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20-12-26 09:57:11
wzwswswz 发表于 2020-12-26 09:23
我自己拿出钱来买了螺丝刀,现在总产出中对应螺丝刀价值的现金收入完全可以自己留下,凭什么还要支付给螺 ...
本期核算。这是非常重要的。
购买固定资产是前期的事,不是本期的事,已经购置完毕,这属于投资。
搞一个企业需要投资,这您不懂吗?
购买螺丝,是企业行为不是个人行为。现在说的是企业生产的事,没有个人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0:12:11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6 09:57
本期核算。这是非常重要的。
购买固定资产是前期的事,不是本期的事,已经购置完毕,这属于投资。
搞 ...
企业生产,付钱买原料,产品卖掉后,当初买原料的钱又流回了企业,这个钱是收入吗? 不是的。
同理,
企业生产,付钱买机器设备,产品卖掉后,当初买机器设备的钱(现在叫做 固定资产折旧)又流回了企业,这个钱也不是收入。
“固定资产通过折旧转化为费用 ” “资产是未耗成本,而费用是已耗成本或逝去的资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0:31:02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5 21:18
固定资产折旧是新形成的收入的一部分,这不是事实?
不是事实。
会计学 固定资产折旧 1.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1:34:28
sdhb 发表于 2020-12-26 10:12
企业生产,付钱买原料,产品卖掉后,当初买原料的钱又流回了企业,这个钱是收入吗? 不是的。
同理,
企 ...
您搞错了也。
总价值化为总收入,其中中间投入部分要支付给其他企业,购买中间产品是支出——本期就要支出。
而固定资产折旧是收入,本期不支出——这体现为净现金流量——企业自留净现金流量。
购买固定资产时货币已经支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1:53:44
sdhb 发表于 2020-12-26 10:31
不是事实。
您这说的是书本中的错误,不是事实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2:32:33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6 11:53
您这说的是书本中的错误,不是事实啊。
是你搞错了。
中文懂吗?
“固定资产通过折旧转化为费用 ” “资产是未耗成本,而费用是已耗成本或逝去的资产”

这句是什么意思? 你看不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2:34:10
sdhb 发表于 2020-12-26 10:12
企业生产,付钱买原料,产品卖掉后,当初买原料的钱又流回了企业,这个钱是收入吗? 不是的。
同理,
企 ...
收入法。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通过社会活动形成的原始收入及其分配构成。从各单位生产活动最终成果初次分配应得的收入看,包括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四项。劳动者报酬为居民所得,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为企业所得,生产税净额为ZF所得。这四项之和就是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其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其构成项目都属于初次分配收入,即原始收入。
以上摘录于《经济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定用书(2001)。
我在2001年就知道了固定资产折旧属于收入范畴,属于增加值范畴啊(刚刚找到了原来的学习用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2:35:06
sdhb 发表于 2020-12-26 12:32
是你搞错了。
中文懂吗?
“固定资产通过折旧转化为费用 ” “资产是未耗成本,而费用是已耗成本或逝去 ...
收入法。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通过社会活动形成的原始收入及其分配构成。从各单位生产活动最终成果初次分配应得的收入看,包括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四项。劳动者报酬为居民所得,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为企业所得,生产税净额为ZF所得。这四项之和就是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其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其构成项目都属于初次分配收入,即原始收入。
以上摘录于《经济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定用书(2001)。
我在2001年就知道了固定资产折旧属于收入范畴,属于增加值范畴啊(刚刚找到了原来的学习用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2:49:20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6 12:34
收入法。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 ...
现在不用  2016年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 了?!

老书上讲的对,还是新书上讲的对?

一般是新书上讲的对,对吗。

再说,你有断章取义的行为,谁知道你这次是否是断章取义。所以,请出示原始原书图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3:02:15
sdhb 发表于 2020-12-26 12:49
现在不用  2016年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 了?!

老书上讲的对,还是新书上讲的对?
我的意思告诉您,固定资产折旧是收入我早在2001就知道了。
《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也是这个观点啊。略微改了用词而已。创造原始收入改为形成收入。
我有20多年的核算经验,2001通过中级经济师考试,这就是我的资本。您敢说说您的资本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3:13:37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6 13:02
我的意思告诉您,固定资产折旧是收入我早在2001就知道了。
《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也是这个观点啊 ...
根据《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的内容,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收入。 GDP核算固定资产折旧.PNG
附件列表
GDP核算 固定资产折旧 1.PNG

原图尺寸 72.25 KB

GDP核算 固定资产折旧 1.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3:17:34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6 13:02
我的意思告诉您,固定资产折旧是收入我早在2001就知道了。
《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也是这个观点啊 ...
你高考考不上大学。
现在的表现,会计学,经济学这么差。
你还好意思讲 资本。

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4:08:48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5 21:17
固定资产折旧是固定资产价值进成本,也不能说固定资产折旧是旧价值,固定资产才是旧价值而且不能转移。
现在讨论的就是进成本的那个价值是不是固定资产的已有价值?如果不是,怎么能叫固定资产价值进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4:34:14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5 21:18
固定资产折旧是新形成的收入的一部分,这不是事实?
假设一个企业,上期期末有价值N的货币和价值10M的固定资产,即其拥有的总价值为N+10M。

本期的生产经营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用N的货币购买了价值N的中间产品,此时企业拥有价值N的中间产品和价值10M的固定资产。
即其拥有的总价值仍为N+10M。

第二阶段:将中间产品投入生产过程,并使用固定资产进行生产,固定资产因此折旧为M。由此得到的总产品的价值构成为N+M+A;同时企业依然还拥有价值9M的固定资产。

第三阶段:出售商品获得N+M+A的货币收入。与上期期末拥有的货币相比为(N+M+A)-N=M+A。
即该企业在本期形成的现金净流量为M+A。这就是你说的新形成的收入。

但是从价值来看,该企业此时拥有的总价值则为:货币(N+M+A)+固定资产(9M)=N+10M+A。
与上期期末的总价值相比为(N+10M+A)-(N+10M)=A。

也就是说,所谓的折旧是新形成的收入,那仅仅是企业本来就已拥有的固定资产的转化形式,根本就不是什么新增价值,当然也就根本不是新创造的价值。

因为你根本就没有把价值的货币形式与价值本身进行区别的能力,所以总说错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4:39:25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6 09:57
本期核算。这是非常重要的。
购买固定资产是前期的事,不是本期的事,已经购置完毕,这属于投资。
搞 ...
假设你就是企业。
购买螺丝刀也可以是上期购买,本期使用并摊入成本的。

关键是,你为什么要假设收入中对应螺丝刀的部分一定要支付给债主?而为什么不假设购买固定资产的钱也是借来的,所以折旧的收入也必须支付给债主?

你这不是在搞双重标准又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5:59:17
wzwswswz 发表于 2020-12-26 14:39
假设你就是企业。
购买螺丝刀也可以是上期购买,本期使用并摊入成本的。

固定资产购买,这属于投资活动。中间投入购买属于经营活动,这您知道吧?所以,要区别对待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6:06:46
wzwswswz 发表于 2020-12-26 14:34
假设一个企业,上期期末有价值N的货币和价值10M的固定资产,即其拥有的总价值为N+10M。

本期的生产经营 ...
人家讨论是是新产品中,中间投入多少,增加值多少。
或社会总产品中,最终产品多少,中间产品多少。
与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化没有关系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6:08:13
wzwswswz 发表于 2020-12-26 14:08
现在讨论的就是进成本的那个价值是不是固定资产的已有价值?如果不是,怎么能叫固定资产价值进成本?
进成本,只是核算的需要。
因为是非付现成本,所以才是净现金流量呢。是新收入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6:08:36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6 15:59
固定资产购买,这属于投资活动。中间投入购买属于经营活动,这您知道吧?所以,要区别对待啊。
我们讨论的是新创造的价值,也就是折旧是不是本期生产的前所未有的价值。
是不是前所未有的价值,当然要把所有的价值都考虑在内。否则,就不是前所未有了。

换句话说,如果把所有的价值都考虑在内,你是不是承认折旧根本不是新创造的价值?
请你明确回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6:12:26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6 16:08
进成本,只是核算的需要。
因为是非付现成本,所以才是净现金流量呢。是新收入呢。
再说一遍,本期的新收入不等于新创造的价值,因为本期的新收入只是相对于本期的支出而言的,而不是相对于已有的价值而言的。因此,本期的新收入不能证明就是新创造的价值。

你一个经济师,搞了20多年的核算,连收入与价值不是一回事都不知道,就是个冒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6:15:56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6 16:06
人家讨论是是新产品中,中间投入多少,增加值多少。
或社会总产品中,最终产品多少,中间产品多少。
与 ...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新创造的价值,是本期生产的前所未有的价值,当然要与本期之前已有的全部价值作对比。
否则,怎么能够证明是前所未有的价值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6:20:05
wzwswswz 发表于 2020-12-26 16:12
再说一遍,本期的新收入不等于新创造的价值,因为本期的新收入只是相对于本期的支出而言的,而不是相对于 ...
本期的新收入就是本期的新创造的价值。这是基本常识。
因为,它们都是增加值。只是算法不同得出的相同结果。
在20多年前,我就证明了生产法与收入法是相等的。指出了营业盈余不是营业利润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6:22:30
wzwswswz 发表于 2020-12-26 16:15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新创造的价值,是本期生产的前所未有的价值,当然要与本期之前已有的全部价值作对比。
...
是本期生产的全部价值,与本期的中间投入次。都是在本期。不过是中间投入在增价值之前而已。过去的期,与本期无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6:26:14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6 16:20
本期的新收入就是本期的新创造的价值。这是基本常识。
因为,它们都是增加值。只是算法不同得出的相同结 ...
再说一遍,本期的新收入是相对于本期的支出而言的,而不是相对于本期之前已有的价值而言的,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论坛上那么多人都知道这一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也是这样说的,就是你不知道,你还敢说“本期的新收入就是本期的新创造的价值”这是常识?太不要╳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6:33:06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2-26 16:22
是本期生产的全部价值,与本期的中间投入次。都是在本期。不过是中间投入在增价值之前而已。过去的期,与 ...
又胡说八道。
蔗糖厂去年甘蔗收获期购买的甘蔗,之后每个月都没有甘蔗的支出,那甘蔗就不是中间投入了?

什么叫前所未有,只要本期有了,本期之前有没有都是无关的,那还叫前所未有吗?
那你今天写了一个字,只要别人没有在今天写过这个字,你就可以说这个字是你创造的,并且是你在今天创造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7:11:38
wzwswswz 发表于 2020-12-26 16:33
又胡说八道。
蔗糖厂去年甘蔗收获期购买的甘蔗,之后每个月都没有甘蔗的支出,那甘蔗就不是中间投入了? ...
中间投入是本期使用,不管什么期间购买。买了不用,不是中间投入。中间投入必须进入生产环节,而且是一次消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7:14:36
wzwswswz 发表于 2020-12-26 16:26
再说一遍,本期的新收入是相对于本期的支出而言的,而不是相对于本期之前已有的价值而言的,两者根本不是 ...
增加值,一方面表示新创造的价值——新增价值,一方面表示新形成的收入。这是基本常识。如果,连这都不知道,就没有资格讨论增加值问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7:17:22
wzwswswz 发表于 2020-12-26 16:33
又胡说八道。
蔗糖厂去年甘蔗收获期购买的甘蔗,之后每个月都没有甘蔗的支出,那甘蔗就不是中间投入了? ...
前所未有的时间截止点是本期中间投入进入生产环节开始生产。这之后新增加的价值。中间投入是前面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8:04:28
sdhb 发表于 2020-12-26 13:13
根据《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的内容,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收入。
我早已经论证那个释义是错误的,您还用它作论据,结论自然错误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26 18:14:55
sdhb 发表于 2020-12-26 13:13
根据《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的内容,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收入。
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种类型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单位,如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则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原则上,固定资产折旧应按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来计算,但是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对全社会固定资产进行重估价的基础,所以暂时只能采用上述方法来计算。

以上复制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

固定资产折旧指由于自然退化、正常淘汰或损耗而导致的固定资产价值下降,用以代表固定资产通过生产过程被转移到其产出中的价值。各类企业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一般按当期计提的折旧费核算;不计提折旧的单位,如政府机关、不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以及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应按照统一规定虚拟计算。原则上,固定资产折旧应按照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计算。

以上复制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

令人奇怪的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中的“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正确的。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中的“固定资产折旧指由于自然退化、正常淘汰或损耗而导致的固定资产价值下降”是错误的。

为什么说“固定资产折旧指由于自然退化、正常淘汰或损耗而导致的固定资产价值下降”是错误的呢?因为那不是固定资产折旧的定义,那是固定资本消耗的定义。

为什么说“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正确的呢?因为固定资产折旧确实是按一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计提的一个值。就是会计学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用以代表固定资产通过生产过程被转移到其产出中的价值”。

这两种释义都是错误的。固定资产折旧不是转移价值,因为固定资产是最终产品,最终产品不能转移,所以固定资产价值不能转移——能够转移价值的是中间投入。

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也称为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计入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保持一致;二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以上复制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

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指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但不包括消耗的固定资产价值。中间投入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核算中间投入应注意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应与总产出的核算范围保持一致,是总产出中包含的中间投入;二是应属于本期一次性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不包括购臵的固定资产,也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能够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究与开发支出不作为中间投入,而应计入固定资本形成。

以上复制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明文规定“中间投入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与中间投入对应的才是转移价值。

固定资产折旧属于新增价值范畴。因为增加值是新增价值,增加值中包含固定资产折旧。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新增价值的角度,衡量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即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将国民经济各行业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复制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根据前述规定,增加值是新增价值。

固定资产折旧不是转移价值不是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产折旧是新增价值是固定资产价值摊销进入新产品的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