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时间的速度就是光的速度,意思是说:当人们的速度达到光速的时候,时间就可以停止;然而时间一停止,从理论上来说,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包括分子之间的动能和势能都会停止互相作用,此时就达到绝对温度0K,这意味着世间万物都消失了能量,然而没有能量的转换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是不可能达到光速的。可是如果我们连光速都不能达到,意思就是说我们根本不可能预知未来。
可是未来真的不可以预知吗?
愚蠢的人总是认为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平常凡的人也只会说,我们又不是先知,更何况我们知道那些又有什么用?我只能说他们已在身边的无数的压力下变的教条麻木,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一种逃避,这种对无知的掩饰,是他们走向愚蠢的开始。他们甚至是引以为荣,不断推脱,慢慢养成习惯,最终成为了基本无法改变的自然。当虚伪成为自然时,愚蠢就会深深的嵌入你的灵魂,无法扭曲,无法改变。正如名言所说:一个人的虚伪程度和他的愚蠢程度是相同的。所以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千万不要让愚蠢来洗劫你那最初最纯洁的心,更不要在任何一个问题上轻易的说不可能。聪明的人无外乎比正常人多了一些看似不是很重要的东西——面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做从未见过,从未做过的事的信心,坚定不移的毅力,面对权威不只是一律听从的反抗意识,远大的理想……这些都是成为聪明人的因素和必要条件。
所谓哲学并非只是一味的讲大道理,一个真正的哲学家是能够随时去真实的去感受生活里每一个细节,去感知它,甚至是去触摸它,又能够从中进行深入的分析,又能够用语言去描述它,并加以修饰,成为一个真正的真理。可是正如老子说的一样: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请不要打破真理那可望不可即的美!
更不要认为哲学是一门很高深很难懂的学科,其实哲学的存在是为了人们能够更了解,能深刻的认识自己,再用最有道理的方式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可是问题又从哪里来?
其实就是从每个道理中提炼出来的。其实道理又好比金子和沙子混在了一起,只要不断的提出问题,再加以解释,解决,就会把沙子一粒粒的滤走,只剩下那珍贵难得金子,也就是真理。可是又有多少人肯去坚持呢,去尝试呢?所以真理永远掌握在为数不多的人身上。所以哲学中也蕴含着坚强这种原料。
人生函数
函数的定义:两个集合,其中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在某种运算方式下,可在另一个集合中找到一个唯一的解。而函数的条件是:1、有一个x的集合,叫定义域:2、有一个y的集合,叫值域:3、有一个相对于x映射到y的运算规律。其实仔细想一想,人生也是如此,得和失分别代表x,y,而我们所定义的平衡是定义域和值域,而自然规律则是对应法则。得失,平衡,自然组成了我们的所有。他们就是我们的函数人生。
得与失
从小我们就听大人常说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意思是说,让我们努力学习,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有所收获。可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只是一种从天而降的道理吗?
我就此引进一个我的理论。想必大家都有投硬币的经历吧。我们先把硬币投起来,再接住它,此时我们就判断它是正还是背,以此来决定胜负。很多人认为这有两面,可是自想一想,真的有两面吗?这只是我们给这个硬币的正反下了一个定义罢了。其实,在你投硬币后,得到结果是某一面时,相对另一面的结果就定下来了。也就是说,在我们认为他是正面时,反面也就随之诞生了,说明正反面是同时出现的,而我们只是单方面地认为它是正面?其实把这件事放大来看,我们的人生也正是如此,在得的同时,失也悄悄的产生。(所以命名此理论为投币得失论)。
其实人生就是在进行无数次一种简单的规律,可以简单的分为“得到”和“失去”,它们在不停的发生交换,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因果。而如果你从生活中细细的品味,你就会发现预知未来并不是不可能,可是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
其实人们应该意识得到,在我们无穷的生命河流里存在着无限的得与失。其实得到后就一定会失去,而你付出多少就一定会得到多少。当你得到一些东西时,千万不要妄自尊大,说不定在下一个时刻,它就会一个子儿都不少的还给你,让你失败,让你失去;而当你因为成绩没弄好,事业不顺利的时候,千万不要灰心丧气,因为可能在下一秒钟,成功的得到就会失而复得。然而失去或得到却不一定在同一件事上体现,甚至不是在看似相关的事中进行变化。一般它会寻找与其等量或几者与其等量的事情进行替换,或许这件事发生在几十年前,也或许这件事发生在几十年后。然而一件事可分为多件与之相等的事,让那些分开的事去寻找与之相等的另一件事或几件事。总之,人生就就像一个恒等式,左边有多少,相对来说右边就有多少,所以说人活在世间事事都有联系。而在其中存在的因果有时是一定和不定的。所谓不定,是你在做出这件事时的想法,你的性格和当时的环境影响。一定又在于,如果你选择了这条路,那么结果那就是早就一定的了,而所谓途中的努力,也都是与你的性格有着绝对的关系。就像如果你没有勇敢的性格,你怎么也不会选择冒险这条路,但是如果你不选择冒险也就不再有下文了。所以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不然只能后悔莫及。既然得与失在生活中扮演着因果的角色,也知道了得与失的关系,那么只要在做事前加以演算,就可以预知未来。其实做这些事无非就是让自己更了解自己行为的对错,给予更多心灵的感受。可是谁又能做到准去无误呢?我们总不可能让时间停下来。所以人生中的东西又好似不能改变,我们只能活在过去,可是因为我们的性格和心中的理想﹑感受,又让我们尽力去改变。这样当你的性格越来越接近完美时,因为性格的改变,最终的结局也会发生改变。
可是人们不能一直运用这种方法,应为过于在乎就会沉醉在未来,这样反而会消磨意志,使自身变得软弱无能,只知道不停的幻想来弥补心中无限的空虚。这样,忘记了生活的痛苦社会的悲哀就会失去对原有生活的兴趣,然而人生的结局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每天患得患失,过分的谨慎,放弃不少对自己看似无利的机会,却失去了自己真正的性格。等到所谓的得的量达到一定极限,就会全部释放出来,到时候,因为性格的改变,变得软弱无能,承受不了这样那样的打击,就会更加神经敏感,整天厌世不足,自暴自弃,最后落入自己给自己挖的泥潭,很难再从中崛起。
然而也不能毫不注意,不在乎自己得失,这样也会消磨意志,一生碌碌无为,这又和前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反正最终的结局都会变得无比凄惨,一个是成天像疯子一样的幻想,一个是比枯死的树木还麻木不仁。这些都是社会的渣滓,不折不扣的的废人。所以我们一定要掌握好世界的平衡,人生的度量。才能抓好人生的帆,更好的对未来发起挑战。
这种理论只是为了缓解人们心中的欲望,更好的掌握自己的得失,从而来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愿望。心里欲望的控制,其实就是在自己十分想干某件事的时候,却能很快的冷静下来,通过对比自己对这件事付出努力的多少来知道现在时机是否成熟,或是知道自己离自己心里所要的东西的距离是多少,有效的让人明白自己的处境,再通过自己理智的推断想出更有力的方法,在进行有意义的行动。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成功率。
然而如果对生活中的得失报以观看古战场那样凭吊的心理,去深刻理解,可以促进对人生的了解,对性格的向上改变,。其实在人生一次次得失中,每一件事 ,每一个物质,每一个人的出现都是有所谓的原因,如果能懂得真正意义上的得失,就能更好的知其原因。可是如果要达到如此境界,更要不断的去想,在不断的付出与行动中,去尽量发觉你所观察到的事的真实的根本的原因。这样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细腻,可以使心灵更加真实的感受到自己﹑物质和精神的存在。
那吗得与失的关系究竟在哪里呢?
世界上每个因就有相应的果,每一个得到就有相应的失去。它们就像一根根错杂的网线,相互交叉相互冗杂,就形成了“得失网”。得失网布满了整个世界,所有事物,和每个细节。每一条线就代表着一个得失的关系,然而这种关系就是世界最初的的源头。它们像纤维一样紧密,这也正好证明了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联系。他们互盈互利,互相依存。每一条得失线都可以在他们相交的重点,进行拐弯或直走。每当经过一次重点的时候,它自身所包含的得或失的性质就会改变一次,也就是是说:一个物质的获得或失去就在此体现。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有新陈代谢,世界才会有时间的存在。所以人们不能太过意留恋过去,也不能太相信自已的未来,更不要妄想什么后悔药,因为如果你没有过去的一瞬间,或者是未来的一时刻,世界这种东西将不再存在,因为这种行为改变了本来的恒等,变得不等,那没一切的一切将不成立。所以我们要顺着得失线走,不要想冒险不遵从。
得与失不仅仅是单纯的因果关系,它也有其他的关系。它们可以相互存在,可以相互抵消,可相互包含。所谓的相互存在就是说得到的和失去因为在得失线上相距太远,或是说因为几件事在一起发生关系,就会有得有失。这种关系就让人形成了喜怒哀乐,悲喜交加的感情,也促进了我们对未来向往,和对人生梦想的追求。它就像一种无形的力量,把你往前推,让你整个生命都充满希望。然而这种力量往往都要遵循人们性格的平等,如果自己稍有不注意,那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所以我们要追求平衡,掌握人生的度,才能更让自己的人生多姿多彩。
这抵消关系,那就再容易理解不过了。在得失网上,得到和失去在不停的交换其的性质,其实就是一中抵消。在物理学上,这可以叫做能量的转变;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又像债主讨债,贷款者还钱一般。可是这简单的抵消,确实让无数人败在了他的脚下。
相互包含的关系,一生一般只有一次。人一生包含了无数的得失,然而把生包括在内的就是死。这好比两个气球套成一个双层气球一般,外面是死,里面是生,生里面是气,气也就代表着人一生的经历和阅历。如果你往里面吹气,也就是往里面灌输你的知识,感情,经历……总之只要是得失,这样里面的气体就会变多,而外面的气球也会随之而增大,就像生的体积X,死的体积为Y,K为正数的一次函数一般,这样人就会越来越远离死亡,获得更多的时间做更的事情,然后又获得或失去一些东西,生死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大,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可是如果你不往里放东西,也就是说你因一味想得到(或是失去【一般早逝的人不会选择失去】)而放弃了失去的机会,你的性格会慢慢变得软弱,气球里面的气体会很少,这样就会离死亡很近。所以说人要想活的更长久,就得不怕失去,不断增加自己人生的阅历经历,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的一生,才能更有效的远离死亡。就像老年人为什么会很快生老病死,就是因为老人做的事越来越少了,得失就越来越少了,最后死去。然而那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老人之所以会活那么长,就是因为它们不断旅行,不断锻炼。所以就可以笼统的说人的健康与否,也就是他人生阅历的一种表现形式。李清照挫折一生活了七八十岁,陆游坎坷一生也能活到84,这不更能说明人生阅历人生得失的重要吗?而那些英年早逝的人,为国捐躯的人,舍生取义的人,他们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可实现生活中也不乏做了好事也长命的人,其实只是因为早逝的他们没有把得失的平衡掌握的太好罢了。
可是决定自己一生的东西,是自己的性格。人生只有一次巧合就是上天一不小心的把你带到这个花花世界来,把你的性格带入了五味瓶,让你经历万事,让你感受万物。而你要做的就是——去珍惜,去奋斗,去感受身边的一切的一切。其实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用你的性格去面对一切,用你的真情去感知一切,当你发觉你的性格变了时,当你发现自己的感情丰满时,那么我相信:先知会出现,死亡会远离,永生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