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1-2-19 15:52:58
说的话很给力,但是对其个人进行评价我还是飘过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6:10:40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6:12:53
无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6:24:31
中国的改革从国资委的成立 已经停滞了。。那位官员不是既得利益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6:33:00
*****iang 发表于 2011-2-19 08:33
“应当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

==========================
连美国都搞凯恩斯主义
中国现在是好的不学,不好的学得很快。
市场经济讲中国特色,收房产税却与国际接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6:39:58
说吧说吧,不管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6:41:54
作为学者,应该坚守那片领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6:51:55
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7:14:47
杨小凯曾经说过,中国的经济问题表面上看是发生在经济领域,实质上其本源在政治领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7:20:08
有思想的经济学家真的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7:28:07
有争论是正常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7:34:51
看来中国知识分子,包括一些自由派的知识分子都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文革遗风犹存,动不动就要埋葬这个,批倒那个,还是相信矫枉必须过正的那一套。中国现在的确不应该再坚持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应该更加以自由市场为改革方向,应该为企业家创造公平的竞争平台,这些都没错。但切记:埋葬凯恩斯同样会带来灾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7:47:36
说的不错的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8:10:23
支持张维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8:25:15
说真话的人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8:35:16
张维迎终于敢于发表真知灼见、具有思想深度的观点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8:45:05
其实以我看来,中国传统说法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现象,所谓物极必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上世纪特别是朱镕基总理强力推进市场化改革,但却忽视了**公共服务职能,致使市场出现了很多问题。这或许非是市场体制本身的问题,而更多的是市场化不彻底的弊端,但其间出现的种种丑恶现象,譬如假冒伪劣横行、下岗、劳资关系紧张、社会贫富悬殊等,却很容易被视为市场改革的结果,由此必引发反市场的潮流,使得改革转向。
当然,大**也不是什么好事,现在人们就越来越多的感受到了**权力膨胀的恶果。因此,我相信,现在中国的改革已经不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了,而是必须深入到政治体制改革,否则就会陷入两难,导致改革停滞甚至倒退,这是我们必须要警惕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8:52:35
当院长的时候不敢说,现在敢说了,嘎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9:05:47
经济学家总是太高姿态又太理想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9:17:05
{:4_203:}{:4_20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9:18:16
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仰望星空的人。
没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9:22:51
来是研究短期的经济波动的理论,现在变成了经济发展转型的理论,中国现在“十二五”制定的理论依据很多就是凯恩斯主义的公式。为什么政治家喜欢凯恩斯主义?两个原因,第一凯恩斯主义政策可以使**大把的花钱,第二政治家通常喜欢短期的目标,因为现在的民主体制下,大家知道每个当官的不像过去皇帝考虑子子孙孙的利益,现在只考虑这一届**的利益,所以凯恩斯主义为他解决短期利益提供了借口。
张维迎指出,我们很多既得利益一般都打着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外衣,这样我们很多老百姓就变成既得利益者的人质。真理由此就变得非常脆弱。八十年代我们很多有理念的干部,但是那时候比赛谁在干事儿。但是现在比赛谁在不干事儿,因为越不干事儿越安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或许我们未来的改革只有在真正的危机出现之后才会发生,当然这是我们不大愿意看到的,但是历史经验证明也许我们只能如此,我们只有等待。
前不久,张维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坦言,现在来看,整体改革的势头正在丧失,整个国家的气质在发生变化,而且是非常戏剧性的变化。
这种变化,让改革从上到下就只是一个口号而已。我们可以嘴上说改革坚定不移,但是没有行动;包括用人制度,要改革就得有改革的人。这是一整套的问题,思想认识上的问题、组织上的问题。原来大家说我们不能害怕改革犯错误,允许改革犯错误,但不允许不改革,现在慢慢变成可以不改革,但是不能犯错误。 2010年12月22日,现年51岁的张维迎卸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一职,该职务由副院长蔡洪滨接任。这一看似正常的人事变动,却出人意外地引发了关注和热议。
**从来都不待见的主流经济学家,所以,张维迎从来就不乏争议。他的几乎每一次发声都会招致更大的争议。在与体制进行了多年斗争后,张维迎体会到:“中国的好多体制就像一堵墙,上面挖了许多狗洞,然后让我们钻狗洞。”一位与张熟识的光华学院教授称,从某种意义上说,张维迎是一个人与一个庞大的行政体制作斗争。他这次去职,就是斗争的自然结果。遗憾,但无可避免。
有评论认为,张维迎卸任是好事,不是坏事,他从此可以沿着著名教授之路狂奔,而不必在教授与教育部门改革官员的身份中动辄得咎。很多人愿意把张维迎的卸任和茅于轼的禁足、吴敬琏的落寞、厉以宁盛名之下的被怀疑和低调联系起来:张维迎和很多知识精英手中关于改革的话语权,近十年来正在逐渐变弱,曾经在中国叱咤风云的那一批“市场派”经济学家,看来已在某种程度上走向了式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9:25:35
多听听不同声音总是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9:25:53
如果用单一指标来衡量,很多事情就很简单,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9:37:13
中国的这种体制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任何问题的根本就是体制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9:38:17
就是缺少这样与行政体制抗争的人,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9:40:00
“厉以宁盛名之下的被怀疑和低调”?
谁相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9:47:58
“中国的好多体制就像一堵墙,上面挖了许多狗洞,然后让我们钻狗洞。”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1&from^^uid=2371761

不知是不是故意挖的,但是给人感觉是有点这样。

人多的地方,管理是不容易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既得利益。对每个人来说,第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既得利益。所以,很多的东西,出发点不同,结果就不一样。都可以理解。但是,损到既得利益的,得到的反对就多。

忽然想起前一阵子看的《让子弹飞》,那个黄四郎和师爷,都是为了钱。前者为钱,不惜一切算计,谋财害命在所不惜。后者为了钱,花钱买官,又与地方豪绅勾结,欲图搜刮百姓钱财。但是,一旦涉及命的时候,钱就变得次要了。快结束时,黄四郎还和县长肩并肩坐着,以为县长只要他的钱,把钱分给穷人就可以了。但是,县长最后给了他一把枪,让他体面。等了很久,还没看他体面,就让另一个人去处理。又过不久,黄四郎自己在碉楼上炸楼自杀了。他本来是想保命的,但是,终究被体面了。不过还好,他确实还是体面的,而且没用县长给的枪体面。至于那个师爷呢,说杀人偿心。他只是贪财,倒不害命。不过,最终,却被地雷炸死,惨死在一堆白银中。
不知道为什么要说这些。其实,每个人都不容易,自身的利益最重要,然后是其他的利益。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考虑问题的角度。谁对谁错说不清楚。所以,最终还是看谁符合大家的自身利益符合得最多吧。
也希望每个人都能体谅别人一些。无论他是强者还是弱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9:48:30
其实张还是不错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9:52:03
indeed_up88 发表于 2011-2-19 09:13
教授在中国的话语地位不像有些国家那样高..根源还在人们对知识的不屑,对金钱的盲求~~~~
问题是中国现在的教授们有多少项权贵、金钱下跪、屈膝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