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市场或许将与2010年有神似之处,但又必然有所不同。
第一,从市场角度,经历了结构性牛市,整体市场“可买资产”估值位于高位,价值投资者的预期复利回报率大幅下降,2010年权益类公募基金收益率中位数5%,但分化很大,有公募的收益率高达30%以上,也有不少公募收益为负。
第二,都是五年规划预期发酵的年份,带来诸多阶段性主题机会。

第三,货币政策宽松将退未退,稳杠杆既意味着边际不再宽松,甚至略有收紧,也意味着我们可能不会看到断崖式的政策退出,或许更接近真正的“中性”;2010年上半年就已经看到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10月开始加息,为了保证2021年下半年的社融增速能够与名义GDP匹配需要在上半年降准。
第四,2021年和2010年的一季度都有低基数导致的上市公司业绩高增长,但是2010年的春季躁动比较微弱。

明年的市场高位振荡、结构性有机会,今年过度上涨、长期复利透支的标的有阶段性风险,不能盲目乐观,要降低期望回报率。
但是经济预期修复过程中顺周期资产的上涨以及全球贸易预期的改善有助于港股超额收益的修复,而优质标的回归或者上市可能导致港股科技股市场成为2021年重要的战场。2021年二季度或许有名义GDP低于乐观预期的债市阶段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