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国际经济危机,我国**果断采取了双松政策组合,使得我国经济迅速走出低谷,实现回升向好。2009年年末,在“保八”几成定局之际,关于经济政策正常化① 的讨论逐步增多,争论也越来越激烈。争论的本质还是宏观经济学的老命题: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进行权衡取舍。本文围绕经济政策正常化分析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并预测未来的增长情景。
一、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1.实体经济实现企稳回升。国家统计局1月21日公布的宏观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我国经济迅速走出低谷,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局面,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在经济总量实现企稳回升的同时,三大需求呈现出如下结构特点:(1)全年经济企稳回升主要是内需拉动的结果。(2)内需方面消费比较平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很快。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也凸显出上述结构特点(见表1):2009年投资的贡献率高达92.3%,净出口的贡献率则是-44.8%。这种趋势不但新世纪以来绝无仅有,而且在改革开放以来也是罕见的。②
2.物价水平全年微降,资产价格涨幅较大。2009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其中,城市下降0.9%,农村下降0.3%。从资产市场方面看,股市2008年10月触底之后,在2009年实现了新一轮的强劲上扬。2009年全年上证综指上涨80%,深证成指上涨112%。另外,从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来看,2009年2~4月份是房地产市场景气的谷底,此后即出现了明显的景气回升。总的来说,2009年全年资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股票市场先扬后抑,房地产市场则先抑后扬。
3.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年四季度,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形势进一步恶化,在11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我国**提出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整个2009年的宏观调控即以此为基调。总的来说,我国经济能迅速走出低谷,双松政策居功至伟。
财政政策方面,**大力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增加**公共投资,加强各项重点建设。二是优化税制,实行结构性减税。三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68477亿元,较上年增长11.7%;全国财政支出75874亿元,较上年增长21.2%;财政赤字7397亿元,占GDP的2.2%,接近2004年2.6%的历史最高水平;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60238亿元,较上年增加6966亿元,债务率(国债余额/GDP)为18%,较上年上涨1个百分点。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但起到了刺激内需的作用,也为稳定世界贸易做出了贡献。世界银行的研究③ 指出,中国的财政刺激方案使得亚洲国家的贸易下降幅度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的大多数贸易伙伴都从中国进口的反弹中得到了好处。到第三季度,大多数国家的进口需求都增强了。................(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