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级人物的出现,是衡量“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标尺。可是,中国大陆学术界目前浮躁之风盛行,客观环境也不具备孕育大师的文化土壤,因此像德国的康德或印度的泰戈尔那样足以影响全世界的大思想家和大文学家,短期内不可能在中国出现。
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杨锦麟昨天在报业中心接受本报专访时说,“软实力”(soft power)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S. Nye)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一个国家用其思想和价值观的吸引力影响别国的能力,而中国大陆目前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杨锦麟指出,虽然大陆现在已经开始对传统文化有了敬畏之心,在全球各地到处开办“孔子学院”,也做了不少“盛世修典”的工作,但是这些都不足以代表“中国软实力”,关键在于大思想家和大文学家的出现,因为只有这些大师级人物才有能力把中国文明传播出去。
“很难想象,没了康德和歌德的德国,没了杜威和马克吐温的美国,没了甘地和泰戈尔的印度,会是个什么样子的德国、美国和印度。”杨锦麟不无遗憾地说,自从明代的王阳明以来,中国再也没有出现世界级的大思想家了。
王阳明(1472-1528),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明朝浙江余姚(原属绍兴,现属宁波市)人,集教育家、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哲学家于一身,是儒家心学的集大成者,其学说对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国家影响很大。在日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日本名将东乡平八郎,随身携带着一块刻着“一生伏首拜阳明”的印章,就足以说明阳明先生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杨锦麟说:“在中国的大思想家中,王阳明是最接近我们的人物。他在中国思想史上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影响深远。清末的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领袖,其思想源头都是王阳明哲学。蒋介石先生也很推崇阳明学。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阳明学在大陆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是很可惜的。”
不过,近些年来,随着新儒学在大陆的兴起,王阳明和阳明学已经逐渐引起了大陆学界的关注。2001年,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蒋庆,在贵阳龙场(王阳明悟道之处)兴建阳明精舍,致力于弘扬儒学。
谈到中国大陆近期内是否可能再次出现像王阳明这样的大师级人物时,杨锦麟并不看好。他说,近百年来,中国与传统割裂得十分严重,先是“打倒孔家店”,接着是“破四旧”,现在虽然官方开始对传统文化心存敬畏,但是还没有给学术自由发展提供充分的氛围,因此近期内不大可能出现大师级人物。
“两千多年前发生在太史公司马迁身上的悲剧,现在还在上演着。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还有司马迁的影子,怎么可能出现大思想家?”杨锦麟语带玄机地说。
司马迁是汉武帝时代的史官,因为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被投入牢狱并施以腐刑(也称宫刑,即割掉男性生殖器)。此后,司马迁怀着满腔悲愤,倾一生之心血,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不朽历史名著《史记》。
转自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