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看帖子正文,公式、表格有版面显示错误,请到日志里看正文,格式清晰
已发新日志,论述经济周期。http://www.pinggu.name/space-2134144-do-blog-id-95106.html
简述:
以家庭为例。家庭产生劳动力,设工资收入100元,家庭储蓄10元,其余90元用于消费,包括衣食住行及孩子花销等。产出大于支出(再支出),这是很容易理解的。
同理,请将企业看做家庭,社会上的劳动力(企业给他们发工资)、事业单位、慈善单位、ZF行政人员、军队等看做孩子(企业以工资、纳税、捐赠等方式给孩子零花钱)。企业的产出相当于家庭的劳动力工资。这样,企业的收支与上面家庭的情况就一样了,肯定产出会大于支出。然后,将企业的收支合并成一个单位。产出就是社会上销售的全部商品。结果发现,企业实际上是自己支出形成更大的产出,但支出只形成了更小购买力(货币不能自动升值,转手后币值不变,有储蓄时购买力减小)。这新形成的购买力就是去买那更大的产出的。这种“买”、“卖”的背离现象肯定会引起经济混乱。
然后要用循环的模型来观察上述“背离”的程度。由于社会经济循环是“支出-----产出-----再支出------再产出-----”,每2个成一组而形成的循环。所以将社会经济的循环终点设定在产出后而不是销售完成后,因为社会总体的购买是对上一轮产出的购买,也就是消费了上一轮的产出。购买完成后,新的产出会自动出现。
问题是,由于每一轮都出现产出大于支出的问题,则第一轮循环产出了105元商品,但只形成了90元购买力。于是,第二轮再支出时,社会必须发生15元债务。债务的资金来源于储蓄的10元和央行新发行的5元货币。举债的是经济中某一个或某几个个体,举债的个体对未来信心百倍。于是,社会总体对此毫不知觉。但大家不知道数学逻辑已发生了错误。在第二轮中,买完商品后,15元债务留存到第三轮,以后每轮都发生这样的情况,于是债务就会累积增大,出现债务危机。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需要有足够的产出小于支出行为。出口对于一国经济来说就是这样的行为,进口则相反。因此,贸易顺差对一国经济总是好的。原因即在于此。
各国不可能都有足够的贸易顺差额,因此,ZF只能自己另想办法。方法是,将一部分货币直接投放给居民。当然,居民不能白得货币。于是,居民在获得这笔货币时,需要生产全民共享的产品。以劳动换取货币。不过这些产品在社会上不售卖,于是发生产出小于支出的行为。
实行这个方法,意味着银行将只获得比预计少一些的货币,这是否会影响银行的正常贷放呢?其实不会。因为,投放给居民的货币会购买商品,再由企业还贷给银行,于是银行仍然能获得足够货币。不过这时,社会上的商品和债务已经发生了减少。这样,社会总体上的“买”与“卖”就平衡了,经济就能长期稳定发展。
敬请浏览 谢谢
http://www.pinggu.name/space-2134144-do-blog-id-95106.html
欢迎提问。欢迎批评。欢迎推荐给您的朋友、老师或大师。
本文浏览虽多,却始终不见评论。作者十分困惑究竟表达清楚了没有?恳请读者发帖,支持、反对、质疑均受欢迎。多谢!
敬请发帖。
| 年度 (轮次) | 产出 | 购买 (投资) | 真实购买力 | 当年储蓄 | 买卖差(当年) | 欠缺购买力 ∑(币利+储蓄) | 买卖比(年初) |
| 0 | 100.00 | 100.00 | 100.00 | 10.00 | 0.00 | | 1.00 |
| 1 | 105.00 | 105.00 | 90.00 | 10.50 | 15.00 | 15.00 | 0.86 |
| 2 | 110.25 | 110.25 | 79.50 | 11.03 | 15.75 | 30.75 | 0.72 |
| 3 | 115.76 | 115.76 | 68.48 | 11.58 | 16.54 | 47.29 | 0.59 |
| 4 | 121.55 | 121.55 | 56.90 | 12.16 | 17.36 | 64.65 | 0.47 |
| 5 | 127.63 | 127.63 | 44.74 | 12.76 | 18.23 | 82.88 | 0.35 |
| 6 | 134.01 | 134.01 | 31.98 | 13.40 | 19.14 | 102.03 | 0.24 |
| 7 | 140.71 | 140.71 | 18.58 | 14.07 | 20.10 | 122.13 | 0.13 |
| 8 | 147.75 | 147.75 | 4.51 | 14.77 | 21.11 | 143.24 | 0.03 |
| 9 | 155.13 | 155.13 | -10.27 | 15.51 | 22.16 | 165.40 | -0.07 |
| 银行 收缩 | 第8轮后如果银行收缩,则必然导致143.24元货物无人问津,结果就是衰退;如果银行继续放款,则第9轮情况更差。 | ||||||
| ** 干预 | 第8轮后如果**用财政政策补足购买,且用于购买的款项可以长期不还,同时在购买后很长时间内未产生相应的卖品。这时,买卖比将暂时升高,或可接近为1,于是又一轮经济周期开始。这次买卖比上升到达的高度以及新卖品出现的速度,决定了下一次衰退到来的时限。 | ||||||
| 年 | 产出 | 购买 (投资) | 储蓄 | 真实购买力 |
| 常规投放 | 买卖比 |
| 0 | 100.00 | 100.00 | 10.00 | 100.00 |
| 100.00 | 1 |
| 1 | 105.00 | 105.00 | 10.50 | 90.00 | 15.00 | 90.00 | 0.86 |
| 2 | 110.25 | 110.25 | 11.03 | 94.50 | 15.75 | 94.50 | 0.86 |
| 3 | 115.76 | 115.76 | 11.58 | 99.23 | 16.54 | 99.23 | 0.86 |
| 4 | 121.55 | 121.55 | 12.16 | 104.19 | 17.36 | 104.19 | 0.86 |
| 5 | 127.63 | 127.63 | 12.76 | 109.40 | 18.23 | 109.40 | 0.86 |
| 6 | 134.01 | 134.01 | 13.40 | 114.87 | 19.14 | 114.87 | 0.86 |
| 7 | 140.71 | 140.71 | 14.07 | 120.61 | 20.10 | 120.61 | 0.86 |
| 8 | 147.75 | 147.75 | 14.77 | 126.64 | 21.11 | 126.64 | 0.86 |
| 9 | 155.13 | 155.13 | 15.51 | 132.97 | 22.16 | 132.97 | 0.86 |
阿梁 发表于 2011-2-19 10:25
答复11楼
谢谢提问,解答如下:
货币总额年初与年尾可以不同,但不影响货币的利润 = 亏损,只要将后来加入的经济单位D所带来的款项在进场时和年末时的余额相减,那么D的盈亏与其他单位的货币盈亏恒等于零。举例:4个人打麻将,到天亮时总的货币利润等于货币亏损,这很好理解,货币总额前后不变。但到了半夜,又来了第5人,(货币总额开始变化),他跟着A下注,于是到了天亮,这五人的输赢合在一起,总利润还是零,或说利润 = 亏损。
宏观统计数字在年初与年末的货币总额会有变化,但不会影响到货币的总利润是零。
阿梁 发表于 2011-2-19 10:43
答复12楼
您所说的成本,涉及了固定资产和存货,而文章所指的利润和亏损纯指货币。上一次短信息里的答复建议您抛开存货即非货币的商品来研究,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经济上行是有货币来买,而经济下行是欠缺货币来买。我只从货币入手,观察到货币循环的逻辑错误,并分析出为什么有货币来买,为什么货币又不来买了。
如果将固定资产和存货考虑进去,那么经济单位会认为自己是不亏损甚至是盈利的,但他不知不会有人来买他的货。比如,雷曼兄弟银行握有大笔账单,他们认为客户来买单就会实现赢利,但是客户是不会来买单的。或者看看过去经济危机时,有的牛奶在大街上倒掉,那么,在牛奶倒掉之前,牛奶商认为自己是盈利的,只要卖出牛奶就能获利,但他不知道牛奶是卖不掉的,最后发生货币形式的亏损是无法避免的的,原因就是文章中所说的逻辑错误。
阿梁 发表于 2011-2-19 19:54
16# 王志成2010 您说概念利润和亏损,我确实困惑了很久,因为不知道什么词可以代替货币的利润和亏损,以前想用“亏欠”或“欠缺”等等,反而更让人糊涂,所以只好说“货币的利润”,“货币的亏损”。您建议我用什么词呢?
另外,对于本文的储蓄率、利润率,都是相对于投资购买而定,也与传统定义或有出入。但必须要用这个指标,所以将就使用。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2-20 09:00根据文章中提到的事实,“货币的利润”和“货币的亏损”就是货币收入和支出。因此,该这么直接称呼。在此基础上,需重新思考,看看会推出什么结论。阿梁 发表于 2011-2-19 19:54
16# 王志成2010 您说概念利润和亏损,我确实困惑了很久,因为不知道什么词可以代替货币的利润和亏损,以前想用“亏欠”或“欠缺”等等,反而更让人糊涂,所以只好说“货币的利润”,“货币的亏损”。您建议我用什么词呢?
另外,对于本文的储蓄率、利润率,都是相对于投资购买而定,也与传统定义或有出入。但必须要用这个指标,所以将就使用。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1-2-20 11:08
要是“差额”,势必涉及到初始资金的问题,然后才能计算“差额”以及变化率的问题。但是,论文中,没提到什么初始数据。比如打麻将的例子,就没法计算“币利”率和“币损”率。
morain 发表于 2011-2-22 15:14
你定义的经济体中如果没有一个机构进行货币的追加投放,对整个你定义的经济体而言,货币总额不变,还要讨论什么币利币损(整体的)?这不是不用论证的一个问题吗?
实际的经济体中自然有央行负责按照经济总量的增长而进行的货币增加投放。
这也是货币要起到基本作用---流通---的前提。
不明白你整个文章要说明啥?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