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26
三、对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时代经济改革的实际操作分析
1)路线认识上的错误,必然导致前苏联/俄罗斯经济改革的失败
由于前苏共在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上存在的错误,必然导致前苏联经济改革的方向性的错误,而发生方向性的错误,则改革必然要失败。
对当时仍坚持社会主义的人们来说,他们仍不敢承认斯大林所建立的社会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敢用生产公有化的程度作为衡量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指标,还只是凭感觉认为列宁所描述的“比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比议会制的自由水平更高的苏维埃基础上的民主制”是社会主义。
其实,若人们按我的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定义,人们很容易理解社会主义与经济体制以及与人们的意识形态的关系:
斯大林所建立的社会制度是超越了那个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极左的共产主义计划经济制度,这完全可以用生产公有化的程度来衡量!只是斯大林所建立的这种的公有化制度是不适合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所以人们可称之为乌托邦式的共产主义制度;
按此推理,那些主张“小**”、“弱**”,主张全面私营化,主张自由市场经济的,当然就是资本主义了!
同样,列宁20年代描述的“比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比议会制的自由水平更高的苏维埃基础上的民主制”,这其实类似于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是列宁不仅强调了经济方面的发展,还强调了在民主意识方面的发展!人们可以想象,如果前苏联能够按列宁所理解的社会主义进行经济改革的话,可能也会同中国一样,经济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大致是不会错的。只是前苏联没有这么幸运,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这些自由主义者引向了真正的自由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
2)前苏联经济改革当初的反左是对的,但遗憾的是反到极右立场上去了
据说,1988年苏联出版了新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这本书是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过程中,苏联最有影响的一部经济学著作,是对那个时期苏联经济理论发展的总结。
我没有看这部书,但从我所看到的仍属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我国人士对该文的评论看,对其中的观点,我认为代表着一种普遍的左倾观点!这些左倾观点认为:
教科书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再认识导致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趋同。
认为该教科书从经济发展的一般原理看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推翻了政治经济学具有阶级性、党性的论断……;
认为该教科书抛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立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是后资本主义;
认为该教科书把社会发展理解为统一的、虽然是矛盾的整体的观点,强调人类文明和物质文化发展的继承性和完整性,淡化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立。
若单从这些观点看,我倒认为戈尔巴乔夫时期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果,因为它敢于反同样被人们神话了的马克思的那些教条!我认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关系上的某些观点是极左的,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我只是为戈尔巴乔夫及当时主管前苏联意识形态的梅德维杰夫能有这样的反权威教条的境界,但却又把前苏联引到倒退数十年的资本主义而感到遗憾。
我是基本认同《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上述观点的!我认为,只要不是抱着上百年前权威人物就告诉人们的那些教条不放的人,只要能够客观地观察、分析当今实际社会的人,我看大多都能得出上述类同的结论!对此,我可以解释性的对那些仍持有极左观点的人们说一说:
该教科书肯定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继承是对的,该教科书否认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取代也是对的!因为我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的混合体,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成分会越来越不适应这种发展而被共产主义成分不断地取代,所以资本主义成分被共产主义成分不断取代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的社会主义化,这就表现为社会主义不断地继承资本主义,而当共产主义成分完全取代资本主义成分时,人们才称之为共产主义,所以,取代资本主义的不是社会主义,而是共产主义!
只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历史演化中,当人类社会进入以“市场、计划混合型经济”为标志的社会主义阶段后,由于人们意识形态的作用,人类社会时刻都发生着人为作用地或推动人类社会或向资本主义方向演变,或推动社会向共产主义方向演化,这其中向一个方向的演化就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而向另一个方向演化的则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与乌托邦式的共产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在这样的演化过程中,到底何种比例的“市场、计划”才是值得人们追求的社会主义呢?这完全要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衡量!但可以大致的断言,最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那种混合型经济的比例,就是人们追求的社会主义!这其实就是邓小平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列宁说的“比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样的意思。
若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我看既不是一味维护少数资产者利益的资本主义意识,也不是盲目追求还不现实的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意识,而是依据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兼顾各阶层人们利益,建设各阶层人们和平共处的和谐社会的意识,我看这就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在我看来,由于马克思生前没有预计到“市场、计划混合型经济”的客观存在,也预计不到这种和谐社会具有如此日新月异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能量,这如我所预计的,在这种混合型经济体制下人类只需约20——50年的时间,就可以创造出满足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所以,当人类进入发达的“市场、计划混合型经济”这一时期后,自由市场经济——“市场、计划混合型经济”——计划经济的演化,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演化,并非都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形式,而更多的则表现为各阶层的和谐相处时期
从上述的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演变解说,人们要想坚持真正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则既要注意反左,也要注意反右。
3)在西方敌对势力的威逼利诱下,前苏联的经济改革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1985年以后,苏联经济改革的所有制理论有了显著变化,改革者已经认识到所有制的改革是经济改革的关键,苏联学者已普遍承认改造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绝对必要性”。
但我认为,前苏联的人们是普遍感觉到了所有制的改革是经济改革的关键,但并没有认识社会主义所有制本来的结构,所以在改革不久就把坚持公有制作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认识动摇了,结果在西方势力的威逼利诱下, 接受了“500天哈弗计划”的“休克疗法”,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全面地破坏了国家公有制,而与此同时,私有制经济却没有建立,当然就更不能称成熟了,这实际上就是一夜之间破坏了国家原有的生产关系,但却又建立不起替代的生产关系,这就导致生产无法进行!然而,人们的生
本文未完,后接之27
欲看《国家经济论》连接全文,可进入论坛客网址:
欲看《国家经济论》全书,可从进入“欧阳日光博客”网址:
http://blog.sina.com.cn/u/1836794911
本文创作、改编于2011年2月19日星期六
作者:桂林 兰兰 阳光
网友们可给作者下述信箱来信:
qinchuan33@sina.com和
tongz123@sina.com
电话:有诚意商谈《国家经济论》出版等事宜的,可来信询问作者电话,以方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