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本文的主角越南,
就Airpods而言,其在2020年首次在越南开始大规模生产,并且占比很快超过了15%,而且最终比例还会高出现在,这显示越南的代工技术已经在日趋成熟了。他们不仅可以搞定三星手机和电视的大规模制造,而且开始成规模的制造苹果的产品了。
苹果目前还没有安排在越南生产iphone,目前仍然主要是在中国生产。
立讯在2020年7月收购了台湾的代工厂纬创在大陆的工厂,
7月17日,立讯精密发布公告称,立讯精密及控股股东立讯有限拟以33亿现金收购江苏纬创昆山纬新的100%股权,其中立讯精密在此次收购中出资6亿元。完成交易后,立讯精密将成为苹果公司的首家中国内地代工厂商,苹果扶植立讯精密在中国大陆开始做iphone代工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另外根据专注于苹果新闻报道的Apple insider在2020年8月报道,苹果已经在评估立讯精密的越南工厂条件是否满足制造iphone的标准,尽管认为暂时还未能达到标准,
但根据立讯精密在2020年6月23日发布的增资公告,
宣布增资全资子公司立讯精密(越南)、立讯精密(云中)和立讯精密(义安)有限公司,增资金额分别不超过0.84亿美元、3亿美元和0.7亿美元,这三家公司都是立讯在越南的子公司,这4.54亿美元资金拟用于满足上述越南子公司的厂房与产能建设及相关需求。
显示立讯精密也在不断扩大越南工厂的厂房和产能建设,在越南生产iphone虽然现在未能实现,但是只要苹果有意愿,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苹果iphone的主力代工供应商富士康在越南生产iphone的计划尚未被媒体披露,但是从逻辑上看,苹果一旦有意愿在越南生产iphone,就不可能只安排立讯精密一家,不会不给最大的供应商富士康订单。
那么富士康透露的信息是什么呢?
2020年8月12日,鸿海的董事长刘扬伟说,
鸿海正在逐步扩大中国以外的产能,将更多生产转移到东南亚和其他地区,以避免对出口到美国的中国产品征收更高的关税。刘扬伟透露,中国大陆是生产iPhone、戴尔台式机和任天堂游戏机等电子产品的主要基地,鸿海全球其他地区产能的占比目前为30%,高于去年6月的25%。未来,这一比例还会上升。
外媒bloomberg(彭博新闻社)在发新闻报到时,用了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iphone制造商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时代已经结束”,其实这并非刘扬伟的原话,搞得富士康不得不发声明澄清。

好以上三个典型的标志性公司的例子,以及过去十年越南出口的突飞猛进,
我们可以开始分析,如何看待越南对中国的挑战?
我想说几点,应该可以全面的概括。
第一点,以代工制造为典型的低端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但是中国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从以上代工制造转移的例子可以看出,代工制造转移的主导方,是下游的强势品牌(耐克,阿迪,三星,苹果),而不是代工厂本身,品牌厂家的态度决定了工厂是否要迁移。
代工厂本身是要经过品牌方的审核才具有代工资格,他们是不会在未取得品牌方同意的情况下,就自作主张转移产能,尤其是像苹果这样的品牌厂家,对供应链的话语权极为强势,那么对于中国而言,意味着掌握了下游的品牌,则可以大大的增强在代工转移过程中的主导权。
品牌不仅可以拥有对供应链的话语权,而且品牌还有向高端发展的需求,这又会带动提高对制造能力提升的要求,机器在精度和品质控制上比人类有着更高的上限,这就推动工厂制造向无人化,智能化发展,这会进一步削弱国外第三世界国家相对于我国的低劳动成本优势。
以宝成工业为例子,他们的财报里面非常喜欢用World footwear year book的数据,那么我们就以这家的数据来看,耐克,阿迪等运动鞋现在已经是以越南为主要制造基地了。
显然耐克,阿迪等品牌做出了自己的抉择,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完全丧失了鞋类制造的地位了呢?并不是。
根据World footwear year book的数据,
2012年中国占全球鞋类制造的60.5%,而到了2018年仍然占到55.8%,虽然六年下降了大约5个百分点,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鞋类制造国(第二到第四分别为印度,越南,印尼),中国的比重仍然超过了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
这跟中国本土鞋类品牌的发展有关系,设计,品牌和智能制造能力的提升,增强了在国内制造鞋类的利润,也增强了对工厂转移的话语权。

对于电子产品往越南转移也是类似的,越南的电子产品制造增长主要是来自于三星,
全球六大手机品牌(苹果,华为,三星,小米,OPPO, VIVO)仅有三星主要在越南生产,而其他五家均未安排在越南生产智能手机。
也就是说,越南的电子产品出口猛增,很大程度上是三星的意志的结果。
那么中国国产手机品牌的份额提升,打压三星的市场份额,也就相当于打压了越南电子产品制造的份额。也就是说,就智能手机产业而言,现在的对外的工厂转移主要还是看苹果的动向。
对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产品等其他领域也是一样,我们必须要扩大中国品牌厂家的全球份额,这样可以在选择代工厂方面掌握主导权。
举个例子,目前国内的主要电子品牌华为,OPPO, VIVO,联想,小米等都在中国建设了自己的工厂,以联想为例,联想在武汉的工厂,去年全年实现出口近45亿美元,占湖北全省出口总额的12.3%,而且联想现在还在深圳新建工厂。
掌握了品牌对中国的最大意义,是获取了将供应链工厂留在中国本土的决定权和能力。而国产品牌向高端化发展,使得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利润,也催生了企业对更高制造能力的要求,并且掌握了对代工组装制造转移的话语权。
例如11月19日雷军就宣布将把在北京亦庄的首个小米自有工厂的产能从一期的年产百万台,提升到二期的年产千万台。

第二点:发展中国的代工大厂,在转移出去的产能中分一杯羹
由于中美形势的发展,在2020年11月的今天来看,
苹果向中国以外转移部分产能也已经是大趋势,但是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告诉我们,中国不仅可以通过零部件+组装代工技术的结合,在中国大陆实现本土公司替代台系代工厂实现价值提升。同时也可以通过在海外建厂,而从代工厂向海外转移中也分一杯羹。
扩大本土代工厂(立讯精密,歌尔股份,闻泰,龙旗,华勤,比亚迪等)的全球份额,
在本土替代台系代工厂,以及在越南和印度替代台企代工厂,
开启中资中企+中国干部在越南和印度工作的时代。
以立讯精密为例,下图是应届生招聘网站发布的立讯精密2020年5月在云南民族大学宣讲会的招聘信息,招聘50名不同专业毕业生到越南工厂工作,试用期薪资1.1万人民币,免费提供伙食,安排干部宿舍每3个月有7天有薪探亲假报销路费。
实际上立讯派驻到越南的干部和工程师人数远不止这个数。
http://www.yingjiesheng.com/job-004-669-182.html

同时中国制造相对于越南和印度的高质量,也可以减缓苹果外迁产能的速度和减小规模。
这从印度用三年的时间,iphone产量也只能占到全球不到2%就可以看出来,
也可以从富士康的越南工厂至今未能通过生产iphone审核看出来,苹果有意扶持立讯精密做iphone的代工,也是从中国大陆制造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