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1963 3
2011-02-22
来自“靠点儿谱

几周前,Krishna教授在高级微观经济学的作业里出了一道题目,大意如下:1983年,美国Toro公司推出了一项名为“雪中送炭”(“S’No Risk”)的扫雪机促销计划:相对于普通的降价促销,消费者需要多花一些钱来购买扫雪机,但如果今年的降雪少于历史平均降雪的20%,他就能获得全额的退款。结果,这个促销计划大获成功。请问,它能算作一种保险吗?消费者参加促销计划是为了规避风险吗?

正确答案是,这个促销计划非但不是保险,反而增加了消费者的风险。因此,消费者热衷参与这个计划,也并非为了规避风险,而是出于别的什么原因。

为什么“雪中送炭”的促销计划引入了新的风险呢?这是因为,对普通的降价促销而言,不论降雪量是多少,消费者付一样的钱;而在参加“雪中送炭”计划时,在降雪少时不用付钱,在降雪多时要付更多的钱。也就是说,消费者在好情况下变得更好(既不用扫雪,还无偿获得了扫雪机),却在坏情况下变得更坏(既要花时间扫雪,又要为扫雪机付更多的钱)。如果一个风险规避的消费者是理性的,那么他宁可参加普通的降价促销,而不会参加这个计划。

那么,如果我们承认在少数天生的赌徒之外,大多数人并不情愿冒险的话,他们为什么还会热衷于该计划呢?

Krishna教授并没有解答这个问题。我在搜索一番之后,才发现这原来是一个哈佛商学院案例,哈佛教授David. E. Bell 告诉我们:人们在参与这个项目,其实是在买”后悔药”!

Bell教授指出,可以把居民分成三类:已经有扫雪机的,永远不会买扫雪机的,想买扫雪机却下不了决心买的。买扫雪机时犹豫很正常,因为一台扫雪机价值一千美元,算一笔不小的消费。人们会担心它是否值得:买了扫雪机,会不会一个冬天也用不上几次,白白浪费一千美元?“雪中送炭”计划帮助人们解决了这个后顾之忧:下雪的话,扫雪机买值了;不下雪的话,反正扫雪机也没有花钱,以后还能用。

因此,这个促销计划的名字应该改一改,不应该叫做S’No Risk,而应该叫做S’No Regret。当然,如果不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结果主义,“避免风险”的说法仍然可以成立:人们避免的并非结果的风险,而是后悔的风险。

本质上,“后悔规避”强调的是相对结果的重要性:人们关心的不仅仅是结果,还包括结果与某个参照点(reference point)的相对状态。我们悔恨自己的决定,可能并非结果不如人意,而是“如果不这样做,我们会更好”。与后悔同样违背理性原则的,还有“失望”这一情绪:结果可能已经很好了,但只要没有预期得好,人们照样不高兴。“雪中送炭”项目的成功证明,行为经济学不仅仅是学者刻意求新猎奇的创造;懂得利用人们行为特征的商业策略,往往能出奇制胜。在这一点上,“雪中送炭”计划和我上周提到的2011年最新商业模式“健身合约”异曲同工。

有意思的是,Toro公司并没有在第二年重复“雪中送炭”项目。首先,促销的成本上升了3倍(详见备注一)。其次,从需求面考虑,促销也不一定能达到去年的效果:一、项目在第二年会丧失新意;二、在经历了1983年多雪的冬天之后,没促销扫雪机也能热卖;三、由于多雪,只有两个地区的消费者最终获得了退款,消费者不一定对获得退款的前景保持乐观。在1998年,他们曾经再次启动这个项目,但我并未搜索到这一年促销成功与否的报导。看来,后悔药虽好,但总是用后悔药吸引疑虑中的人们痛快买单,也是不行的吧?

备注一:为了预防退款成本过高,Toro公司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合约,用2.1%的销售额保所有的退款。这相当于“雪中送炭”只用2%的折扣,就实现了比给出10%的折扣还要高得多的销售额。保险公司的盈亏情况不明,考虑到他们只承担了两个地区的退款,他们应该没亏钱。但是在准备第二年合约时,他们重新计算了利害得失,提出了占销售额8%的保险金。Toro公司自己的内部计算也表明,8%的保险金才是比较合理的。

备注二:高级微观经济学的助教数学很好,习题课也讲得条理清楚。然而,他表示自己不喜欢这个习题,因为条件不够清楚,不利于数学分析。难道读了经济学博士,就应该不食人间烟火了吗?

Bell, David E. “The Toro Company S’no Risk Progra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Case 185 -017, 1984 (revised at 1994).

Bell, David E. “Putting a premium on regret: Reply.” Management Science, Vol. 31, No. 1 (Jan., 1985), pp. 117-12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2-22 07:21:45
这药不错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2 07:50:49
不错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4 22:13:35
其实,这个可以和很多东西结合起来,为什么公司会推出这个计划,他们的前提是什么,想得出什么结论,当然最重要就是他们的motivation,也许公司里有些有行为经济学天赋的人,他们的主意确实不错,如果引申一下,或许能从行为经济学角度深入分析一下,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