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解盘荣耀
2014年前后,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下,小米手机迅速崛起,并登顶国内市场第一。这使得国内传统手机厂商大为震惊,无不开始研究、学习小米的模式和打法。华为的动作更是高调,直接推出对标的荣耀手机品牌。而华为品牌则放手一搏,通过P系列和Mate系列向上攻占高端市场。
自宣布独立运作后,荣耀与小米的竞争便日趋白热化:从产品参数到售价,从发新机节奏到宣传,从天上到地下等对垒火药味十足。而依托“复刻”小米和华为的技术平台,荣耀逐渐在中低端市场站稳脚跟,并在成立仅三年时创造出超越小米的神话,登上中国互联网手机第一宝座。
但荣耀也部分受制于华为。比如最新的海思麒麟芯片基本都是华为旗舰先用,然后“下放”到荣耀。而一些尝鲜性质功能,则会首先在荣耀上线,成熟以后再应用到华为手机上。即便如此,荣耀依旧势不可挡。2019年,其国内市场份额达13%,成为排名第四、增长第二的手机品牌。
然而,在美国政府不断升级打压下,华为手机出货量出现了负增长,现在更面临无“芯”可用的境地。这一点从荣耀发布新机的节奏就可以看出端倪。今年7月之前,荣耀发布了四款新机,之后便再无新机发布。对此,任正非最近也亲口承认,美国打压后,华为有些产品线收缩了。

随着国际政治和产业环境变化,荣耀乃至华为逐渐走向了新十字路口,收购消息也是几经传闻,直到今天揭开序幕。
对华为而言,剥离荣耀手机业务似乎存在一定的合理性。首先,可以缓解今后两三年无“芯”可用的困境;其次,能集中资源发展智能手机的优质业务;另外,还可以过得充足的现金流,以更好地抵御外部不确定性及发展重大战略业务。
而对荣耀来说,从华为体系独立后,其采购零部件可能不再受美国政府的禁令限制,而且可以开发中高端机型。这有助荣耀手机业务与供货商增长,乃至国产电子业自主可控。但待解的问题是,荣耀将与华为做多大程度切割,如何提升自有品牌力及保证原有战斗力及芯片供应等。
根据华为内部的“竞争体系”,荣耀担当的角色更像是“蓝军”部队。其主要任务是“唱反调”,模拟各种可能发生的对抗性信号,甚至提出一些危言耸听的警告。通过这样的自我批判,从而保证华为一直走在正确道路上。而如今,如何解盘荣耀或者校正其方向,将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05 未来之声
近二十年来,华为的管理层整体思想统一、步伐一致,在集团战略上不断理性扩展业务边界,失误极少。而当国际环境以及产业趋势发生变化时,他们又会将主要精力和资源聚焦,继续构筑以ICT技术为核心的布局,同时适时转让或剥离部分与核心业务、主流设备不相干的产品线。

2016年1月2日,“基本法六君子”二十年聚首,由左到右为包政、杨杜、黄卫伟、彭剑锋、孙健敏、吴春波
其中“弃车保帅”的华为电气,使华为在重大危难时刻得以完好存活;“来来去去”的华三,依旧在那里,并且正变得更强。而如今断臂荣耀,是为了将来更好的荣耀。不过,荣耀变局涉及千亿体量,一旦卖出余承东就没法再喊要当世界第一了。但或许,他们“青春无悔,荣耀山河”。
目前,华电系、华三系的创业公司已经逐步成熟,开始走上重要舞台。一位前华为系的投资人预测:这两系创业的成功只是整个华为系创业成功的前锋,未来还会有不少华为离职员工的上市公司涌现。对此,或许可以用类似古人说的道理阐释:华为不仅授人以鱼,而且授人以渔。
不难发现,无论是华为剥离业务员工,还是离职华为员工的创业团队,身上几乎都留下很深“烙印”。比如他们在多年IPD集成产品开发模式熏陶下,有切身的实践经验,系统的管理模式以及思维同步的团队意识。中西结合、一杯咖啡吸取宇宙能量,这些前华为人仍在各领域发光。
最近几年,全球信息科技发展呈现新的趋势。对此,华为也在不断对内部变革,今年初便将Cloud&AI提升至集团第四大BG,进一步加强对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重视和发力。而在未来的智能世界竞争中,华为又将怎样对自身进行战略调整或解构呢?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