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本是毛泽东的文章,四年前我已经看过了的,但是不能明白,这次我有所了解,便要写出来供大家批评。
原来实践论谈的是对一个事情全面了解和把握规律的方法和过程。
人们常常陷入无根据的思辨当中,不能自拔,用错误离奇的概念强加给事物,甚至指导自己的行为,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不能见效的。
这种情况也是在我们的成长中一再出现的情况,直到我们全面了解了正确认知事物的过程和方法,才能回过头来,明白以往所做的一切幻想和错事都是证据,佐证了实践论观点的正确无误,也明白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道理,成为强大的武器帮助我们开辟道路。
在我的解释中,我把认清这个方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严格区分“幻想”与“存在”。第二阶段,严格遵循先认识现实“存在”后总结“概念”,绝不能反过来竟敢先幻想概念然后强加给实在。这种事情是我们教育的弊端,也是教育家长期批评的事情,叔本华在《论教育》一文里谈到,人们的智慧认识事物,先从现实事物入手,然后才能总结概念,才能明白概念的所有内容指的是什么,而不至于被概念误导,造成极深的误解。叔本华又谈到,大多数学者之所以不如一个目不识丁的人能够玩转社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夸夸其谈的搞空洞概念,不能认识实际事物。
“幻想”在我的定义里是指现实里不存在的事物,哪怕是刚才的存在,现在已经消失了,这种情况尤为重要,也称为幻想。
“存在”在我的定义里是指现实里存在的事物,哪怕我的脑中从来不知道它,而它也存在发生着自己的特殊作用。
一个人如果陷入这种幻想,他必定发疯。一个人如果能够认识各种“存在”,了解各种存在的不同作用,良性作用,不良作用,特殊作用。就可以真的步入知识的殿堂,运用自如。也不至于像年轻人看小说一样,陷入永不能实现的期望当中。原来人类本来就是与一切“存在”打交道的。
既然直观的认识了“存在”的事物,人类也能搞出概念去总结,把这种总结付诸实践,就可以看到概念的错误之处,然后凭着实践所给的现象去改正概念,如此反复,就可以全面认识一个事物了。这就是实践论所谈的方法。
请大家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