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6018 28
2020-12-16
基于报偿价值的经济金融逻辑 张丰羽 张国忠——《经济学心法口诀》论文版
《经济学心法口诀》论文版——基于报偿价值的经济金融逻辑 张丰羽 张国忠_看图王.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0-12-21 08:58:31
       当你终于找到要表达的方式,那股快感会让你跟上瘾似的,无可替代。而且有时候,语言所呈现的比你原来想表述的还出乎意料,那感觉很来劲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9 10:13:13
       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是科学家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从实践看,凡是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都是凭借执着的好奇心、事业心,终身探索成就事业的。有研究表明,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智力,更主要的是专注和勤奋,经过长期探索而在某个领域形成优势。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11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18 15:50:05

基于报偿价值的经济金融逻辑——论文的摘要和关键词

基于报偿价值的经济金融逻辑

张丰羽,张国忠

要:报偿价值是行为之所得与所投入之比。预期报偿价值须大于1,行为是有利的,人类才会从事经济活动。通过比较各类行为、各类活动的报偿价值,选择报偿价值较大的行为和活动,稀缺资源才能得到较好的配置和利用。基于报偿价值的经济逻辑是:较高的报偿价值是经济行为的目的和重心;交换(广义交换,创新和生产也是交换)是实现较高报偿价值的途径和形式;而人际契约和由之界定的产权,则一方面便利交换,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人们追求较高报偿价值提供激励和约束。

关键词:报偿价值;交换;契约;产权;金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25 10:20:55

基于报偿价值的经济金融逻辑——论文的第一部分 张丰羽 张国忠

基于报偿价值的经济金融逻辑


——论文的第一部分


张丰羽 张国忠



   稀缺,是人类难以逃避的基本生存状态。在这里,我们从稀缺开始,引出报偿价值的概念,并以此界定资源利用的特定内涵,接着考察与人类获取报偿价值相关的交换、产权、契约和经济政策,完成经济的基本逻辑。最后讨论报偿价值这一分析工具使用最充分的领域——金融。

      一、报偿价值的概念和意义

      资源是有限的,人的欲望是无尽的。不可能人想要得到的都能得到,必须有所选择。

      选择就是交换。选中一些,放弃一些,选中的和放弃的相交换。选中什么、放弃什么,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进一步说,决定于人们对可选择内容的“相对估价”或“相对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与人们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与人们的生存条件、生存状态、社会地位、生活经历、知识储备、认知能力、所受教育等有关,从本体论上讲,就是存在决定意识。从人际关系上看,人们之间“相异相依行交易”,价值判断  “以稀为贵相对衡”,这是本文第二部分要重点讨论的内容。

      选择就是放弃。选中并做事,所获得的,叫所得;放弃的,叫成本。以“放弃”换来“所得”,或如人们常说的,“舍得”。所得除以成本(所得/成本,或“得”除以“舍”),就是人的选择行为或交换行为的报偿价值。报偿价值也叫报偿价值率,是行为之所得与所投入之比,是个相对概念。

    “吉凶悔吝生乎动”(出自《周易·系辞下》)。预期报偿价值须大于1,预期行动是有利的,这件事才能做。小于或等于1则选择不动,比值越大越好。当然,有时这只是一种心理感觉,得失寸心知。

      报偿价值大于1的情况下,所得大于成本的部分,称为价值盈余,或盈余价值,简称为“利”。在作报偿价值预期时,人们无需考虑过往的“沉没成本”,只需对眼前选择作“边际的”报偿价值判断。人行如水逐利动,但作优选不问程。

      报偿价值大于1的情况下使用资源叫做资源利(这里的“利”字,就是价值盈余,下面本文中凡遇到“利”字,都是这个意思。)用,报偿价值小于1的情况下使用资源叫做资源滥用。

      报偿价值大于1的事情有很多,因为资源有限,所以把各类资源的各种不同利用目的和方式的报偿价值从高到低排队,从最大的开始做,一件一件接着做下去,资源利用量不断增加,一直到报偿价值大于1的事都做了,这个状况叫做资源充分利用。

      用资源做什么、怎么做(用什么方式方法做)、什么时间做、什么地方做、都由谁来做、为什么要由他们来做,由资源使用而来的收益如何分配,等等,这些都叫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基础,是因资源稀缺而必须经人际契约来界定产权,进而形成特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界定产权生激励,人际契约世通行”,这是本文第三部分要重点讨论的内容。

      世界上的人很多,需求多种多样,而资源又稀缺,难以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大家都关注资源使用的报偿价值,比较各类行为的报偿价值,都选择做那些资源报偿价值比较大且大于1的事,都为获得较高的报偿价值而竞争。“竞争”中的“竞”字,由“立兄”两个字构成,这里的“兄”,可以理解为较高的报偿价值。这样,资源使用的方式和目的,因比较和追逐较高的报偿价值而不断转换和移动,最后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各种资源利用方式、各种行为的报偿价值趋于一致(即所谓“一价定律”),二是资源利用会持续到报偿价值接近于1的时候为止。

      资源如水,逐利而动。资源配置,上善若水。

      正如我们所观察到的,在有些情况下,报偿价值还没有接近于1,有时离1还较远,资源利用量就不再增加了。如果未利用的资源里包括劳动力,那就是失业,或未充分就业。

      怎么会这样?原因还在于报偿价值。报偿价值是个预期概念。预期是人的心理行为。人在预期时,对报偿价值有一个趋利避害的“稳妥域”,它可能是基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或基于相关知识信息不完全,或基于人类的认知能力有限,总之,它使人有“求稳妥”的意识,只有在所得明显大于付出的情况下才会把想法付诸行动。在市场经济中,如果一些人限制自己的消费或减少投资,则作为市场上的需求方,它会导致供给方的一些生产此类消费品或投资品的人由此失“业”。

      预期报偿价值是经济周期的终极原因。经济复苏或经济繁荣源于预期报偿价值的上升,经济危机源于预期报偿价值的突然崩溃,经济萧条源于预期报偿价值的低迷。其表现则是资产负债表之资产预期报偿价值的变化。

      报偿价值应是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概念之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25 16:32:3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