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频发的AAA主体超预期信用事件,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引发投资者担忧。信用债事件对A股会不会有影响?影响几何?
信用债影响A股有两条路径:其一,指向风险偏好,违约引发信用收缩预期,使得债券市场乃至权益市场风险溢价上行;其二,指向无风险利率,结构性的信用债刚兑打破,引发无风险利率下行的可能。

信用债违约背后不仅仅是疫情带来的外生性冲击,也存在地方国企等自身性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此类信用风险的暴露更是凸显信用债发行主体的资质担忧。当前,AAA地方国企信用利差回归历史地位,这意味着信用风险没有真正定价,还是带有刚兑预期。经济复苏背景的信用暴露+信用利差低位,当前信用风险溢价的上行趋势可能超出市场预期。尽管市场是股债交易隔离,但因产业链传导、信用收紧预期(社融/信贷数据可见苗头)将联动权益风险偏好下降。
此外,无风险利率下行是大势所趋,但短期因信用债刚兑打破带来下行的空间有限。在此背景下,风险偏好下行,交易复苏更需要长逻辑,推荐中国制造+可选消费。

(1)宏观层面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支撑了制造业资本开支的基础,中观层面坚韧的供应链体系、较大的成本优势以及加速的产品迭代,中国制造具备全球竞争优势。在海内外经济预期修复的大背景之下,中国制造盈利修复周期将超出市场预期。
(2)当前需要从盈利改善思维出发,对冲风险偏好下行,后疫情时期内需改善叠加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上升,盈利修复周期可选消费优于必选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