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21-1-4 12:34:15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4 12:20
您的问题很怪啊。
投入产出表中都是产品的构成,离不开产品呢。
能不能自己看看投入产出表?学点知识? ...
1. 产品肯定不是投入,不要混淆。
2. 营业盈余 明显不是投入。不要瞎搞。


3. 再说,投入怎么又成了收入了呢?
是你的推导,说清楚是你的责任,推导不能缺少步骤。
你推不出了,那是你的错。知道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4 12:36:43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4 12:34
您不懂基本原理,我说破嘴皮没用。自己去学习吧,估计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学会呢。
是你的推导,说清楚是你的责任,推导不能缺少步骤。
你推不出了,那是你的错。知道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4 12:38:43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4 12:34
您不懂基本原理,我说破嘴皮没用。自己去学习吧,估计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学会呢。
你懂基本原理,你就把基本原理说出来呀:
基本原理:
1、
2、
3、
懂与不懂是我的事儿,但你不能把僵化的人为规定当成原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4 12:39:53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4 12:34
您不懂基本原理,我说破嘴皮没用。自己去学习吧,估计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学会呢。
原材料等中间投入,无论何时购买,只有在进入生产过程中才是增加值计算的减项。
至于固定资产,与增加值计算没有关系。
---------
这种规定谁都知道,你得讲出道理呀!
固定资产资产怎么就这么被区别对待呢?——都是生产需要的生产资料,固定资产哪怕是当期需要付款,你也不算重复计算;而原材料哪怕前期付了款,你也要算它重复计算。
没道理的规定,那就是扯淡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4 12:41:14
sdhb 发表于 2021-1-4 12:30
你不懂的东西,你就瞎用。你这是本本主义。
我在工作中用了20多年了。正是根据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知道生产法与收入法增加值一定相等,面对实际核算不相等的情况时,知道一定存在问题。经研究,发现是把营业盈余看成是营业利润了。写出了有关文章。后来,统计局修改了有关条款。这是我最早发现的错误之一。还有存货变动,其实是最终产品的期末期初差,不是所有产品的期末期初差。
当然,还有固定资产折旧是转移价值是价值下降,都是错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4 12:46:44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4 12:41
我在工作中用了20多年了。正是根据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知道生产法与收入法增加值一定相等,面对实际核 ...
又要讲工作20多年了。
这没有用。
事实是工作了20多年,还是讲不清道理。GDP核算的道理在书上,你不看,你就不知道。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你推导,你就要讲清道理,不能缺步骤。
请问:
第4步,到底 产品是怎么变成 非产品的?
还有:
1. 产品肯定不是投入,不要混淆。
2. 营业盈余 明显不是投入。不要瞎搞。
3. 再说,投入怎么又成了收入了呢?
是你的推导,说清楚是你的责任,推导不能缺少步骤。
你推不出了,那是你的错。知道吗?

你明明推不出来,还要自以为是,无知者无畏。

这下踢到铁板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4 12:47:21
clm0600 发表于 2021-1-4 12:39
原材料等中间投入,无论何时购买,只有在进入生产过程中才是增加值计算的减项。
至于固定资产,与增加值 ...
固定资产是最终产品,价值不能转移。
中间投入的定义就是本期的一次性消耗产品的价值。
在实践中,投入产出表很多国家都在搞呢。
只要有实践经验,理解增加值是新增价值,新形成的收入,没有问题。但未有实践经验,可能难以理解呢。建议,到企业去看看——解剖麻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4 12:53:23
sdhb 发表于 2021-1-4 12:46
又要讲工作20多年了。
这没有用。
事实是工作了20多年,还是讲不清道理。道理再书上,你不看,你就不知 ...
说的都是产品,没有非产品。
总产出 =总投入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有资料这样写的)
最初投入=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以上出自投入产出表。
能不能看看投入产出表再发言?看了之后,您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4 12:57:00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4 12:47
固定资产是最终产品,价值不能转移。
中间投入的定义就是本期的一次性消耗产品的价值。
在实践中,投入 ...
投入产出表是有理论基础的。

你的推理,
讲出道理是你的责任。

推理不能缺少步骤。

实际,这个理论基础就是 总产出 = 总收入。

投入的资源 一共4种: 劳力,土地(自然资源),固定资产(capital),企业家能力
各个资源像对应的收入是: 工资,租金,利息,利润。
收入法是怎么来的,我以前已经讲过了。你不听,结果还是逃不过去。客观规律不可抗拒。
GDP - gross domestic product 是一个国家的产出;不是收入。不要搞错了。
这个是OECD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的GDP定义: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is the standard measure of the value added created through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in a country during a certain period.

GDP核算的收入法是一个间接的方法,这个方法不是直接的把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值加起来。
收入法是根据一个极度简化的经济模型 ,就是 一个经济体内部的 产出之和=收入之和,如果是这样的话,可以用求所有收入的和来间接的求出GDP的数值。但是,实际情况是产出之和不等于收入之和,收入之和 小于 产出之和。其原因是,最终产品的价格里的固定资产折旧没有转化成收入。因此,收入法在求出所有的收入之和后,其数值还要加上 固定资产折旧的数值(注意:只是用数值),这样,收入法求出来的数值才能接近支出法求出的数值。所以,请注意,收入法里的固定资产折旧这项不是收入,而是支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4 13:01:01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4 12:53
说的都是产品,没有非产品。
总产出 =总投入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有资料这样写的)
说的都是产品,没有非产品。
------------------------------------------
明明是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这4个都不是产品。不要睁着眼睛说瞎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4 13:02:47
sdhb 发表于 2021-1-4 12:57
投入产出表是有理论基础的。

你的推理,
您知道您的总产出及总收入的构成吗?用数学公式表达。
例如:总收入=工资+租金+利息+利润(注:在教科书上这是NI国民收入不是全国的收入,全国的收入是GDP)
总产出=?——有没有构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4 13:06:25
sdhb 发表于 2021-1-4 13:01
说的都是产品,没有非产品。
------------------------------------------
明明是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 ...
投入产出表中有:总投入=中间投入+最初投入
最初投入=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4 13:07:22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4 13:02
您知道您的总产出及总收入的构成吗?用数学公式表达。
例如:总收入=工资+租金+利息+利润(注:在教科书上 ...
收入法的推导写在书上,在我给你看的那个网页上。
你有什么好搞头的?

搞到结果,你自己的推导 还是要用 总产出 = 总收入。不然,你就推导不出来。闷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4 13:19:07
sdhb 发表于 2021-1-4 13:07
收入法的推导写在书上,在我给你看的那个网页上。
你有什么好搞头的?
搞到结果,你自己的推导 还是要用 总产出 = 总收入。不然,你就推导不出来。闷伐?
++++++++++++
我的推导用的是:
总产出=总投入
总投入=中间投入+增加值
所以: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
以上·生产法计算增加值推导。
定义:营业盈余=总产出-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
所以: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以上收入法计算(这其实不是计算,只是构成)推导。
投入产出表直接写出增加值的构成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4 13:20:18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4 12:47
固定资产是最终产品,价值不能转移。
中间投入的定义就是本期的一次性消耗产品的价值。
在实践中,投入 ...
固定资产是最终产品,价值不能转移。
---------
理由何在?
为啥同样是生产需要的生产资料,
原材料就不是最终产品,固定资产就是最终产品?
原材料就能转移价值,固定资产就不能转移价值?
你得说出其中的道理呀,光背规定是没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4 13:25:36
clm0600 发表于 2021-1-4 13:20
固定资产是最终产品,价值不能转移。
---------
理由何在?
那请您先回答固定资产折旧的来源,必须知道这个,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4 13:28:20
sdhb 发表于 2021-1-4 12:57
投入产出表是有理论基础的。

你的推理,
您说的这些,是空头理论。国民经济核算可不是按这个啊。
投入产出表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之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4 13:32:36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4 13:25
那请您先回答固定资产折旧的来源,必须知道这个,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我问的是:为啥同样是生产需要的生产资料,
原材料就不是最终产品,固定资产就是最终产品?
原材料就能转移价值,固定资产就不能转移价值?

对不起,我的问题不涉及神马折旧,更不涉及折旧的来源。所以我不回答你的问题。

如果你觉得涉及折旧来源,那么你先自己说出折旧的来源,然后继续回答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4 13:56:58
clm0600 发表于 2021-1-4 13:32
我问的是:为啥同样是生产需要的生产资料,
原材料就不是最终产品,固定资产就是最终产品?
原材料就能 ...
在生产过程中,有两种产品,一是中间产品,二是最终产品。
两者的区别就是:是否能一次性向新产品转移价值(或在原来的价值上增加价值)
中间产品可以,最终产品不行。
固定资产符合最终产品的定义,固定资产是最终产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4 14:06:27
sdhb 发表于 2021-1-4 12:57
投入产出表是有理论基础的。

你的推理,
但是,实际情况是产出之和不等于收入之和,收入之和 小于 产出之和。其原因是,最终产品的价格里的固定资产折旧没有转化成收入。
+++++++++++
这根本是谎言。
最终产品不存在什么没有转化为收入的问题——不但转化了——还是企业的自留净现金流量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4 15:28:10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4 13:56
在生产过程中,有两种产品,一是中间产品,二是最终产品。
两者的区别就是:是否能一次性向新产品转移价 ...
中间产品可以,最终产品不行。
固定资产符合最终产品的定义,固定资产是最终产品。
中间产品,就是原料材料等等的意思。

对于面包店面条厂来说,面粉是中间产品。

面粉这种中间产品,没有固定资产的损耗折旧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4 15:29:14
这个石开蛋,信口开河,大言不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4 18:10:56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4 13:56
在生产过程中,有两种产品,一是中间产品,二是最终产品。
两者的区别就是:是否能一次性向新产品转移价 ...
在生产过程中,有两种产品,一是中间产品,二是最终产品。
两者的区别就是:是否能一次性向新产品转移价值(或在原来的价值上增加价值)
中间产品可以,最终产品不行。
----------
你这并没有解释原因和道理呀!
我问的就是:为什么中间产品(原材料,如100元的渔网,大公司的5000元电脑,)就可以,最终产品(10000元的渔网,小公司的5000元电脑)就不行呢?
记住了,不要跟我讲规定,定义,这都是人为规定,你要讲道理!——如果你知道什么是道理的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4 22:33:45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4 14:06
但是,实际情况是产出之和不等于收入之和,收入之和 小于 产出之和。其原因是,最终产品的价格里的固定资 ...
GDP是一个国家一年的产出。
NI是一个国家一年的收入

NI 小于 GDP(这是事实),因为,有部分产出没有转化成收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08:28:28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4 14:06
但是,实际情况是产出之和不等于收入之和,收入之和 小于 产出之和。其原因是,最终产品的价格里的固定资 ...
不是收入,这个你自己承认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08:32:09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4 13:06
投入产出表中有:总投入=中间投入+最初投入
最初投入=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最初投入=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
至少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不是投入。

1. 总投入到底有几项,请把每一个都列出来。
2. 投入产出表里的 其它投入不是你讲的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这几项。
你说是这几项,请给出证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08:34:04
sdhb 发表于 2021-1-5 08:28
不是收入,这个你自己承认的。
固定资产折旧是增加值与净现金流量范畴的收入,这是我坚持不变的观点。这只是对事实的描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08:35:58
sdhb 发表于 2021-1-5 08:32
最初投入=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 ...
您自己不能去看看投入产出表吗?统计年鉴中有,统计局网站上可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08:39:47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5 08:34
固定资产折旧是增加值与净现金流量范畴的收入,这是我坚持不变的观点。这只是对事实的描述。
收入是一个判断,不是描述。
一笔钱是否是收入的判断标准是会计准则。
在更广的范围里,赚来的钱才是收入,还回来的钱不是收入。这是常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08:45:03
sdhb 发表于 2021-1-5 08:32
最初投入=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 ...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初投入(增加值)
最初投入=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这里,没有工资,租金,利息,利润等——那是书本的东西。实际核算与书本不一样,书本的东西是错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