状态,而在量子计算机里,由于量子叠加态的存在,1个量子比特可同时记录0和1两个状态。因此,量子计算机拥有计算能力远超传统计算机的潜力。
量子计算机研发是当前国际科技竞争的热点领域。2019年底,中国科学家与德国、荷兰科学家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20光子输入60×60模式干涉线路的玻色取样量子计算,在四大关键指标上均大幅刷新世界纪录。

今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消息,该校科研团队与美国、德国科学家合作,在同时具备高纯度、高不可分辨、高效率的单光子源器件上观察到强度压缩。这是自从2000年实现量子点单光子源后,科学家通过20年的努力首次在该体系直接观测到强度压缩,为基于单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测量奠定了基础,是量子精密测量领域的重要进展。
未来,中国量子科技发展的突破口在,正好配资认为,对量子科技发展进行部署时,应考虑到产学研协同,考虑到从基础研究到应用之间的密切结合,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加快研发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