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解《资本论》阶段小结:不要“倒果为因”——另解《资本论》(21)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论;黑格尔;表达方式;辩证法
马克思在其《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曾明确指出,《资本论》第一卷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前书的内容已经概述在这一卷的第一章中。……叙述方式也改进了。……前书已经详细阐述的论点,这里只略略提到。”[23,7]遗憾的是,马克思的“叙述方式也改进了”和“前书已经详细阐述的论点”没有引起主流马派的重视,特别是他们被马克思的“卖弄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所迷惑,对马克思的“表达方式”做了“因果不分”或“倒果为因”的鱼目混珠的解读!为此,我另解《资本论》帖子里特别补充引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许多观点原文来支持我的另类解读!现把前面几帖主要给出的我认为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与主流马派的鱼目混珠的解读有重要区别的观点摘要如下:
1、马克思仅仅是从劳动产品转变为商品的结果的观点出发开始他的研究,马克思始终没有离开市场交换只从劳动产品出发开始他的研究!不能把马克思对交换领域中的商品交换结果分析得出的商品和商品价值等等范畴“因果不分”或“倒果为因”地从市场上拖回到生产领域中当做产品来分析,当做交换得以进行的原因来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有两个重要的特殊的前提——“简单劳动”与“供求一致”!马克思关于产品与商品的界限是很清晰的:产品只体现了人与物的关系,不必表现为价值;商品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所以才有了“商品价值”的出现!
2、要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问题就必须结合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已经详细阐述的论点”来加深理解,即马克思的表现为商品价值的劳动与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不是一回事。在生产领域中的出发点的各个个人劳动都是不同质的,都有在交换中“化为”同质的抽象的人类劳动的过程。即马克思的抽象的人类劳动是“化为”的结果,不是现成的出发点!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包含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不是生产劳动的二重性!
3、商品价值是关系范畴!商品价值不是生产出来的!“孤立地看,都不生产价值和商品。”商品价值不是商品内在的静止的先验的劳动产物或物的属性!劳动与商品价值没有直接的、绝对的关系!而是必须通过商品交换才发生关系!劳动只是“价值的尺度”!商品价值是对人而言的,是对他人劳动的支配权!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与包含在商品中的劳动的凝结绝对是两回事!
4、商品交换不是按所谓的“等价交换原则”进行的!交换得以进行是决定于交换者双方共同一致的意志行为。不能混淆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原因与商品交换的结果的描述。“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商品使用价值有其社会属性。
5、“人类劳动的凝结”并不是马克思商品价值定义!抽象的人类劳动只是用来表现商品价值(量)的大小的,但不是所有耗费的劳动都能表现为商品价值(量)的。
6、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有两种不同含义的劳动时间。一种是以时钟计量的自然尺度具体劳动时间,它用以计量生产领域中的起点形态的不同质的私人劳动付出量;另一种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经济尺度劳动时间,它用以计量商品交换结果的表现为同质的终点形态的抽象的人类劳动的量,这是生产领域中的起点形态的私人劳动量经过交换过程社会评价后转换化为结果的经济尺度时间,它才是和表现商品价值量的多与少有关的劳动时间,它计量的是经济关系,但它是不能也不必计算的!它只能在生产者的背后即只能在市场交换过程中相对地决定的量。
……
主流马派根本问题在于不明白马克思为什么不从劳动产品出发研究劳动价值论,而是从商品出发来研究劳动价值论!不明白从劳动产品到商品,中间要考察许多复杂的不确定的影响因素!不明白马克思预先设置的两个重要的特殊的前提——“简单劳动”和“供求一致”正是为了要回避考察许多复杂的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因此不明白从另解《资本论》(2)——另解《资本论》(19)所引用的马克思的重要观点!才出现主流马派的许多“倒果为因”的鱼目混珠的解读!当然,我个人认为,主流马派那样“倒果为因”的鱼目混珠的解读,与马克思的“卖弄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有一定的关系——结果适得其反!
欢迎挑错补漏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