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概念對沖基金王朝黯然離場
一家中國概念大型對沖基金終止了運營﹐它遣散了自己的數十名員工﹐並將向投資者返還募集的資金。
上海王朝資產管理公司(Dynasty Asset Management)的對沖基金解體之際﹐中國上市公司的股票今年卻有良好的表現。王朝資產管理公司的旗艦基金糟糕的業績加深了該對沖基金兩位創始人──一位來自美國﹐一位來自中國大陸──間的爭執﹐他們在這家總部位於上海的公司應以多大力度從熱衷於涉足中國市場的新投資者那裡募集資金一事上看法不同。
這家對沖基金公司的解體彰顯了對於亞洲的對沖基金和其他投資者而言一個日益增大的風險。與發達國家的市場相比﹐那些規模較小、流動性不強的市場提供的投資機會也較少。管理的資金越多﹐在股市上尋找有利可圖投資對象的難度就越大。
王朝資產管理公司所管理的資產最多時達4億美元。雖然它的投資並沒有賠錢﹐但它過去兩年的業績卻不甚理想﹐其一度雄心勃勃的投資者紛紛選擇了撤離。到該基金歇業時﹐它管理的資產已縮水到8,000萬至1億美元。
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不斷有巨額資金流入中國。據新加坡的對沖基金研究公司Eurekahedge估計﹐目前約有60家專門投資大中華概念的對沖基金(其投資對象包括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以及在中國有眾多業務的亞洲公司)﹐它們所管理的資產總額在35億至40億美元之間。
不過﹐亞洲許多對沖基金都是初創企業﹐他們十分依賴向投資者收取的那筆相當於投資收益20%的費用。相比之下﹐那些大型對沖基金的生存條件就要好些﹐因為他們以相當於投資額2%的水平向投資者收取的標準管理費就相當可觀﹐這筆費用是不管基金表現優劣都照收不誤的﹐這使得大型對沖基金能夠有足夠的收入來維持運營﹐從而在市況不佳的時候更容易生存下來。
王朝資產管理公司所管理的資產不斷縮水﹐它那點微薄的標準管理費收入已不足以讓該基金的管理人繼續經營下去了。王朝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組合經理Steve Dai說:“我們賺到的錢確實不及預期。”王朝資產管理公司於6月30日正式清盤。Steve Dai也是該基金的創辦人之一。
對投資者來說﹐清盤產生的最好結局是給他們增加一些麻煩﹐最壞結局則是投資本金受損﹐因為他們可能不得不等對沖基金管理人賣掉資產後才能拿回自己的投資﹐而這些管理人是很有可能選擇虧本出售資產的。
日本好幾只專門投資股票的共同基金都於今年關閉﹐股市的動蕩讓它們遭受重創。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公司(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旗下JPM Nippon中性基金和法國興業資產管理股份公司(Societe Generale Asset Management)旗下多頭/空頭日本基金先後於2月份清盤﹐兩家基金管理的資產均不超過2,000萬美元。
去年﹐香港的Doric Capital Corp.成立了一家日本基金﹐企圖試水日本市場。但後來因為從外部投資者那裡融資遇到困難﹐不得不放棄了該計劃﹐並最終關閉了這只基金。
“日本市場一直走勢艱難﹐特別是在去年出現漲升行情之後就更是如此﹐”Doric創始人邁克爾•諾克(Michael Nock)說。Eurekahedge日本對沖基金指數今年下跌了4.14%﹐而2005年則上漲了31.8%﹐當時日經指數的漲幅達到40.2%。
清盤總是令人沮喪的﹐投資對沖基金的基金Forsyth Partners (Asia) Ltd.駐香港的銷售經理Chi Hao Lee說。當合作夥伴分道揚鑣時﹐投資者通常很難搞清楚哪一方給他們帶來了最初的成功﹐哪一方應該為失敗負責。
Steve Dai在上海通過一個朋友結識了艾德•馬倫(Ed Mullen)﹐並與其一拍即合﹐隨後於2000年末成立了王朝資產管理公司。Steve Dai曾經在美國南伊利諾依大學(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獲得物理學碩士學位﹐之後在芝加哥的Shepard International供職﹐擔任投資美國股票的投資組合經理﹐再後來在芝加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Daisen Financial Corp.。而馬倫早期則在芝加哥的Glenwood Financial Group擔任管理人士﹐在幫助初出茅廬的基金從投資者處融資方面頗有經驗。他們當初合作的初衷便是﹐將馬倫的營銷經驗和Steve Dai的選股技巧有效結合起來。
兩人均表示他們將大量個人財富投入了這只基金﹐但都拒絕透露具體數額。Steve Dai說﹐前3年王朝管理的資產大約在2,000萬美元左右。其旗艦基金投資中國在海外上市的大型股以及與中國有著密切聯繫的一些亞洲企業﹐2001年回報率達到106%﹐2002年和2003年的回報分別為20%和39%。Eureka大中華對沖基金指數(其中涵蓋王朝基金)的同期回報率分別為77.2%、1.72%和57.1%。
王朝的成功吸引了眾多目光。美國和歐洲的機構投資者趨之若鶩﹐都企圖在中國的股票發行中分得一杯羹。隨後﹐王朝於2004年推出第二只基金──中國機會基金﹐重點投資中國中小型股﹐但最終也被迫清盤了。
據熟悉該公司的知情人士稱﹐馬倫主張用強有力的營銷攻勢招攬資金﹐投資銀行和對沖基金觀察家的郵箱里布滿了王朝的宣傳郵件。很快﹐作為大陸首家對沖基金﹐王朝名聲大噪。大約有50家機構投資者和高淨值的個人投資者先後加入﹐其資產迅速膨脹。
一霎那間﹐王朝甚至有些措手不及﹐不知道該將這部分資金投向何處。Dai說﹐他每天都要花上6個小時向一大批潛在投資者解釋投資戰略。他甚至懷疑有部分投資者其實是假冒投資者的競爭對手﹐也許正在打探該基金的投資技巧。
這只旗艦基金2004年僅回報0.30%﹐2005年的回報率為3.87%。而同期Eurekahedge大中華共同基金指數的漲幅分別為6.02%和7.45%。
中國機會基金2004年和2005年的回報率分別為0.08%和9.8%。Dai承認﹐“投資團隊有些不堪重負。”隨後投資者開始陸續撤出該基金。馬倫表示﹐兩位合夥人就Dai是否應該減少對投資決定的控制無法達成一致。兩人之間的分歧日益嚴重。
兩人今年春季曾經就Dai收購馬倫股權的可能性進行了簡短談判﹐但他們最終未能就價格達成協議。最後﹐與很多基金的結果一樣﹐兩人決定分道揚鑣。
Dai目前正在掂量他的選擇。馬倫則正準備創建另一家投資中國市場的公司Emperor Invest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