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21-1-5 08:49:03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5 08:34
固定资产折旧是增加值与净现金流量范畴的收入,这是我坚持不变的观点。这只是对事实的描述。
GDP是产出,固定资产折旧不是产出。
收入法是核算GDP的间接方法,里面的各项都不是产出,只是用他们的数值来间接的算出GDP的值而已。不是GDP是一个国家的总收入,没有GDP是一个国家的总收入的意思。NI是一个国家的总收入。不要搞混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08:49:06
clm0600 发表于 2021-1-4 18:10
在生产过程中,有两种产品,一是中间产品,二是最终产品。
两者的区别就是:是否能一次性向新产品转移价 ...
为什么国家元首以下的官员有升迁的机会,国家元首却没有呢?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明白了固定资产不能价值转移的道理了。
固定资产是整体计算的,出现一个,就要加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08:57:58
sdhb 发表于 2021-1-5 08:49
GDP是产出,固定资产折旧不是产出。
收入法是核算GDP的间接方法,里面的各项都不是产出,只是用他们的数 ...
全国的收入,中国似乎没有这样的专业术语。假设有,那一定是GDP不是NI。NI
翻译为国民收入。不包括企业收入固定资产折旧收入,不包括ZF税收收入。
国民,是指国家中要素所有者这样的民,不是指全国的人。例如,劳动者(工资),土地房子等所有者(租金),资金所有者(利息),股权所有者(利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09:17:56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5 08:49
为什么国家元首以下的官员有升迁的机会,国家元首却没有呢?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明白了固定资产不能价值 ...
为什么国家元首以下的官员有升迁的机会,国家元首却没有呢?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明白了固定资产不能价值转移的道理了。
----------
毫无道理呀,国家元首不能升迁,所以固定资产就不能转移价值?没有这个逻辑呀,根本挨不上啊。

哈哈哈,再说了,国家元首可以升迁为地球霸主啊。
老老实实回答问题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09:34:36
sdhb 发表于 2021-1-5 08:39
收入是一个判断,不是描述。
一笔钱是否是收入的判断标准是会计准则。
在更广的范围里,赚来的钱才是收 ...
劳动者获得劳动者报酬,ZF获得生产税净额,企业获得营业盈余与固定资产折旧。
这些都是事实存在。
只要有国民经济核算经验的人都知道——您不知道——证明您没有国民经济核算经验。
哪怕是没有吃过榴莲,也看过榴莲吧?能不能去看看投入产出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09:40:29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5 08:49
为什么国家元首以下的官员有升迁的机会,国家元首却没有呢?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明白了固定资产不能价值 ...
我问的就是:为什么中间产品(原材料,如100元的渔网,大公司的5000元电脑,)就可以,最终产品(10000元的渔网,小公司的5000元电脑)就不行呢?

一个行,一个不行,出现这种结果必然是因为两者存在着某种本质的差异,请指出这种能导致一个行一个不行的差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09:51:25
clm0600 发表于 2021-1-5 09:40
我问的就是:为什么中间产品(原材料,如100元的渔网,大公司的5000元电脑,)就可以,最终产品(10000元的 ...
其实我早已回答过您了。
道理非常简单:就是考虑计算结果相差大小的问题。
在小企业,每月产值很少(例如10000元)——5000元引起的利润(例如利润2000元)差异相对来说较大。
在中大企业,每月产值很多(例如100万元——5000元引起的利润(例如利润10万元)差异相对来说较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09:58:00
clm0600 发表于 2021-1-5 09:40
我问的就是:为什么中间产品(原材料,如100元的渔网,大公司的5000元电脑,)就可以,最终产品(10000元的 ...
如果实在不明白,想一想——相对——这两个字。
同是5000元,在小企业,价值相对大,在大企业价值相对小,
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是绝对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10:01:22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5 09:34
劳动者获得劳动者报酬,ZF获得生产税净额,企业获得营业盈余与固定资产折旧。
这些都是事实存在。
只要 ...
收入是一个判断,不是描述。
一笔钱是否是收入的判断标准是会计准则。
在更广的范围里,赚来的钱才是收入,还回来的钱不是收入。这是常识。

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收入,因为,固定资产折旧不是赚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10:28:21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5 09:51
其实我早已回答过您了。
道理非常简单:就是考虑计算结果相差大小的问题。
在小企业,每月产值很少(例 ...
这就有点儿胡说八道了,
因为产值少,所以电脑的价值不转移到产品中去?那同样多的原材料价值怎么就能转移呢?这时候企业产值仍然少啊!
因为企业产值大,所以电脑的价值就转移到产品中去?
毫无逻辑呀,哈哈哈,石开石,你的脑子里都是这种乱七八糟的不着调的“道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10:29:16
1.折旧就是从收入扣掉一部分钱作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的钱。
2.这个钱实际上不用给到机器,机器也不收钱,这是账面的一种记录方式,钱是从收入中扣出来的。
3.固定资产最后卖掉或者报废了,卖价和残余价值中间就有价差,显然这个差价没人给,机器自己也不会补差价。这样用折旧弥补这个缺口,整个账就平了。
小结一下:
短期看固定资产折旧是从收入中划出来的部分。
长期看固定资产的价值损失需要补偿的,必须有一笔钱作为补充,这个差额就是折旧。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友情提示:学经济,要先懂账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10:59:00
clm0600 发表于 2021-1-5 10:28
这就有点儿胡说八道了,
因为产值少,所以电脑的价值不转移到产品中去?那同样多的原材料价值怎么就能转 ...
看来,您不会用相对的办法考虑问题。
中间投入之所以能转移价值——是因为其价值相对于新产品价值要小。
固定资产之所以不能转移价值——是因为其价值相对于新产品价值较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11:09:40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5 10:59
看来,您不会用相对的办法考虑问题。
中间投入之所以能转移价值——是因为其价值相对于新产品价值要小。 ...
固定资产当然是可以转移其价值的。作为产品的成本,每次转一部分进入产品的价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11:19:29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5 09:34
劳动者获得劳动者报酬,ZF获得生产税净额,企业获得营业盈余与固定资产折旧。
这些都是事实存在。
只要 ...
你不要当你转移议题成功了。回来,讲清楚你的推导。


你推导,你就要讲清道理,不能缺步骤。

请问:
第4步,到底 产品是怎么变成 收入的?
还有:
1. 产品肯定不是投入,不要混淆。
2. 营业盈余 明显不是投入。不要瞎搞。
3. 再说,投入怎么又成了收入了呢?
是你的推导,说清楚是你的责任,推导不能缺少步骤。
你推不出了,那是你的错。知道吗?

你明明推不出来,还要自以为是,无知者无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11:24:40
sdhb 发表于 2021-1-5 11:19
你不要当你转移议题成功了。回来,讲清楚你的推导。
从总价值构成的归属理解价值转移与价值创造
总价值=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总价值及其构成均可以视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以下,应将总价值与其构成理解为货币。
有关构成归属如下:
中间投入——债权人
劳动者报酬——劳动者
生产税净额——政府
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企业
其中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是纯粹净现金流量。
我们知道:
增加值=总价值-中间投入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其中营业盈余=总价值-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虽然归属于企业,但企业一般要把营业盈余全部或一部分分配给股东。固定资产折旧归属于企业,企业不得将固定资产折旧分配给股东。
中间投入价值是非本企业创造的,属于债权人创造的本企业购买的价值。中间投入价值是价值转移——从债权人那儿以货物或服务形式转移过来,又以货币形式转移回去,是以货物或服务换货币。
增加值是本企业创造的,属于价值创造。
增加值是本企业创造的新增价值也是新增收入。增加值的构成当然是本企业创造的新增价值新增收入的一部分。
特别指出的是,固定资产折旧是本企业创造的新增价值新增收入的一部分。固定资产折旧是价值创造不是价值转移,有关固定资产折旧是价值转移的观点是错误的。固定资产折旧是唯一可以留在企业的净现金流量——是本企业新创造的价值或收入。
固定资产折旧,不能理解为固定资产消耗(减值),固定资产消耗与固定资产折旧是两个概念。固定资产消耗是固定资产本身价值的减少,固定资产折旧是新产品生产创造的新增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11:30:02
sdhb 发表于 2021-1-5 11:19
你不要当你转移议题成功了。回来,讲清楚你的推导。
国内生产总值:指我国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
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价值创造、收入形成和使用去向角度,反映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成过程。
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指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消耗
和使用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但不包括消耗的固定资产价值。中间投入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
自己品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11:46:20
lzsxy2009 发表于 2021-1-5 10:29
1.折旧就是从收入扣掉一部分钱作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的钱。
2.这个钱实际上不用给到机器,机器也不收钱,这 ...
1.折旧就是从收入扣掉一部分钱作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的钱。
================
折旧的钱,是收入的一部分。未必非要从收入中扣除(弥补什么固定资产按损耗),是企业的自留净现金流量,可以自由使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11:49:44
lzsxy2009 发表于 2021-1-5 10:29
1.折旧就是从收入扣掉一部分钱作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的钱。
2.这个钱实际上不用给到机器,机器也不收钱,这 ...
2.这个钱实际上不用给到机器,机器也不收钱,这是账面的一种记录方式,钱是从收入中扣出来的。
+++++++++++
前面说得对——折旧这个钱是企业自留净现金流量。
后面说的不对——钱只是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扣出来的说法——折旧基金的事早已过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11:52:44
lzsxy2009 发表于 2021-1-5 10:29
1.折旧就是从收入扣掉一部分钱作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的钱。
2.这个钱实际上不用给到机器,机器也不收钱,这 ...
3.固定资产最后卖掉或者报废了,卖价和残余价值中间就有价差,显然这个差价没人给,机器自己也不会补差价。这样用折旧弥补这个缺口,整个账就平了。
——————————————————
不是用折旧弥补这个缺口。用其它的方法处理这个问题。或许,卖掉的钱比残值多很多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11:55:44
lzsxy2009 发表于 2021-1-5 10:29
1.折旧就是从收入扣掉一部分钱作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的钱。
2.这个钱实际上不用给到机器,机器也不收钱,这 ...
短期看固定资产折旧是从收入中划出来的部分。
长期看固定资产的价值损失需要补偿的,必须有一笔钱作为补充,这个差额就是折旧。
++++++++++
短期看,固定资产折旧只是收入的一部分而已。
长期看,固定资产折旧也仅仅是把固定资产原值与残值之差全部计入新产品成本。未必非要补偿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12:11:00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5 11:30
国内生产总值:指我国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
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 ...
逻辑懂吗? 浆糊脑袋才品。就凭你这个浆糊脑袋是不可能推导的。
你讲不清楚。
第4步,到底 产品是怎么变成 收入的?


你推导,你就要讲清道理,不能缺步骤。
请问:
第4步,到底 产品是怎么变成 收入的?
还有:
1. 产品肯定不是投入,不要混淆。
2. 营业盈余 明显不是投入。不要瞎搞。
3. 再说,投入怎么又成了收入了呢?
是你的推导,说清楚是你的责任,推导不能缺少步骤。
你推不出了,那是你的错。知道吗?

你明明推不出来,还要自以为是,无知者无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12:15:04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5 11:46
1.折旧就是从收入扣掉一部分钱作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的钱。
================
折旧的钱,是收入的一部分 ...
傻帽,这是还回来的钱,企业当然可以用。但是,这是企业以前就有的资产,不是赚来的。所以,不是收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12:28:59
sdhb 发表于 2021-1-5 12:15
傻帽,这是还回来的钱,企业当然可以用。但是,这是企业以前就有的资产,不是赚来的。所以,不是收入。
销售额100万元,成本100万元,利润0元。所以销售额100万元不是收入,收入是0元。
这是您的杰作吧?您能不能去问一下任何一个企业会计。您的答案对不对?
正确答案是收入是100万元,利润是0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12:31:27
sdhb 发表于 2021-1-5 12:11
逻辑懂吗? 浆糊脑袋才品。就凭你这个浆糊脑袋是不可能推导的。
你讲不清楚。
第4步,到底 产品是怎么变 ...
您的三个问题,都是因为您不懂投入产出基本原理。这个需要学习。看书去吧。我说了您也不信啊,何必问我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12:33:44
sdhb 发表于 2021-1-5 12:11
逻辑懂吗? 浆糊脑袋才品。就凭你这个浆糊脑袋是不可能推导的。
你讲不清楚。
第4步,到底 产品是怎么变 ...
我的推导过程不是我的发明,我只是复述而已。这都是基本常识,您却不知道,说明您国民经济核算知识太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13:17:04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5 12:33
我的推导过程不是我的发明,我只是复述而已。这都是基本常识,您却不知道,说明您国民经济核算知识太少。
你推导不出来。
分不清产品,收入和投入。
这是事实。
第4步,到底 产品是怎么变成 收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13:19:36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5 12:33
我的推导过程不是我的发明,我只是复述而已。这都是基本常识,您却不知道,说明您国民经济核算知识太少。
你复述?
那么把原始文件出处写出来。
你写不出。

想从我这里混过去,这是不可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13:48:14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5 10:59
看来,您不会用相对的办法考虑问题。
中间投入之所以能转移价值——是因为其价值相对于新产品价值要小。 ...
中间投入之所以能转移价值——是因为其价值相对于新产品价值要小。
固定资产之所以不能转移价值——是因为其价值相对于新产品价值较大。
--------------
没有这个道理呀,我的小企业,电脑才5000元吧,你说它价值大不转移,可是我每月需要的煤要1万元,为啥电脑不转移价值,煤却转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13:52:34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5 12:28
销售额100万元,成本100万元,利润0元。所以销售额100万元不是收入,收入是0元。
这是您的杰作吧?您能不 ...
根据会计准则,净利润=0,收入=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13:54:01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5 10:59
看来,您不会用相对的办法考虑问题。
中间投入之所以能转移价值——是因为其价值相对于新产品价值要小。 ...
中间投入之所以能转移价值——是因为其价值相对于新产品价值要小。
固定资产之所以不能转移价值——是因为其价值相对于新产品价值较大。
-----------
讲道理不能瞪眼睛胡来呀,你这就是把两个毫无关系的东西非要说成因果关系。
价值比较大怎么就转移不进去呢?毫无道理嘛。

再说了,固定资产的定义里面,根本就没有价值大小的限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