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1-2-19 20:18:03
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只能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0:37:36
张是我国为数不多说真话的经济学家了,敬佩他的勇气,对真相的孜孜追求,哪怕满身伤痕,亦未曾停止追求的脚步,这样的人确实需要更多。然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0:45:27
社会改革之所以迟迟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就是因为缺少像张教授这样敢于说出社会弊病、社会恶习的人,但是他会有如此下场,仔细思考一下也是预料之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0:47:54
企业家能够称得上的,还是游离的状态,被动主动间转换。适应国情才求发展,被逼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0:54:11
张维迎就是这样著名的

  王筱宇

  格林科尔董事会主席顾雏军及另外4名公司高管被公安部门立案侦查并采取
刑事强制措施后,当初“挺顾”派干将、北大教授(当然也是博士生导师)、著
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又说话了。以下是2005年08月06日《证券时报》登载的记者采
访:

  记者:“对顾雏军先生被拘这件事情,您是怎么看的呢?”

  张维迎:“我和他不熟,企业我也不太熟。”

  记者:“当初国内很多学者在‘郎顾之争’中,对顾雏军有过一些维护的说
辞,现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该怎么评说呢?”

  张维迎:“我本人从来没有具体评说过任何具体哪个企业,如果对企业没有
深入的了解,很难去评判它的经营问题。”

  记者:“对当时争论的(顾雏军在)格林科尔、科龙的一些做法是否侵占了国
有资产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呢?”

  张维迎:“我说我对某个企业内部不了解,我从来不会评估某个单个的企业,
我所发表的看法,都是针对整体的中国改革评价的问题。”

  张维迎真的与顾雏军不熟?

  《证券时报》在上述记者采访录后面以“顾、郎、张之间不得不说的过去”
的小标题列举了以下事实:

  “2004年8月9日,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发表一篇题为《格林柯尔:在
“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指出顾雏军在并购科龙、美菱等企业时,
采用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等7种手段,以9亿元的付出鲸吞了136亿元
总值的企业,并引出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大命题。

  “面对于郎咸平“炮轰”顾雏军、张瑞敏及李东生的情况,中国经济学家曾
一度“集体失语”,张维迎是第一个打破这种局面的权威经济学家。8月28日,
张维迎在“中国企业家深圳高峰会”上表示,“最近兴起了一股妖魔化、丑化整
个中国企业家队伍的舆论。我们不能低估这种舆论对中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危害
性”,“知名学者的社会责任还包括说话应该非常慎重,因为你的言论会带来相
当的社会效应,对社会的舆论方向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年12 月,在“2004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郎咸平仍是一些与会者
影射的对象。张维迎在会上表示,自己20年来一直为企业家说话,我们看一下20
年前发生了什么事?“20年前中国赫赫有名的企业诞生了,包括联想、海尔、方
正、万科、科健、科龙、正泰、德力西等等。”张维迎所提到的科龙的董事长顾
雏军当时也在会场,并做了题为《跨国收购是缩短与世界差距的捷径》的发言。

  “郎顾之争”至今不到一年,张教授的慷慨激昂犹在耳畔,难道我们的张教
授失忆了?

  著名的张大经济学家还说:“企业我也不太熟。”“我对某个企业内部不了
解,我从来不会评估某个单个的企业,我所发表的看法,都是针对整体的中国改
革评价的问题。”

  真是开玩笑!企业你不熟,那你是凭什么发表那些支持顾锥军、支持格林科
尔的言论?你不了解个别企业的情况,你对整个中国企业改革的评价是建立在什
么之上的呢?看来,张大经济学家也是一个沽名钓誉的**之徒!

  张维迎说他和顾锥军不熟,让我们又想起北大另一著名教授朱苏力的“名言”
——“认识,但不熟”。看来,北大的教授们做学问是次要的,先学做人吧!

附:
挺顾学者打破集体沉默 张维迎表示与顾雏军不熟

2005年08月07日 证券时报

  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顾雏军被拘,无言地给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倒顾”与
“挺顾”之争下了一个阶段性结论。日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
回应了记者就此事的采访,打破了当初力挺格林科尔的经济学家们的集体缄默。

  打破国内学者的“集体失语”

  记者:“对顾雏军先生被拘这件事情,您是怎么看的呢?”

  张维迎:“我和他不熟,企业我也不太熟。”

  记者:“当初国内很多学者在‘郎顾之争’中,对顾雏军有过一些维护的说
辞,现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该怎么评说呢?”

  张维迎:“我本人从来没有具体评说过任何具体哪个企业,如果对企业没有
深入的了解,很难去评判它的经营问题。”

  记者:“对当时争论的(顾雏军在)格林科尔、科龙的一些做法是否侵占了国
有资产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呢?”

  张维迎:“我说我对某个企业内部不了解,我从来不会评估某个单个的企业,
我所发表的看法,都是针对整体的中国改革评价的问题。”

  顾、郎、张之间不得不说的过去

  2001年下半年,香港创业板上市的格林科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顾
雏军出现在国人视野中,以5.6亿元一举收购当时国内冰箱产业四巨头之一的科
龙电器,之后以一系列并购行为逐渐搭建起格林科尔王国。

  2004年8月9日,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发表一篇题为《格林柯尔:在“国
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指出顾雏军在并购科龙、美菱等企业时,采用
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等7种手段,以9亿元的付出鲸吞了136亿元总值
的企业,并引出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大命题。

  一周后,顾雏军委托香港律师行向香港高等法院递送了起诉状,以他个人的
名义正式起诉郎咸平对其进行的“诽谤”。

  面对于郎咸平“炮轰”顾雏军、张瑞敏及李东生的情况,中国经济学家曾一
度“集体失语”,张维迎是第一个打破这种局面的权威经济学家。8月28日,张
维迎在“中国企业家深圳高峰会”上表示,“最近兴起了一股妖魔化、丑化整个
中国企业家队伍的舆论。我们不能低估这种舆论对中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危害性”,
“知名学者的社会责任还包括说话应该非常慎重,因为你的言论会带来相当的社
会效应,对社会的舆论方向产生一定的影响”。几小时后,郎咸平对张维迎的讲
话做出回应。

  “郎顾之争”由此引爆成经济学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关于国企改制的争论。

  2004年10月21日,一群主流经济学家集体出面支持顾雏军,在北京华侨大厦
举行了一场名为“科龙20年发展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的研讨会。会议的核心文
件认为,顾雏军的并购行为是和“中国企业改革路径”完全一致的,如果顾雏军
是对的,则“中国企业改革路径”就是对的,反之亦然。

  同年12月,在“2004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郎咸平仍是一些与会者影射
的对象。张维迎在会上表示,自己20年来一直为企业家说话,我们看一下20年前
发生了什么事?“20年前中国赫赫有名的企业诞生了,包括联想、海尔、方正、
万科、科健、科龙、正泰、德力西等等。”张维迎所提到的科龙的董事长顾雏军
当时也在会场,并做了题为《跨国收购是缩短与世界差距的捷径》的发言。

  2005年4月29日,科龙电器年报报出6000万元巨亏。10天后,公司公告称,
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8月2日,科龙正式发布公告,
证实传闻:顾雏军等5名公司高管已被公安部门立案侦查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4月以来,当初力挺格林科尔的国内学者再度“集体失语”,直到此次张维
迎作出如上表示。

(XYS20050808)

◇◇新语丝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243396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0:56:44
最后一句大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0:59:32
连经济学家都要在退居二线的“非主流”情况下才能说出真话,真是中国教育党教一体的悲哀。只有仰望星空的人,没有下决心改革的人,星空寥寥,式微乃大势所趋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1:02:41
◇◇新语丝
  北大要卖,张维迎怎么办?

  作者:颜雨

  “北大私有化”不是一个玩笑。中国这些年来成立了许多私立大学。媒体上
说是民办大学,但这可不是公立或国立但民办或民营的大学,而是私立并民办的
学校,所以我们使用更准确的中国传统概念私立大学。中国大学要形成竞争局面
(而非竞争**优待),就必须有相当数量的私立大学。然而,“新时期”出现
的私立大学,起点就低,就没有要和北大、清华在规范上、质量上竞争的幻想,
因此一下子就沦为所谓的“三本”乃至“收容所”。改革这些改革成果,比改革
那些改革之前就有的东西更难,就象中国股票市场作为改革成果,开头便走错了,
现在要改,怕伤筋动骨;不伤筋动骨又改不了。在这种局面下,中国大学要形成
竞争局面,新建私立大学这条路走不通,国家早迟必须把一部分最好的公立大学
私有化,北大、清华即使不卖吧,那三十几所副部级大学中总要有十所、八所私
有化才行。

  如果今天要卖北大,应当如何卖呢?显然,国有资产出售应当有统一的规则,
北大也不能够例外。按照现在的不成文但据说在很多地方实行的出售方式,也是
比如北大的张维迎教授主张的方式,就是把帐面资产和负债清理一下,得出净资
产数量。如果净资产大于零的话,就用净资产给各位职员、教授、工人一定补偿。
补偿后还有净资产的话,便打个折扣卖给法人代表。北大的资产减去负债,所余
想必不会很多。老建筑早已经折旧完,没有价值了;新的建筑大量靠贷款,欠了
许多债。纵使有几千万净资产,一位职工补偿10000元不算多,1000名职工就是
1000万元。而北大职工又何止几千名。假如万幸之中还能剩下几百万净资产,
就算不打折扣吧,许智宏校长作为法人代表,向朋友、亲戚、银行借些钱,也就
买下了。如果说党的领导不亚于法人代表,那么闵维方书记和许校长一起,轻轻
松松就把北大的几百万净资产买了下来。当然,按照惯例,恐怕还得让出100万
给各位副书记副校长来买。法人代表拿大头,小头还是要让副手分一些的。可张
维迎无论作为助理还是北大某个专业学院主管,怕是没有资格挤入了。

  不过,这样的私有化方式要应用到北大,恐怕张维迎第一个要反对。首先要
争的是,北大应当卖给的是企业家,而不是现任校长之类的法人代表。就企业家
角色来说,张维迎自认不让许、闵二位。北大光华学院办的商业型学院,恐怕在
全世界都是第一的。所以要卖给企业家,张教授是有资格买的。但张教授这番争
论等于白说,因为许校长虽然说不上是企业家或者教育家,可毕竟和各色各样的
教授们打过许多交道,知道教授们的软肋一是言行不一,二是前言与后语不一。
言行不一呢,许校长自己也难免,所以不到迫不得已时不出手。但前言和后语都
是教授们的公开言论,算不得隐私。许校长深知教授们都以自己的理论自诩,但
理论的要件之一是一贯性(consistency),因此制服他们的杀手锏便是随便找
出两个前言不搭后语之处,教授们为保全自己的理论形象,自然不敢猖狂。这张
教授虽然一贯主张国企出售,可没有讲要出售给企业家,而只讲“法人代表持大
股”。**任命的经理、董事,是法人代表不错,但有几位是企业家呢?你张教
授不是常说国企没有企业家吗,为什么到卖国企的时候你不说应当卖给企业家了?
为什么到了我北大你又说要卖给企业家?你凭什么说国企出售要“法人代表持大
股”,到我北大出售就变成了要企业家持大股?你张维迎是经济学教授,经济学
开天辟地第一章就要讲理论的一贯性(consistency)和人行为的一贯性,你的
一贯性到那儿去了?你的理论到那里去了?

  张教授恐怕不服气。难道你们没有看到卖国企是个创造财富的过程吗?卖掉
的国企后来经营得都很好吗?可见那些总经理董事长的原先都是企业家,只是原
先的制度把他们的企业家特色抹杀了。但许校长也有理。难道你们没有看到那么
多买了国企的人赶快转移资产到家人另办的企业去,那么多人把钱洗到外国去?
就算我过去企业家得不够,那也如你所说是制度使然,国立大学总不能够明目张
胆地企业化吧?等我买到了北大,你看我的企业家本色。我买了北大后,保证做
到学生扩招、地盘扩张、人员压缩、收益倍增,让你看看我经营得如何!

  张教授还是不服气。你许智宏当了几年校长,北大在全国、在国际比起来不
进反退,你的保证能算数吗?你买了北大后我们放心吗?此时,许校长反而不慌
不忙了。你怎么知道我治下的北大每况愈下?国际上的比较要看中国国情,不可
比。这你张教授是常讲的。国内比,任你拿什么指标出来,北大都不差,也比我
的前任强。发表论文数量,出博士、硕士、学士、院士、大师的数量,圈地面积、
新盖楼房、学生党员比例、三角地没有反动言论,哪一样指标不表示我治下的北
大与时俱进?退一万步说,就是我治理北大时确实每况愈下,那不也是为了私有
化吗?北大不差,**怎么会批准北大私有化呢?你张教授谈私有化时,不就是
怂恿总经理董事长先把企业搞坏,然后低价自卖自买吗?这不是你的口水理论吗?
怎么我就不能应用你的理论?那些搞坏企业再自己买下来的人,哪个能够叫人放
心,可你还不是大声疾呼要善待他们吗,你不还是说要卖给他们吗?那凭什么我
就不能够得到善待?我就不能够买呢?

  张教授无奈之下,提出你校长买是买,你总该把学校净资产和你买的价格让
我们教职工了解了解吧?毕竟在你买下之前,我们还算是北大的主人啊!许校长
声音高了起来:你啊你,国企出售时你主张过让职工知道总经理董事长买国企的
价格吗?你说的职代会参与,也就是参与一下职工补偿问题,那真正的国企买卖
过程职工能够染指吗?那还不是总经理董事长和**几个官员搞定的。按你的实
话,让职工参与一下他们补偿问题,也是“稳定压倒一切”之下而不得已才为之
的。什么主人不主人的,你比我清楚,比我明白,还要我为你启蒙吗?你谈国企
谈了那么多,哪个地方谈过职工主人的?在你眼中,职工就是雇工,总经理董事
长出钱职工干活,两相情愿。其他事轮不到职工管。因此,不管北大卖了还是没
卖,按照你张教授的理论,你就是我北大的雇工。我出钱你干活,两相情愿,别
的事情轮不到你问。今天北大要卖,让你讨论一下,是给你10000块还是9000块
钱的补偿,已经是我对你的关心了,也完全符合你主张的国企职工补偿标准。你
还想知道得更多?没门!还是回家读读你自己的理论再来吧。

  张教授仍然不甘心。眼巴巴地看着北大一下子归了许校长,太便宜他了。毕
竟张教授在管理学院常务过多年,管理学知识还能够活学活用。好一个许校长,
就算按照我的理论,北大只能卖给你,你出的那个净资产价格,怎地也太低了?
世界上哪有一个好好的企业按照帐面价格卖的呢?你多少也得向市场价靠靠,上
浮一些吧?可许校长现在得理不让人了:张教授,你可得搞搞明白,你支持的国
企改革,哪一家好好的国企不是按照帐面价格卖的呢?你总不能够对其他国企用
中国标准,对我买北大用国际标准吧?况且你说过,我们这些当法人代表的,都
是为社会做了很大贡献的人,而国家给我们的收入远远不足我们的贡献,因此就
算我们现在买的便宜了,那也是对我们过去贡献的补偿,甚至补偿还不够,你怎
么能叫我上浮些呢?你张教授是中国国企改革理论的最大权威。我是深刻领会了
你的理论后才知道我作为法人代表的重要性,也才有了今天的机会来买北大。只
要你坚持自己的理论,不干涉我购买北大,北大归我后,我就继续留用你。如果
你把你的理论用到北大私有化的实践上,证明我的购买完全合理,我还可以给你
个院长当当。

  许校长最后一段话猛地提醒了张教授。怎么想起来跑到深圳去呼吁善待企业
家,忘了留在北京鼓吹经济学家也是企业家,经济学教授才应该当大学校长?真
是误了大事!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现在赶紧要做的,一是造舆论,北大私有化
还不成熟,要等三五年;二是拉关系,教育部、国务院,拉不到校长座椅,至少
也拉个副校长凳子坐坐,到时候校长持大股,我也能持个二股,让已经退下去的
许智宏看看到底谁是雇主谁是雇工。

  (注:每当我读到部分经济学教授关于国企出售的言论时,便会想到“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之道:他们真愿意他们自己所工作的单位用他们现在所
说的方法卖掉吗?尤其他们自己在单位内还无权无势的时候?思想既多,便有流
露,遂成此文。不敬之处,还望张教授、许校长海涵)

(XYS20041016)

◇◇新语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1:02:53
张维迎还是不错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1:02:54
一个有信念的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1:08:19
◇◇新语丝张维迎的道德底线在哪里?

作者:王石川

  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顾雏军被拘,无言地给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倒顾”与
“挺顾”之争下了一个阶段性结论。日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
回应了记者就此事的采访,打破了当初力挺格林科尔的经济学家们的集体缄默。
在接受记者“对顾雏军先生被拘这件事情,您是怎么看的呢?”的采访时,张维
迎答道:“我和他不熟,企业我也不太熟。”(见8月7日《证券时报》)

  什么是熟?见仁见智,譬如刎颈之交应算作熟,点头之识也可理解为熟。去
年“郎顾之争”鼎沸之际,在“2004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张维迎力挺顾雏
军,坦承他20年来一直为企业家说话,并说出“最高能力的人从事企业”的谀言,
而当时顾雏军正在会场。这恰可说明他与顾雏军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熟。但是,
现如今,张维迎为何说与顾雏军不熟了呢?

  当年胡适誉满天下,时人纷纷以“我的朋友胡适之”自许,而胡适在宦海沉
浮时,则有人避之惟恐不及;巨蠹胡长清在任时,前去找他索字的人络绎不绝,
一时南昌街头到处都是“胡氏书法”,一旦他东窗事发,南昌街头则刮起“铲字
风”。顾雏军还是顾雏军,可惜的是,是时的顾雏军已是失势的顾雏军,有些人
之所以前恭后倨,则是时势使然也。

  当然,张维迎与顾雏军熟悉与否,无关宏旨,也无须深究。问题在于,作为
名头颇响的经济学家,不能动辄选择性失忆,而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在“郎顾
之争”风生水起时,张维迎屡屡发出毒誓:“学者要有公信力,我不与**的人
论战!”并煞费苦心地给学者重新定义:“一个缺少公信力的人他对学术是不会
严肃对待的,他实际上是在戏弄别人。一个学者要有公信力,首先得有良好的个
人品德,其次要有严谨的学术态度。”诚然,学者要有公信力,但拥有公信力的
前提应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起码要做到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而不能首鼠两端,
尤其不能娴熟于玩变脸。

  如今经济学家的口碑备受詈议,于是有人撰文说,批评经济学家时应“对逻
辑的质疑,而不是对论者道德的质疑”。此言不虚。关键是,被批评的经济学家
已经扬言论战者是“**的人”,并且断然否认与企业家有关系——“我和他不
熟”了。这种态势显然已经关乎道德。大谈阔谈“**”,出尔反尔“不熟”,
这种秉性难道不关乎道德吗?

  其实,经济学家为某个利益集团代言,即便充当企业家的“家奴”并无不可。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马克维茨,就曾担任日本某投资公司副总裁,美林和摩林
等大公司也掌控着一些经济学家。关键是这些经济学家对此并不讳言,不会冠冕
堂皇地空谈“学者的独立性”,更不会以公众代言人之名行误导公众之实,当然
也不会煞有介事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挥舞道德的大捧棒杀他人。学者高小勇曾
指出:“经济学是一门事实科学,它的服务主要是根据专业知识,研究和发现某
种约束条件可能导致某种因果关系,以供某个利益集团做趋利避害的选择。”惟
因如此,经济学家才不能乱打诳语,才格外需要实事求是,更须拒绝一切伪善和
标榜。

  反观国内一些经济学家,其作为则着实让人不能恭维。去年8月,在“中国
企业家论坛首届深圳高峰会”开幕式上,与会代表几乎清一色是活跃在当今经济
舞台上的华人企业家,而张维迎却是出席会议的惟一非企业家,其发言主题则是
“要善待对社会作贡献的企业家”。对此,难怪鄢烈山先生撰文质疑:“张先生
发言首先就‘站’错了地方,大大地有损张先生作为‘学者的独立性’”。诚然,
要讲究“学者的独立性”,就没有必要千里迢迢跑那么远与企业家为伍,既然与
企业家打得火热又标榜“学者的独立性”,就不能不让人怀疑其用心。联想到这
次张先生毅然决然地肯定他和顾雏军不熟,可见并不偶然。如此一来,人们不仅
可以对他进行“道德的质疑”,而且还可对他进行“逻辑的质疑”。

  经济学关乎国计民生,经济学家、尤其是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不能不敬畏
良心道德标准。他可以不为公众代言,也可以不为弱势群体说话,但他不能视公
众为群愚,不能把弱势群体玩于股掌和鼓噪之间。萨特说:“一位原子能科学家
在研究原子物理时不是知识分子,但是当他在反对核武器的抗议信上签名时就是
知识分子。”反套这句话就是,一名经济学家在书斋做学问时不是知识分子,当
他在公众场合发言时便有可能是知识分子。因此经济学家要有身份意识,要敬畏
良心道德标准,其底线就是——诚实。

(XYS20050811)

◇◇新语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1:24:22
中国已没有敢讲真话的人.真话就意味着是假的
中国的悲哀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1:42:05
兵马俑应该向木乃伊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1:50:39
张维迎教授可以“可以沿着著名教授之路狂奔”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1:51:28
独立精神与人格----张维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2:00:37
市场至上!

竞争万岁!

垄断无理,世袭更无+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2:01:07
良心终于发现了,卸任后开始关注底层群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2:04:41
他在位时,还不是用官僚行政权力打压不听话的教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2:05:50
只是被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2:08:07
凯恩斯主义本身没有错,是现在的人把它放大使用了,矫枉过正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2:14:23
百鬼狰狞,上帝无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2:14:43
他没斗过制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2:29:33
能排上号的经济学家中国有几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2:31:24
我们还是提倡    多元化,不能只有一种声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2:33:10
老张还是不错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2:33:33
感觉老张说了真话,但是这样的人太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2:34:11
不懂得人凑热闹 懂的人一看就晓得怎么回事 最基本的财政学观点了 没什么看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2:45:06
李稻葵VS许小年:谁是真正的“斯文扫地,学界悲哀”?
时间:2011年02月19日 09:01:04 中财网  
  冯兴:高房价才是对外地人的限制
  深白:住房限购令,“杀手锏”还是“狼来了”?
  冯兴:任志强们为何如此激烈反对“新国八条”?
  子房先生:“房产税”争论是公民意识的进步
  冯兴:许小年们为何反对新国八条?
  16日下午,作为北京落实“国八条”的楼市调控细则“京15条”正式出台。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京15条”的落地一时引起市场剧烈震动,人们众说纷纭,其中不乏反对和非议之声。
  面对众多争议,从16日深夜开始,著名经济学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就“京15条”连发十余条微博进行了评论,认为“京15条”方向正确,并表示过去两年一直在建议要限制炒房需求,此番出来舆论支持,兹兑现承诺。
  李稻葵支持“京15条”,虽然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理解和共鸣,然而,也招来了不少“拍砖”,地产大佬任志强给了六字评论:“这也是经济学?”中欧经济学院教授许小年更是评论称“斯文扫地,学界悲哀。”
  难道支持“京15条”、对炒房需求严加限制就不是“经济学”了?难道就导致“斯文扫地,学界悲哀”了吗?荒唐!笔者以为任志强须首先搞清楚什么叫“经济学”!而许小年先生首先需要明白到底什么才叫“斯文扫地,学界悲哀”!
  在任志强们的眼里,恐怕只有支持房价上涨,让开发商赚取更多利润才算是“经济学”。在许小年们的眼里,也恐怕只有让房价继续高涨,让普通百姓彻底买不上房,才会是“一派斯文,学界楷模”了?
  我们不要忘了,许先生曾任职美林证券亚太高级经济学家,曾以顾问的身份加盟嘉实基金。如果**以行政手段彻底遏制房价疯狂上涨的势头,那么借加息之机溜进国内并投资房地产的国外热钱岂非白忙活一趟?而他们的“吹鼓手”们岂能善罢甘休?
  目前,有些经济学家越来越代表富贵阶层的利益,不惜为之“摇旗呐鼓”、“煽风点火”;有些经济学家为迎合不同氛围,在学术场合和网络平台任意改变立场,以哗众取宠,赚取名利,这才是真正的“斯文扫地,学界悲哀”!
  什么是好的经济学?什么是好的经济学家?以笔者之见,只有时刻不忘群众利益和民生的经济学才是好的经济学!只有不怕压力、敢说真话的经济学家才是好的经济学家,当然,这里的压力也包括来自一些所谓“网民”的压力。
  “京十五条”力度可谓空前,恰似一把利剑,直指投资和投机需求。这必然导致开发商、投资投机客以及他们的“吹鼓手”们歇斯底里式的“骂娘”,不过,这正好说明“京十五条”击中了他们的要害,反而是好事一件。
  反观许小年们和李稻葵的此次论战,是非曲直已然清楚,关键还是那句话,“立场决定屁股,屁股决定脑袋”,如果老站在开发商和投资客的立场上,自然是要对“京15条”“指桑骂槐”的,因为这的确挡了他们的财路。
□ .冯.兴  .中.国.经.济.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22:49:20
看起来这哥们似乎又开始左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