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1958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届全国代表第一次会议的工作报告,就是根据毛泽东关于处理十大关系的方针政策而提出的。”《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第300页。
②1958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强调:“十五年赶上英国,这个事情要变成一个主要的事情。”参见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782页。
③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见《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464页。
④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这些矛盾在实践中是否能完全处理好,也要准备两种可能性,而且在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一定还会遇到新的矛盾,新的问题。但是,像我们常说的那样,道路总是曲折的,前途总是光明的”。见《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4页。
⑤毛泽东1956年撰写《论十大关系》时,中国尚处于低收入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39美元(按实际购买力PPP美元计算),总人口规模只有6亿多人,刚刚正式启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还处在十分落后贫困的状态。江泽民1995年撰写《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时,中国人均GDP为2 650美元,总人口已经12亿人。在文中他所讨论的十二大关系与毛泽东讨论的十大关系相同之处,如各地区之间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不同产业之间关系、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中国与外国关系;又有不同之处,如改革和发展与稳定关系、速度和效率关系、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公有经济与其他经济的关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参见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见《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⑥我们建议,2010年召开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除了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之外,由总书记为首专门就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中国社会与世界的若干重大关系作重要论述,必要时像毛泽东同志那样亲自开展重大问题调查研究,以总结其发展理念和治国方略。参见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卷。
⑦除此之外,我们认为“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都属于重大关系,作者在其他研究中将给予阐述。
⑧中国的过度工业化,生态环境代价相当大,2008年工业占GDP比重为42.9%,而工业电力消费占全国总消费的74%,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总消费比重的71.6%,相当于全国单位GDP能耗的1.67倍,相当于全国服务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的4.91倍。而反过来,工业创造的就业比重大大小于其占GDP比重,仅为1/5,不到其经济比重的一半。参见胡鞍钢:《中国气候变化政策:背景、目标与辩论》,《国情报告》2009年第22期。
⑨不仅强制性禁止乡村人口向城市自由迁徙,而且还强制性将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逆城市化历史趋势。
⑩“十五”计划首次将转移农业劳动力作为主要发展指标,在“十五”期间总计转移4 000万人;“十一五”规划将总计转移4 500万人,预计将实现这一目标。参见胡鞍钢、鄢一龙、王亚华:《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九大目标实施进展》,《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第50期。200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36.22%,2008年上升至45.68%,平均每年提高1.18%。参见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第40页。
(11)到2009年6月底,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达到15 097万人,相当于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1.9%。参加社会保险整体水平相当低下。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2 380万人,占15.8%;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为4 153万人,占27.5%;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 054万人,占33.5%;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 518万人,占10.1%。参见《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9月19日。
(12)房维中:《我们所经历的六个五年计划》,《计划经济研究》1983年第5期。
(13)江泽民指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大解决地区差距继续扩大趋势的力度,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参见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14)参见张平:《民族振兴的壮丽诗篇 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人民日报》2009年9月16日。
(15)“两横三纵”指以欧亚大陆桥、沿长江通道为两处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七区”指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的农业主产区;两屏三带指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参见《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纲要(2009-2020)》。
(16)1994年,胡鞍钢陪同中科院院士刘东生(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时任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所荣誉所长)等6位院士到贵州考察。刘东生院士曾讲过这个“三阶段说”,作者受到启发作了进一步的讨论。参见胡鞍钢等:《中国自然灾害与经济发展》,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7年。
(17)中国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耕地、原煤储量、水能资源储量、石油储量和天然气储量的人均占有量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3%、55%、80%、10%和4%。参见胡鞍钢、王亚华:《国情与发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87页。
(18)新中国建国初期,我国森林蓄积量降到历史最低点,为90.28亿立方米;1973-1976年又进一步下降至68.6亿立方米,减少了24.0%,是“森林赤字期”;直到1984-1988年才超过建国初期的水平,达到91.4亿立方米;而后才开始进入“森林盈余期”,1999-2003年为124.3亿立方米;到2008年达到149亿立方米。
(19)我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和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有关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加剧的关系已对我国产生严重影响。参见《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2007年8月8日,新华网。
(20)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若干重大关系》,见《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64页。
(21)1999-2008年,我国累计投资1 918亿元,累计退耕还林2 68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8%。参见国家林业局网站,2009年9月14日。
(22)中共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1页。
(23)约瑟夫•熊彼特1947年有一段精彩的评论:“这种竞争(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间新产品、新技术竞争)比所有其他方式都要有效,这就好比用大炮轰一扇门是打开它的最好方式。”转引自鲍莫尔:《资本主义的增长奇迹》,郭梅军、唐宇、彭敬、李青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第1页。
(24)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指出:在金融市场上市场配置与**和社会监管“两手都要硬,两手同时发挥作用,才能实现按照市场规律配置资源,才能使资源配置合理、协调、公平、可持续”。参见温家宝:《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在剑桥大学的演讲》,英国剑桥2009年2月2日电,新华网。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95条明文规定:“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
(26)这一改革需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十一五”时期在财政转移支付上实行省直管县;第二步,“十二五”时期要在财政收入上从三级征收转变为两级征收(省级,地市/县级),财政支出三级(省级、地市/县级、乡镇级)使用,像北京等4个直辖市和海南省可率先改革,试行一级征收、两级使用;第三步,在“十三五”时期要在行政上全面实行省直管县。
(27)毛泽东在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参见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见《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1页。
(28)目前国务院43个部委和直属机构中,实行中央垂直管理的有海关、税务、交通、统计、人民银行5个部门,占总数比重的11.6%;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局2个部门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而实行属地管理的部门为36个,占总数比重的83,70%。
(29)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震救灾与灾后重建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也使全体人民再次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地震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抗震救灾捐赠款物截至2009年4月30日,总数达到了767.12亿元(其中捐赠资金约653亿元,物资折合约114亿元),被公认创下“中国捐赠史的新纪录”。参见民政部公告,2009年5月12日,新华网。2008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明确安排东部和中部地区共19个省市,对口支援四川省共18个县(市)以及甘肃省、陕西省受灾严重地区。并且提出:各支援省市每年对口支援实物工作量按不低于本省市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考虑。根据2008年相关支援省份财政收入计算,当年累计对口支援投入资金不少于232亿元。参见国发办(2008)第53号,
www.gov.cn/2wgk/2008-06/18/content_1019966.htm。
(30)中国开始仅向苏联开放,实行“一边倒”政策,之后既反美、又反苏,陷入“文化大革命”的自我封闭、充当世界革命中心(1960年代),再打破中美僵局,决定向西方世界开放(1970年代)。其间伴随经济全球化,从世界边缘化大国向半开放大国的转型,(研究与开发)进入21世纪后,中国成为一个全面开放的大国。
(31)到2015年,中国将要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货物出口贸易第一大国,货物进口贸易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科技人力资源第一大国,成为全球新兴的R&D(研究与开发)中心之一,主要科技指标位居世界前列。
(32)这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表现为:在政治上,世界总体和平、相对稳定,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国际力量对比有利于新兴国家,为中国成为全球治理的领导者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大国之间相互博弈,局部冲突动荡不止。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国际生产要素流动与产业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加快,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知识发展差距快速缩小,同时全球经济失衡严重,受到全球危机等外部冲击不可避免。在安全上,各国与全球的共同利益增多,合作意愿不断增强,合作机制不断强化,同时传统安全威胁有所减弱,但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健康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进一步凸显。
(3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20页。
(34)1987年,邓小平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设想时,又前瞻性地提出力争实现70年(到2050年)国际和平环境。参见邓小平:《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50页。国际和平环境本身对中国就是一个巨大的公共产品,既需要中国有强烈的意愿,需要国际和平环境,也需要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也能够为中国提供这一环境,提供这一全球性公共产品。没有这一公共产品,中国不可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发展奇迹。
(35)十七大报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之一是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参见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20页。
(36)中国自2002年加入WTO以来,到2008年全国累计货物进口额达到4.8万亿美元,其中2008年为1.13万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将至少翻一番,在10万亿美元以上,平均每年1.4万亿美元左右。参见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9》,第171页。
(37)参见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20页。
(38)1979-2008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额超过1万亿美元,从1993年起已连续17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全球500强有480多家在华投资。参见张平:《民族振兴的壮丽诗篇 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根据联合国贸发委员会提供的数据,2008年中国吸引FDI1 080亿美元,占全球FDI总量(1.697亿美元)比重的1.36%,居世界第三位,排在美、法之后。参见联合国贸发委员会:《2009年世界投资报告》。
(39)2000-2008年,我国累计境外投资1 310.4亿美元,年均增长64%。参见张平:《民族振兴的壮丽诗篇 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人民日报》2009年9月16日。根据联合国贸发委员会提供的数据,2008年中国对外投资达到559亿美元,在全球排第12位。参见联合国贸发委员会:《2009年世界投资报告》,2009年9月17日。中央企业成为对外投资的主体,2008年底,中央企业对外投资357.4亿美元,年末累计投资1 165亿美元,占我国对外投资存量的63.3%。
(40)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