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5487 14
2011-05-18
各位网友:
大家好!关于经济周期的成因,经济学界一直众说纷纭。本人通过数学分析,认为经济周期的成因是货币循环自身的逻辑错误。文章发表在日志里,目的是公式显示正确。

简述:本文所描述的经济周期成因是货币循环的逻辑错误造成的。请先将经济看成一个整体,第一轮循环时,这个整体在支出100元(包括了投资和消费)后可以产出105元的商品,但100元的货币接收方还是经济整体,整体再次支出时,最多也只有100元。若有储蓄,设储蓄10元,则只剩下90元的购买力。90元与105元的差距叫买卖差。90元与105元的比值称作“买卖比”。


不过下一轮轮循环时,社会最后还是将105元商品全部售出了,这是借助了债务的帮助。即社会需要发生15元债务以扩大购买力,此15元来源于10元储蓄和央行新发行的5元。但这个债务在数学逻辑上是永远无法还清的,叫“无理债务”。它只能以新债还旧债方式在货币循环中滚存,这回引起买卖比不断下降,最终导致经济衰退。衰退后,将发生债务减免的现象,于是买卖比上升,经济复苏。所以经济周期是货币循环的逻辑问题造成。


以往反经济周期策略均未减小或消除“买卖差”,所以都失败了。

文章纯粹是数学推理,只要有高中数学水平,就不难评判真伪。

应版主建议,在此发帖,恳请各位不吝赐教。

文章地址:http://www.pinggu.name/space-2134144-do-blog-id-95106.html

对此文的思路解读,在另一篇日志中,希望帮助理解:
http://www.pinggu.name/space.php?uid=2134144&;do=blog&id=95279           

文章的阅读对也许略显冗长。简述如下:
1.所有经济单位都有支出(买)并有产出(卖),请关注“买”与“卖”在总量上的对应关系;
2.将社会整体看成一个循环,货币需要“支出---收入---再支出”;
3.从整体的循环观察到“买卖差”的存在;单个循环也一样;
4.买卖差导致了“无理债务”的累积;
5.上述4点的结果是“买卖比”将波动,并影响支出做被迫波动。支出的波动,在银行就是扩张与收缩的交替。这样,经济周期就形成了。
6.以往反经济周期的策略都不成功,是因为没有有效消除或减小买卖差。
有网友对将支出替代投资不能理解,解释如下:
本文探讨的是货币自身循环的逻辑错误,这个错误发生在经济单位支出和销售收入之间。这是纯数学的逻辑,不应以传统经济学的投资和消费来理解。
用支出和收入做配对研究,就会发现,支出将肯定小于收入。否则,经济单位入不敷出会自动出局。而销售收入来源于支出,因此要获得较多的收入,则必然要在社会中形成想应债务,这个债务是无理债务,永远还不清,而且滚存增大。最终将经济引向崩溃。崩溃后,债务就自动减免了(同理,剩余减少了),相应买卖比上升,经济又重新获得了向上的动力,由此,周而复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5-18 21:10:35
恩观点很新颖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18 21:44:03
真正的逻辑错误,只静态的考虑了100的投资需求I,而忽略了“产出105元的商品待售”,若是售出了,又创造了更多的需求。投资---产品---收入,只有这样才是良性循环,才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
    楼主假定只有投资,而产出却卖不出去,即只考虑种树,而认为不会长桃,那样的农民当然要破产了。
    简单的逻辑,大家都懂的,不需要数据证明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18 21:50:49
耕耘使者 发表于 2011-5-18 21:44
真正的逻辑错误,只静态的考虑了100的投资需求I,而忽略了“产出105元的商品待售”,若是售出了,又创造了更多的需求。投资---产品---收入,只有这样才是良性循环,才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
    楼主假定只有投资,而产出却卖不出去,即只考虑种树,而认为不会长桃,那样的农民当然要破产了。
    简单的逻辑,大家都懂的,不需要数据证明吧。
谢谢发帖。答复:这要看你如何分析循环。你上面所说,产出,售出……,又创造了更多需求。注意,这是第2个循环了。而我所说是指一个循环中发生的买卖差。下一个循环,必须是扩大进行,同样还会发生买卖差现象。
所以,你还没有理解文章含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18 22:40:09
阿梁 发表于 2011-5-18 21:50
耕耘使者 发表于 2011-5-18 21:44
真正的逻辑错误,只静态的考虑了100的投资需求I,而忽略了“产出105元的商品待售”,若是售出了,又创造了更多的需求。投资---产品---收入,只有这样才是良性循环,才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
    楼主假定只有投资,而产出却卖不出去,即只考虑种树,而认为不会长桃,那样的农民当然要破产了。
    简单的逻辑,大家都懂的,不需要数据证明吧。
谢谢发帖。答复:这要看你如何分析循环。你上面所说,产出,售出……,又创造了更多需求。注意,这是第2个循环了。而我所说是指一个循环中发生的买卖差。下一个循环,必须是扩大进行,同样还会发生买卖差现象。
所以,你还没有理解文章含义。
我更不解了,投资、产出、售出,这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怎么售出成为第二个循环了?难道你所说的循环是生产出来就结束了?而是售出才结束?
“生产---交换---消费”,是一个完整的循环,这是最基本的公认的知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18 22:50:52
耕耘使者 发表于 2011-5-18 22:40
我更不解了,投资、产出、售出,这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怎么售出成为第二个循环了?难道你所说的循环是生产出来就结束了?而是售出才结束?
“生产---交换---消费”,是一个完整的循环,这是最基本的公认的知识吧。
注意,对于单个经济单位,循环是“投资---产出---销售---再投资”,但对于经济整体,一个循环的终点,可以设定在销售前,即:“投资---产出”。接下来的“销售”,属于第2轮的投资的一部分。这是在循环中“投资”与“消费”的“嵌套”现象。也就是说,社会整体的投资,是对上一轮的消费,而对本轮产出的消费,属于下一轮的投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