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降低对自己的期待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夫人,经常觉得自己的生活很不幸,便去寺院,求方丈指点:
“方丈,你总和我说要爱自己,可是我要怎么爱呢?”
方丈问她:“你厌恶自己什么?”
那夫人说道:“我丑,我弱,我愚,我痴。我一无是处,活着只是他人累赘。”
方丈便指着门外说道:
“请你出去和站在门口的那个小女孩说句话:你丑,你弱,你愚,你痴。你一无是处,活着只是他人累赘。”
 
那夫人感觉这样做太残忍,不忍心地摇摇头。
 
“其实这么残忍的事情,你已经做了。”
 
见那夫人一脸疑惑,方丈意味深长地告诉她:“你每天都在对自己做这件事啊。”
 
不止是那位夫人,其实现实生活中,不也很多人在经常做着这样的事情吗?
 
我们总在偷偷的、不自觉的、讨厌着我们自己 。 
 
认为自己这里也不好,那里也不完美,苛责自己,感到自卑和不快乐。
 
其实啊,没有人是完美的。
 
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写道:
 
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降低对自己的期待,不苛责自己,才更能感受到生活的趣味。
 
2.降低对他人的期待
 
窦文涛在圆桌派上有一个观点我特别喜欢:
 
我现在觉得成熟啊,有一个是你要接受生活的不完美。
 
确实是这样。
 
在咱们这个社会上,“平衡”是非常脆弱的。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比方说,之前窦文涛的母亲卧病在床,他跟他父亲就想请个护工。
 
可是一连请了六七个,都给父亲“打”了出去。
 
第一个保姆来了,她偷饺子。她给妈妈喂一个饺子,给自己也喂一个饺子。父亲一看,气得把保姆赶走了。
 
第二个,嫌太贵。
 
第三个,又嫌弃不干净。
 
到最后一个,感觉整体还挺不错的,又嫌每天不爱笑。
 
后来就发现啊,很多工作的结合,真的不能太强求完美。
 
她拿这个钱,愿意干这个活儿,就说明刚好达到这个平衡。
 
这个平衡是很脆弱的,一旦你去追求完美,对他人的期待太高,就会发现,这个世上,太多的不如意,不顺心。
 
学会降低对他人的期待,不苛求他人,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3.十二字法则,应对生活的不完美
 
以上两个让你觉得生活不幸福的,主要来源于你自己。
 
可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也是你无法自己控制的。
 
这个时候,要怎么办?
 
十二个字。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勇敢地面对已经发生的不幸,坦然接受不幸,摆正好心态积极处理不幸,最后,从内心放下不幸。
 
很喜欢《金钱的灵魂》中讲述的一个故事。
 
Tracy本来有一个很美满的家庭。有两个孩子,与丈夫也很恩爱。
 
她本以为最幸福的生活就莫过于这样了。
 
可突然,丈夫提出了li婚,她身无分文,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还有两个孩子要抚养。
 
Tracy的世界瞬间崩塌了。
 
她感到自己被深深地背叛了,时常抱怨这个世界。
 
可是,抱怨是最不能解决问题的。
 
她也逐渐意识到,再怎么责怪抛弃她的丈夫和无力支持她的家人,都无济于事,只能自立自强。
 
想要治愈一道伤口,你只有勇敢地去除腐肉,撒上治疗创伤的药,才有可能好起来。
 
Tracy开始重新融入集体的生活,跟朋友的家庭一起合租了一套房子。
 
努力发掘被掩埋了的特长,每天笔耕不辍,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
 
用一字一句挣来的稿费,让孩子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一家人的生活,也重新回到了正轨。
 
生活,不从来都是这样吗?
 
不可能永远鲜花与掌声并存,往往也是泥沙俱下。
 
不要去惧怕泥沙,更不要深陷泥潭。
 
困难来了你就上,面对它,解决它,放下它,用自己的努力和态度,去过配得上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