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 数据分析与数据科学 SPSS论坛
3005 1
2020-11-17
找了很久也没找到计算单个公因子分数的方法,只知道公式是F1=L1*X1......Ln*Xn,L是成分得分系数,问题是这个 x值到底是什么啊,spss自动生成的FAC1-1是吗?可是问卷一共500多道题生成了500多个FAC1-1的数啊,只有22个指标的成分得分系数,这要怎么乘?
因为本人文科出身,第一次做数据分析,问题弱智了点还请谅解,求大神帮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0-11-22 21:34:44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因子得分的计算问题。
计算公因子分数有两种可能1.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计算主成分的分数。
2.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计算因子得分。
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是否进行旋转。
如果要使用公式进行因子分数计算一般是没有必要的,因为SPSS提供了3种计算因子得分的方法,非数学专业的不太需要去刻意手动操作。可通过“分析→降维→因子→得分”进行选项勾选以输出因子得分。
1.png


SPSS 在因子得分计算上提供了 3 种方法:回归法(Regression)、巴特利特法(Bartlett)和安德森-鲁宾法(Anderson-Rubin)。在 EFA 相关文献中,暂无统计三种方法的使用频率。因子分数的计算问题一般显得不是很重要,但仍值得了解。
回归法是三种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这种方法首先将变量进行标准化,随后按照一定的权重相加,最终生成的因子得分均值为 0、标准差为 1(Goodwyn, 2012)。巴特利特法会使因子上负荷较低的变量所占权重较低,生成的分数平均值为 0。安德森-鲁宾法类似于巴特利特法,但附加了一个条件,使得因子得分必须为正交(Thompson, 2004),生成的分数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 1 且不相关(即使设定了斜交旋转)。

第二个问题是保存的因子得分数量过多的问题。
无论是进行主成分分析或者探索性因子分析,目的都是降维。换言之,500多道题应该降维成较少的几个维度作为代表。我猜测你在SPSS中的因子提取数量(在“提取”子对话框)中使用了默认设定,所以系统根据数据特征提取了22个因子,这是正常的。

主成分分析或因子分析应根据你当前分析目的进行选择,而因子数量的提取可以参考一定的数据指标进行判断。


假如你要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可以参考电子书中的步骤。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0262773-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