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一种圆融的高贵-和静清寂 (附陈果老师课堂笔记) 
孤独并不是一种缺失,而寂寞是一种无所适从的可怜,完全不是一码事。孤独的状态是非常恬静,祥和,寂寞表现出来是一种焦灼,百无聊赖。孤独者对环境 没有刻意的要求,只是自己的一份心境,无论何种状态都能做到和静清寂。寂寞是一种病,药方只需要的是人群,廉价的社交,需要找人陪伴。寂寞者的群体永远逃 不出寂寞本身的,人是需要孤独的,那是一种最自如的状态。
当你看到一个人时候其他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视觉;当你看不到一个人的时候,才会动用自己全身的细胞去感受他,因为你会担心忘了他,虽然对方磁场不 在,对方气息不在,但不重要,当你听到他声音你会莫名的颤抖,其实说什么不重要,只要那个声音在就足矣,这就是一种距离产生思念,而拥挤会让人与人之间丧 失敬意,显然这种孤独是自己内心产生的一种归属感!
只有当不需要和任何人打交道的时候,才能自我反思,那是一切智慧的源头。不能疏忽自己,那是唯一一个永远陪伴自己的。正如有时非常孤独,但非常充 实,每分每秒都属于自我,安排好一切,比如早上起来很早,写一篇博文,选喜欢的食物选喜欢的衣物把自己整顿的很棒,给自己安排一些运动活动,给自己安排很 多放松活动,找一个地方拿一本书看看风景,发发呆...让自己永远充满创意充满力量。
人在地球中只是一颗小小尘埃,而比这个小小尘埃更小脑袋可以思考整个宇宙,所以说,思考是多么伟大而极其重要的一件事。
看书得以的共鸣,好像你被点燃,这就是一种思想者与思想者真正的交流。只有一个真实的人才会有趣,真实是最高的高贵,真的就是美的,
假的就是丑的。美只有真与假之分!
只有孤独者才有资格拥有真正的朋友,朋友不是玩伴,也不是寂寞的慰籍者,朋友不是人脉,扎堆的不是朋友而是一个寂寞的群体,也不是跟班,朋友会对你 苛刻,朋友是很少会一见如故的,朋友也不是你的语言垃圾箱,情感垃圾桶,那是对朋友伤害。抱怨是一种毒气一种债务。
朋友是不能这样用的,而是无用的。朋友用来尊敬和分享精神财富的!朋友不是为了索取而是奉献,不是被爱而是应该爱对方。
朋友可以并不是时常想起,而是无处不在。所以我从不找朋友帮我解决问题,我不愿意让朋友承担烦恼。正如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是一种奢侈品,一旦拥有 就满足,什么都不需要做,神经上的默契和同在感就是最大的满足。如果你想用朋友,那你不是拥有朋友,而是你把对方当工具了。朋友给予的效果是一种最佳的安 宁,让我们更好更充实去领略到孤独的快乐!
我和朋友在一起,是一种安静而不冷清。朋友之间基于理解之上的同情,和空气是一种共存但不会被干扰。所以我不喜欢解释,跟朋友不需要这个!但我会发 现!有时仅一个握手,一个拥抱,代表了全部,是一种精神状态,而定是二人世界。真诚不需要刻意,完全的自如状态,当我和你交谈的时候,我的眼里我的世界只 有你,这才是最好的交流。真正的朋友是同步的变化,能不能成为朋友,不是谁能决定,而是时间决定的,庸俗的语言是不能够表达的,装不了无限丰富的情感。朋 友是超脱去庸俗,必须是头脑清醒的,只有分清什么是友爱什么依赖什么是独立什么是孤立。朋友中没主角和配角,不会有任何约束,而是让我们变的更自由。我深 深感觉自己的罪恶,侵占朋友大量的时间。
我们要捍卫朋友保护朋友,但不需回报,一切友谊都会毁于虚伪无需解释。只要是朋友,不需怀疑,不需解释,反之亦是。
孤独是一种思想的流浪者,而抽烟喝酒麻痹自己那只是逃避现实一种方式。我现在慢慢学着了解自己,为什么很多人说我很怪,
当我思考问题时候,任何人不可打扰,因为我需要和自己共处!
一个人为什么要付出?任何的爱都是自我的牺牲和自我奉献,人一定要有一颗感恩心。
朋友,你是孤独者吗?
-------------------------------------
附录 陈果老师的课堂笔记
 
孤独和寂寞不是一回事,I'm alone not longly,孤独是自成世界的一种独处,是自成体系的一种完整状态,孤独的人往往因为是自成世界自成体系,他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圆融的高贵,道教里达到羽 化的那些人是圆融的,印度恒河边的冥想者是圆融的,同时,他们都是孤独的,孤独者他是一种完整的状态,他没有那种缺失的遗憾,那什么是寂寞,寂寞是迫于无 奈的这种虚无,百无聊赖像困兽在自己的斗室当中踱来踱去,想看书看不进去这种焦灼的状态,这个时候,有一种无所适从的可怜,这样的状态,成为寂寞,它跟孤 独不是一码事,孤独是一种由思想带来的挥之不去的气质,有的时候能在人群中一眼识别圆融的孤独者,因为他周围笼罩着思想,他给人气质的感觉是恬静的是淡定 的,但是寂寞不一样,寂寞是由虚无所引起的恐惧,往往是因为找不到伴,一个人又没法好好的自处,所以表现的非常焦灼,但孤独是对环境没有必然的要求的,因 为他是自己的一份心境,孤独者可以深处闹市,孤独者可以被人群包围着,甚至很多时候孤独者是跟朋友们在一起,无论到哪里,孤独者都可以做到和敬清寂,无论 何种环境,他可以同环境相和谐,无论周围是怎样的环境,他可以保持一份恰到好处的尊敬,但同时绝对不影响他个人的清寂,但寂寞不一样,寂寞是一种病,药方 就是人群,是喧闹,是社交,对于一个寂寞的人来说,社交是他最需要的,但社交其实是非常廉价的,社交的动机无非有两种,第一种是出于利益的关系和将来的实 用关系,要在这样的场合中搭建你的人脉,所以它是一个功力的目的,每个人在其中都不过是一个节点,每个人都是利用他人的工具和被他人利用的工具,第二个目 的就是一群寂寞者的相互取暖,因为人跟人在社交的期间接触的时间如此短促,交谈如此的肤浅,这么可能在彼此之间达到深刻的了解,这么可能真正的成为朋友, 再多的寂寞者的集体,它也逃不出寂寞,所以人是需要孤独的,因为人在独处和自处的时候,这种精神的自由会还你一个真实的自我,我们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是非 常非常少的,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你的很多时间是属于父母的,跟朋友同学哥们在一起的时候,你的时间是属于共同的,即便是自己在教室里自修,你的时间也是 属于你的作业的,退一万步说,一个人独居一个小屋子,你会非常自然的打开电脑,在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时间甚至属于一个没有生命的机器
人跟人有的时候就像两个国家一样,因为人应该保持一个适度的宽阔的自然领土,并且在疆界之间还应该有一个中立的地段,这段中立的地段我们把它称为人与人之 间恰当的距离,如果没有距离,你根本领略不了对方的美,当你和一个人走的太近的时候,你会看到他被夸张的缺点和优点,但却领略不到他的全貌,举个例,我们 每天都照镜子,当你和你的镜子离的很近的时候,你看到的只是一张脸,你看不到一个人之为我的一个全貌的,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把两块石头往一个很近的水 池里面丢进去,如果这两块石头距离非常近的话,它们彼此之间会影响那个美丽的涟漪,彼此之间已经不完整了,干扰了,破坏了,适当的距离会让人在人跟人之外 产生思念,很多时候我们的眼睛坏了我们的大事,很多人我们看的见的时候我们对他的感知只用视觉,但是你会发现,当你看不见他,你才会动用全身的细胞去感受 他,因为你怕忘掉它,他是如此重要,但你看不到他,于是我们去怀想他,惦记他,思念他,当我们看的见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的其他细胞都死亡了,我们只用眼睛 在领略对方,但是我们感受不到他的气息,感受不到他的磁场
常常看的见的东西就会使人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我们总想找一个远离喧嚣的地方,因为我们对人产生了疲劳,我们对人性的疲劳失去了儿童般纯洁的好奇心,而且拥 挤会带来喧闹,喧闹剥夺了我们的宁静,剥夺了我们的闲情,所以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孤独,因为只有无需迫于跟别人对话的时候你才能跟自己对话,但是人 跟自我打交道的时候就是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头,人是在思考自己而不是思考他人的时候产生的智慧,做自己何等重要,一个陪伴我一生的唯一的 人,这就是孤独的重要性
有些人对孤独往往有误解,很多人认为孤独者应该是很无趣的,在这里纠正一下,孤独者往往是极其有趣极其丰富的人,因为他不是迫于无奈而陷入寂寞啊,这是他 自我选择的一种自我消遣方式,一个人能够始终保持孤独,一个人能在孤独里始终自得其乐,这个人该是一个多大的矿藏,他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乐趣在不断提供 给自己生活新鲜的资源,孤独者是圆融状态,孤独者不是缺失状态,让一个人始终保持创意的源头只有一个,那就是思想,人是因为有了思想才成为人的,所以孤独 者的快乐是思想的快乐,因为思想的宽广,所以他的快乐十分的持久,帕斯卡曾经说过,人在宇宙里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微粒,但是比微粒更小的这个头脑竟然可以思 考整片宇宙,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渐渐的有了一种羽化的状态,这是个道家的名字,羽化就是自我已经消失了,自我消失在弥漫的空气当中,自我如羽 毛一般飘起来,我们看书看到投入的时候就是这样一种境界,对方说的不是他自己的话,对方说的是你自己心里一直想说却无从表达的话,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经常 会发现书中说的就是自己,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出现的那种交错时空的这种共鸣感,你原本有很多疑惑,这些疑惑就像尘封的角落一样,你基本不去触碰它,但就 在这一瞬间,某一个前人智者,他一生的思考让你尘封的角落全部都被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