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786 2
2011-11-25


本人曾写经济周期成因新解,发帖后支持者及反对者寥寥。自思表述过于繁琐,故重新建立模型,此次应该简单易读。由于文中图表难以兼容,故使用附件。


或在http://www.pinggu.name/space-2134144-do-blog-id-110280.html浏览


敬请浏览回帖。




补充内容 (2012-10-25 11:10):
上面那个网址打不开,敬请到这个网址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53001-1-1.html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0-25 11:08:13
本文与传统经济学的方法不同,使用新定义的概念。但是所有推理均依据数学为基础。由于过去的分析里面,无非是使用投资、消费进行分析。但笔者认为,使用这样的参数,数学上是含混不清的。不如使用“买”和“卖”,或者在货币上使用“支出”和“收入”,这样就可以使整个经济社会所有单位、所有交易全部整合为一体,用简单地数学算式来衡量比较。比较的结果是:经济周期、债务危机、为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能暂时有效,为什么滞涨会形成等等问题都是源于一个数学逻辑的错误,或者说是人类在使用(发行)货币时所犯的行为错误。只不过大家认为,只要货币量充足,商品就可以充分交换,但大家没有考虑,若商品充分交换就必须要以无理债务为代价……
下面这个链接是用本文原理进行的应用分析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583861-1-1.html

下面链接是为方便理解而写的故事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3&id=853516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4 13:41:40
阿梁 发表于 2012-10-25 11:08
本文与传统经济学的方法不同,使用新定义的概念。但是所有推理均依据数学为基础。由于过去的分析里面,无非 ...
我希望用以下的简述来说明问题:
在研究经济周期根源问题时,常讲的就是“投资与消费”。但是这里忽略了一个数学逻辑上的错误,以至于在经济周期根源问题及对抗措施上的混乱不堪。下面详细分析:
从投资开始的一个循环轮次即:企业生产----销售----扩大再生产------。
这个循环在货币上的表现为:货币投资-----商品销售----更多的货币投资……。这个货币的循环一定要从投资为循环起点,到下一轮投资前为循环终点。
注意在一轮循环中,到下一轮投资开始前都属于本轮的活动。而在下一轮开始之前,企业的货币支出将包括“投资、纳税、分红和自己消费等”。举例来说,某个企业,投资100元,产出120元,销售后再获得毛利20元,再纳税、分红以及企业消费、捐赠等,假设最后剩下5元净利润,然后下一轮扩大投资则是105元。
以上这个模式中隐藏着一个逻辑错误。就是120元货物在售出时,社会必定至少要对应出现20元货币的亏损,或债务,或贸易顺差。否则,20元毛利润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数学的必然。也是以前经济学中所忽略的现象。这一现象从生产方a和消费方b来理解。就是a支出100元给b,然后产出120元货物等待b来购买。但b只有100元货币,那么至少b要发生20元债务才能保证完全购买a的产出,否则,a就会有20元货物在本轮次剩余在货架上卖不出去,而留到下一轮次,这些货物才能卖出。如果b本轮次还要储蓄一些货币,则这个债务会更大。这个债务是一个轮次中买与卖之差造成,是债务危机与经济周期的根源。
出现债务看起来不可怕,但是,这个20元债务中有一部分却是在社会中无法清零的(本例中应考虑到货币的储蓄后,债务就会更大),它将一轮一轮不断累积增大,直至债务危机出现和经济周期形成。
这个债务为什么不能清零而且会累积增大?
因为全球看做一个整体时,则贸易顺差就不存在了,视为0。又由于经济上升期,平均下来所有单位将是获利的,所以暂不考虑亏损的行为。而只论债务。注意,债务在一轮之中数学上等同于货币的亏损。债务还不上就成为实质性亏损。不过由于存在对未来的偿债预期良好的判断,所以才顺利产生债务,但不是未来肯定能还清债务。
结果,社会所有n个生产单位为a,共投资100*n元后,货币会交给消费方b。b可能储蓄一部分货币(设为10*n元),剩下的才用来购买。因而在一个轮次中,全社会生产方投资100n元,结果货币回买时,只会剩下90n元,而待售产品是120n元货物会放上货架。120n与90n之间相差30n。因此,要么30n元的货物剩余在货架上,要么,社会必须发生30n元的债务。在增加购买力后才能保证所有货物销售出去(以后的论述中将舍去n)。这个30元的债务可以是社会任何一个单位或个人发生的债务累积量。表现的形式有财政赤字、赊销(按揭)、银行贷款、借外债等。
在债务的帮助下,所有生产单位a可获得毛利20元。但是,这次货币循环还没有结束,因为毛利还必须纳税、分红、捐赠、消费,最后所剩的净利将会被用于下一轮扩大再投资。直到下一轮循环的投资之始,才是循环的终点。
那么,除了5元用于下一轮投资外,20元毛利中有15元被用来纳税、分红消费等,这15元将转为净消费,并可以抵消15元的债务。但30元债务将还剩下15元在本轮次还不清。与此同时,生产消费进入了下一轮循环。这15元债务可称为“无理债务”。在每个轮次中,其量为货币利润(“币利”)与货币储蓄(“币存”)之和(“买卖差”)。
为什么说30元债务有15元可以消除而另15元债务将成为无理债务呢?解释:首先,负担30元债务的债务人无所谓是社会中任何单位或人。所以,为方便理解,就假设财政赤字的债务是25元,而企业的某些老板有按揭债务5元,总共30元。当20元毛利产生后,纳税10元,分红5元,剩下5元为净利润。这样,ZF在25元债务问题上就可以偿还10元债务而留下15元债务。分红的5元,也被老板用于还债。这个例子只是为方便理解而设。其它也可以假定各种五花八门的债务形式,但任何情况,最后都将会有相当于买卖差的债务在本轮循环中无法偿还。
那么,剩下的5元净利润呢?那5元将在下一轮循环中被用于购买。不过那属于投资行为,不可以亏损的。因而在购买5元货物后,立刻要产出大于5元的货物摆上货架。这5元不像上面所说的15元纳税分红可以还债或净消费。所以5元的再投资对于无理债务的清零是不起作用的。
之后,循环进入第二轮。但第二轮只不过是第一轮的规模扩大,最后也将留下第二轮的无理债务。两轮循环叠加起来,无理债务将不断增大而不是消除。
社会上常有说货币存量不足,所以商品积压、债务无法还清。此皆谬谈。真正原因是买卖差没有纠正。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