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光 发表于 2011-12-30 15:51 
1,按你的模式,企业有5元的收入,对应银行有5元负债,与你的理论矛盾;
2,现实中,企业货品不能全部出 ...
1.企业有5元币利(货币形式的利润,不包括商品形式的)时,肯定在社会中存在5元债务或者5元币损,并不一定在银行,比如企业间的赊欠。
2.现实中,企业的目的是零库存,所以按照企业能够销售掉所有库存来设计。居民的货币收入会分成支出与储蓄两部分。储蓄后形成债务,此债务会去匹配其它单位的币利。可以将储户存钱看成储户与银行合伙投资,以后按照利息约定分红,当然,银行贷出则应计算债务,有了这个债务,全社会总体上才能获利。否则,请计算总量,社会总体不能获利,也就是商品不能完全销售。
3.这一模型,是为了解说而设定。那种纯粹公式的模型,参见
http://www.pinggu.name/space-2134144-do-blog-id-95106.html        这里的举例既可代表单一经济单位的实际情况,也是模拟全社会的集合。这个逻辑是怎么来的?解说:经济单位(用a表示)的一次简单循环:这个单位一轮中支出100元(包括投资、消费、上税等所有支出),产出105元;100元货币转手到b后,b将储蓄10元,而只有90元用于支出。于是,105元的卖与90元的买就存在15元的差额。
就这一个模型来说,a的支出产生了的卖大于新形成的买。
全社会是无数个a组成,规模是a 的 n 倍。这样说,你一定不会认同,因为小孩、慈善机构、事业单位等分明就不是这样嘛!其实,小孩的支出要并入家庭,慈善单位要并入母单位,事业单位要并入财政。结果,全社会就只剩下企业、财政、家庭了,这三个单位是符合a的。如果产生的买大于产生的卖的单位,肯定入不敷出,自然淘汰。
当然,你会认为财政分明都是赤字,怎会符合a 呢?注意,分析开始时,财政要考虑成收支平衡的单位,既无利润也无亏损的。或者,因财政收入来源于企业和家庭,因而,财政可以并入到企业和家庭中。即企业和家庭的支出已包含了财政的支出,它们不过是将税交给ZF去花这笔钱。
因此,你会发现,没有货币上愿意亏损的单位。
于是,这些单位总共支出了100*n元,产出了105*n元产品,但是,100*n元货币转手后,最大购买力只有100*n元,如果储蓄10%呢?购买力将只有90*n元。
你会认为,储蓄10%后,不过是通过债务由其他人来购买。请注意,债务应视为商品,也是要钱来买的。多欠一份债,就多增加一份商品量。或者是商品销售了,但债务留存,而不会同时债务也消除了。这是数学计算的结果。
以上所说,也许你一时还不能算清。那么,请自己设一个社会小模型,共设2-3个单位。它们生产、消费、储蓄而且要有利润,每一轮再生产要扩大进行,最后商品完全销售(先不许出口),没有债务,无亏损。如果你真的设计出来了,那就是你对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宏观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e=2&from^^uid=213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