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支付端的政策破冰,一举打通医保支付瓶颈,万亿级市场亟待发力。近日,国家医保局发文指出,大力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创新,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便捷医疗服务的需求,提高医保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同时明确,2020年年底前各地完成制定本地“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管理办法,完善经办流程和协议范本。
业内人士表示,政策驱动下“互联网+”医疗生态有望形成闭环。随着“互联网+”医保支付的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开启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下的3.0时代。在此背景下,进入黄金发展期的“互联网+”医疗也迎来了互联网巨头的加速布局。

“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确定
11月2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官方网站公开《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支持符合规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对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实行公平的医保支付政策。
《意见》明确,根据地方医保政策和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内容确定支付范围。例如,各地可从门诊慢特病开始,逐步扩大医保对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医疗服务支付的范围。同时,结合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按照相关规定的异地就医结算流程和待遇政策,探索“互联网+”医疗服务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互联网+”医疗行业开启3.0时代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说在线预约、院外候诊是互联网医疗的1.0版本,互联网医院、在线诊疗就是发展的2.0阶段,而“互联网+”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则代表3.0时代。
的确,除了政策红利加持外,新冠疫情黑天鹅推动行业实现突破性进展。据监测数据显示,自2019年11月疫情出现直至2020年4月疫情形势逐渐好转,医疗健康类APP与网页的月度有效使用时间有了明显增加,其中医疗健康类APP的增量同比去年同期显得十分迅速。根据艾瑞测算,在疫情高峰期的2月,2020年2月医疗健康APP(包含在线医疗、医药电商、慢病管理、运动健康等种类)的日活同比2019年2月,平均增长率高达14.08%。同时,政府也不断加码,打通医保、支付等互联网+医疗的关键环节。易观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市场增长达46.7%,是2015年以来最高增速。

“目前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仍处于数字化初期阶段。”诸海滨表示,2019年,中国仅有2.4%的药品通过院外在线零售药房分销。同样,2019年,就中国门诊量而言,在线问诊占总咨询量的6.0%;中国大健康市场的数字化比例占中国医疗健康支出总额仅3.3%。
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前景巨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4年及2030年中国大健康市场的数字化比重预计将会由2019年的3.3%分别快速增至中国医疗健康总支出的10.6%和24.0%。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将会由2019年2180亿元分别大幅扩张至2024年及2030年的11290亿元及42230亿元。
注:本文资料来历于互联网揭露途径,内容由正好酉已资传播分享,所述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发现违规现象请联络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