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2-12-14 15:11:57
大家是相信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的,请延伸一下思考。资本家雇佣工人,要追求最大利润,同时要减低工资,所以会导致经济危机。那么,请将“工人”的范畴改一下,即,ZF是资本家雇用的保安,保安的工资不叫工资而叫税收,事业单位是保安的儿子,由保安自愿给他钱花。然后把资本家本人也算作工人,因为资本家自己也要劳动获得收入并消费,其消费的额度就是利润的一部分。其它还有接受资本家捐赠的人算作资本家雇佣的试用期工人。这样设定后,再看资本家的收支,于是就发现资本家还是要收大于支,否则就会入不敷出而倒闭。这个收大于支与剩余价值的数学算式是一致的,结果会导致经济衰退。再细致分析,就会发现,这个收大于支导致了经济周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8 08:26:13
请做个试验:

请找办公室内(或朋友)3-4个人,每人拿一个账本,记录自己的货币收支。每个人扮演企业家或其他,然后开始经济发展。大家口袋里有多少钱都行,收支做账。但必须有产出,必须扩大再生产,有储蓄。这样,交易几轮,看账本情况,看债务与GDP的比值是否扩大,是否有资不抵债的发生,是否有经济危机的可能,是否会有经济周期。
如果觉得这还不够逼真,请增设几人,分别是银行家、居民、ZF,但每人仍然要做帐,要明确货币收支及货币流向,最好用现金,这样能看到现金究竟在何处,计算就不会出错。当出现问题时,可以用财政赤字或货币政策来解救,看是否真的能解救?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就做实验吧!多说无益,空口无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8 10:12:35
阿梁 发表于 2013-1-8 08:26
请做个试验:

请找办公室内(或朋友)3-4个人,每人拿一个账本,记录自己的货币收支。每个人扮演企业家或 ...
至今仍有很多人来点击这个帖子,我很高兴。我希望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讲解,比如打麻将的时候,最终所有人的总“利润”一定是0.那么在于经济社会,则是卖出商品的那一刻,必定有单位在赚钱,其它在赔钱。两者相匹配。但不想等,因为有流通速度不为1. 所以,社会在经济上升期,平均来说货币上的利润(币利),一定要与币损向匹配,否则就是相当的债务来匹配。最后,债务还不上就是债务危机和经济衰退。下面再详细一点说明:

在研究经济周期根源问题时,常讲的就是“投资与消费”。但是这里忽略了一个数学逻辑上的错误,以至于在经济周期根源问题及对抗措施上的混乱不堪。下面详细分析:
从投资开始的一个循环轮次即:企业生产----销售----扩大再生产------。
这个循环在货币上的表现为:货币投资-----商品销售----更多的货币投资……。这个货币的循环一定要从投资为循环起点,到下一轮投资前为循环终点。
注意在一轮循环中,到下一轮投资开始前都属于本轮的活动。而在下一轮开始之前,企业的货币支出将包括“投资、纳税、分红和自己消费等”。举例来说,某个企业,投资100元,产出120元,销售后再获得毛利20元,再纳税、分红以及企业消费、捐赠等,假设最后剩下5元净利润,然后下一轮扩大投资则是105元。
以上这个模式中隐藏着一个逻辑错误。就是120元货物在售出时,社会必定至少要对应出现20元货币的亏损,或债务,或贸易顺差。否则,20元毛利润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数学的必然。也是以前经济学中所忽略的现象。这一现象从生产方a和消费方b来理解。就是a支出100元给b,然后产出120元货物等待b来购买。但b只有100元货币,那么至少b要发生20元债务才能保证完全购买a的产出,否则,a就会有20元货物在本轮次剩余在货架上卖不出去,而留到下一轮次,这些货物才能卖出。如果b本轮次还要储蓄一些货币,则这个债务会更大。这个债务是一个轮次中买与卖之差造成,是债务危机与经济周期的根源。
出现债务看起来不可怕,但是,这个20元债务中有一部分却是在社会中无法清零的(本例中应考虑到货币的储蓄后,债务就会更大),它将一轮一轮不断累积增大,直至债务危机出现和经济周期形成。
这个债务为什么不能清零而且会累积增大?
因为全球看做一个整体时,则贸易顺差就不存在了,视为0。又由于经济上升期,平均下来所有单位将是获利的,所以暂不考虑亏损的行为。而只论债务。注意,债务在一轮之中数学上等同于货币的亏损。债务还不上就成为实质性亏损。不过由于存在对未来的偿债预期良好的判断,所以才顺利产生债务,但不是未来肯定能还清债务。
结果,社会所有n个生产单位为a,共投资100*n元后,货币会交给消费方b。b可能储蓄一部分货币(设为10*n元),剩下的才用来购买。因而在一个轮次中,全社会生产方投资100n元,结果货币回买时,只会剩下90n元,而待售产品是120n元货物会放上货架。120n与90n之间相差30n。因此,要么30n元的货物剩余在货架上,要么,社会必须发生30n元的债务。在增加购买力后才能保证所有货物销售出去(以后的论述中将舍去n)。这个30元的债务可以是社会任何一个单位或个人发生的债务累积量。表现的形式有财政赤字、赊销(按揭)、银行贷款、借外债等。
在债务的帮助下,所有生产单位a可获得毛利20元。但是,这次货币循环还没有结束,因为毛利还必须纳税、分红、捐赠、消费,最后所剩的净利将会被用于下一轮扩大再投资。直到下一轮循环的投资之始,才是循环的终点。
那么,除了5元用于下一轮投资外,20元毛利中有15元被用来纳税、分红消费等,这15元将转为净消费,并可以抵消15元的债务。但30元债务将还剩下15元在本轮次还不清。与此同时,生产消费进入了下一轮循环。这15元债务可称为“无理债务”。在每个轮次中,其量为货币利润(“币利”)与货币储蓄(“币存”)之和(“买卖差”)。
为什么说30元债务有15元可以消除而另15元债务将成为无理债务呢?解释:首先,负担30元债务的债务人无所谓是社会中任何单位或人。所以,为方便理解,就假设财政赤字的债务是25元,而企业的某些老板有按揭债务5元,总共30元。当20元毛利产生后,纳税10元,分红5元,剩下5元为净利润。这样,ZF在25元债务问题上就可以偿还10元债务而留下15元债务。分红的5元,也被老板用于还债。这个例子只是为方便理解而设。其它也可以假定各种五花八门的债务形式,但任何情况,最后都将会有相当于买卖差的债务在本轮循环中无法偿还。
那么,剩下的5元净利润呢?那5元将在下一轮循环中被用于购买。不过那属于投资行为,不可以亏损的。因而在购买5元货物后,立刻要产出大于5元的货物摆上货架。这5元不像上面所说的15元纳税分红可以还债或净消费。所以5元的再投资对于无理债务的清零是不起作用的。
之后,循环进入第二轮。但第二轮只不过是第一轮的规模扩大,最后也将留下第二轮的无理债务。两轮循环叠加起来,无理债务将不断增大而不是消除。
社会上常有说货币存量不足,所以商品积压、债务无法还清。此皆谬谈。真正原因是买卖差没有纠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1 23:24:30
阿梁 发表于 2013-7-18 10:12
至今仍有很多人来点击这个帖子,我很高兴。我希望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讲解,比如打麻将的时候,最终所有人的 ...
前面讲的从“投资”开始的循环,其按时间排序,步骤分别为“货币投资----货币收入---纳税分红等----扩大的货币投资-----”。
这个循环是客观存在的,但计算上比较麻烦。因为在售卖商品后,分红、纳税仍要计算到企业本轮支出中,这样的数学式相对麻烦,理解起来也复杂些。对此循环,倒不如以商品售出后为循环终点。货币再支出作起点来计算。即循环的起点是先对上一轮产出的毛利润进行纳税分红等支出,然后投资,之后产出待售品,售出待售品得到货币即为循环终点。因此,这样的循环为:“货币支出(纳税、分红及部分消费等+货币投资)----货币收入(销售收入)----扩大的货币支出----”。
这样设定循环的好处为,不必考虑商品要先销售才能纳税的问题,而是将问题直接着手于商品能否售出上。因为在这个循环中,企业一旦支出,则意味着肯定要有相应的货物将放上货架,而不是要考虑能否卖出商品后再补充计算纳税分红的支出。这样的话,支出就是确定的值而不是根据销售与否的待定值。支出既然已确定,则产出与购买力同时就决定了,然后数学分析得以顺利实现。如下:(这里只有“购买力”,其包括了投资与消费的购买)
产出Y是支出x的函数,记为:
Y=(1+R)X;    (R是币利率。币利指的是企业实现利润后的货币增加值)
而购买力(消费力)B也是支出x的函数,记为:
B=(1–r)X;    (消费即发生购买,故用B来表示。r是币存率。币存是一轮生产消费中没有用来购买商品的那一笔货币,比如储蓄、遗忘、购买债券等)
这样,产出的待售品Y与购买力B之间将有差额D,为买卖差,记为:
买卖差D = Y – B= (1+R)x –(1– r)x= (R +r) x 。  

注:这里使用“货币支出”作为参数而不用“投资”。因为讲到投资,那是货币+实物的投资。比如某单位用100万现金加上200万的房产来投资,名为300万投资,其实货币支出只有100万,产出商品价值至少要大于100万,否则入不敷出不成立。因此可将产出表示为货币支出的函数,也就是Y=(1+R)X。又由于支出100万货币,所以对应形成的购买力,最大额也只有100万。所以自然产生的购买力的大小也首先是支出的函数,即B=(1–r)X。价值200万的房屋并不形成购买力,若作为投资的参数,结果会干扰对“买卖差”的理解。

循环确立了,那么,循环的周期时间是多少?
尽管各经济单位生产消费的周期时间不一样,但是,这个循环周期的时间长度却是任意的。即可以设定统一的周期长度来计算。比如某单位自定10天为一个周期,生产1个商品,那么,计算上强行规定1月为周期,则在此周期该单位就是生产3个商品。若设为5天为1个周期,则生产0.5个商品。数学上是任意计算的。该单位的产出迟早会被放到货架上。由于社会一般以一年为单位进行结算,计算年利润等,所以这里就设定1年为全社会所有单位的循环周期。

确定循环以及循环周期后,流通速度这个参数就不必要了。因为在一年中,货币已经使用过了足够次数。价格变动也不必考虑。因为企业都是追求“币利”的。即无论价格如何变动,Y=(1+R)x中的R值必须为正,否则,企业将入不敷出而倒闭。这个R值为正将确保企业获得发展动力,以使社会经济整体向上发展。折旧问题已包含在支出x中了。因为企业自己有消费,当然包含了对折旧问题的考虑,等等。
        再有就是劳动力是否作为商品来分析?按照经典定义,劳动力是属于商品的,货币也是。但在这里,为简化运算,则此二者均不当作“待售品”。因为货币是媒介而不是待售品;而假若一定要把劳动力算作“待售品”,那么,请将家庭算作生产“劳动力”的企业。然后将家庭支出累加到企业支出,则劳动力就是商品。本文认为这样计算只是增加麻烦,并无必要。本文“买与卖”所针对的“待售品”就是企业所生产的用于售卖换取货币的哪些产品。
        那么,非企业生产的“待售品”算作什么呢?非企业生产的待售品既可当作企业的产出,也可以忽略不计。如将非企业单位纳入企业范畴,计算它的“支出与收入”,逻辑上也并无不可。但注意,非企业单位的支出往往来自企业的纳税,且该单位不一定非要盈利。所以应将非企业单位合并到母单位,再合并到企业中,则其产出的“待售品”即可加入到企业的产出中。不过,由于非企业生产的“待售品”并非社会主流,所以不计算它的“待售品”对整体运算的结论并无影响。比如说,丈夫拿到工资回家,丈夫若自己去买米,则是消费,是一笔购买力;如果丈夫将钱交给妻子去买米,其消费的内容是一样的。妻子并未生产“待售品”,但她却获得了从丈夫手中传递过来的钱,购买力不变。假如非要认为妻子做的饭菜是“待售品”,“饭菜”卖给丈夫从而获得货币,那也并无不可。同样是从丈夫手中得到了货币,去购买大米的事件并没有区别,也就是购买力没有变化。那么,现在认为妻子就是非企业,其产出的待售品就是“饭菜”。若不统计“饭菜”为待售品则对大米的买卖根本无影响。若一定要将“饭食”也计算作与“大米”相同的待售品,则应将妻子视为企业。最终结论亦无差别。
       
上面讲的以一年为周期,结果只看到需要少量的无理债务就可以确保经济上行。因而问题被大家忽略了。假若将这个周期时间长度延长至一个朱格拉周期的长度,也就是9-10年。因此,在前8年的时间里,无理债务量将大约增至143,而第8年的总商品量(GDP比这个还要小,不含中间产品)却大约是147(见表1第7轮)。也就是债务要追赶并超过GDP。此时,如果社会能承受如此巨大债务,则第9年经济还会上行,但债务肯定要超过总商品量了;如果社会不能承受,债务无法继续扩大,则购买力就会下滑,以至于经济衰退。对应到现今社会,比如希腊和西班牙,如果现在,这些国家仍能借到足够债务,则该国就可以摆脱经济困境。但是,该国家已经资不抵债了,谁还愿意借钱给它呢?那它就只好眼睁睁地准备衰退。降利率的做法也只是鼓励发生银行债务,其与ZF举债(赤字)只是更换债务人。举债的实质(增加购买力)是一样的。因此,当一个国家的经济上升到一定程度,经济发生减速时,如果有贸易顺差以及可容忍的巨大债务或可引来足够的外来投资存在,那么该国经济就将持续上行,但危险会继续加大,直至衰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过是可以扩大债务以保证社会有足够的购买力,本质上并不能消除买卖差,所以至今并未真正解决经济周期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1 23:53:19
你想表达什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 10:52:47
桃源居士1 发表于 2013-8-1 23:53
你想表达什么呢?
谢谢您的回复。
我是说由于在使用货币的方式上存在逻辑错误,所以才导致经济周期的出现。
我的观点您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来验证:就是假设一个封闭环境之内有n个单位,在注入(投放)一笔资金后,看各单位账本上一年一年的支出、产出、储蓄、存货数值,则经济周期及债务危机的问题立刻显现。当然您一定要实际演示货币从生产方到消费方的流动,然后才能发现债务和存货的问题。
如果善于归纳,则可设n为1,因为全球其实是一个整体。如觉得n为1不太直观,则可以设n为2或3,这样小样本很容易用excle表来计算结果。如不怕麻烦,则n可以为任意更大的值。结论是由于人类对货币使用在方式上的数学逻辑错误,引起了债务危机和经济周期现象。了解了这个原因,处理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经济衰退难题,则易如反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 11:37:46
所以一切政治的根本利益就是货币发行权!美国为何在二战后让自己的货币能够通行天下就是这个原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6 21:17:43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10 09:32:51
cxqin1228 发表于 2013-12-6 21:17
看看
看这个帖子吧,简明一些。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53001-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