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刚才提到手机互联网应用,你觉得智能手机的未来前景如何?
K: 生活中有很多电子设施是相互冲突的。比如现在的一些智能手机已经能够跟电脑相媲美。未来很有可能手机会取代一部分桌面电脑的功能。我在麻省理工学院时见过 一种设计,利用手机上投射出来的影像进行操作,比如打在桌上形成键盘。随着手机的发展,很可能以后一部分人就不再使用电脑。这只是一种趋势。
另 外一种趋势是移动设备不在我们身上,可能我们身边的设备就是随时能上网的设备。比如当我使用一部公用电话,它能立刻识别出我的身份,默认信息等,这时就成 为一部私人电话,当其他人使用又变成那个人的电话了。像墙壁、桌子等这些物品随时随地都可以成为我们使用的电脑,我们身边到处充满了电子产品。这种情况下 我们就没必要用移动的智能手机了。
我认为微软会第一个消失
B:现在ipad让出版界看到了希望,你对纸媒的未来是怎么看的?
K: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复印机,任何东西只要沾上互联网一下子就被广泛复制了,导致这样的复制品已经没有价值了。当复制品大量存在时,它们便会变得没有价值。当复制品大量存在时,无法复制的东西便会变得罕见而有价值。
那什么样的东西是不能复制的?我脑子里面就有八种想法。如果你把它嵌入你的作品当中,就可以让你的作品产生难以复制的东西。第一是即时性,第一时间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宁愿花大价钱去看首映,而这些电影以后可以免费下载; 个性化,一本免费的图书也可以经过出版社的个性化定制,反映出你的阅读品味;实体化,如果想达到阅读印刷品那样的享受,我们需要更好的显示技术;易用性, 我们可以用手机、电脑等随时随地地观看免费的东西,但搜寻、管理信息要花不少时间,所以免费产品会因为搜索繁琐慢慢风光不再;但是可以赞助,我个人相信, 粉丝愿意为创作者买单。其他特点诸如解释性、可靠性、可寻性等。
B:如今的这三大巨头苹果、微软和谷歌,你认为在未来十年或二十年之后,谁会第一个消失?是苹果吗?你说过苹果的产品很美丽,但是和革新是不同的概念。这是不是说明你认为苹果不会生存很久?
K: 不,我认为微软会第一个消失,因为微软本身是以PC为中心的,但是PC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十年前,《连线》杂志曾经讨论过PC的面貌,PC的时代终结了, 而微软还是一个以其为中心的企业,而且目前没有对这种现实做出任何改变。另外一个原因,苹果和谷歌的创始人还在,微软的创始人已经离开了(笑)。
B:比尔•盖茨曾经说过,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看来这种危机感是很正确的。回顾历史,很多曾经辉煌的公司退出历史舞台,你认为在未来什么样的公司才能保住不败的地位?
K: 一个公司的观念和想法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决策能力,比如对于公司制度的改变、对于现金的管理等等,这些要重要得多。打个比方,亚马逊不是第一 家网络书店,谷歌也不是第一个搜索引擎,这两个公司成为互联网领域行业巨擘是因为他们重要的决策能力。在公司发展的几个方面里,决策能力比时机、环境甚至 公司的理念都重要得多。
B:你认为未来能取代目前这些大企业的后起之秀会出现在中国吗?目前像腾讯、百度等已经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他们会成为行业巨头吗?换句话说,如果想成为巨头,还需要哪些条件?
K:我对于这些公司还不是太了解,但是中国将成为未来创新大国这是必然的事情,从人口比例上讲中国也没有理由不成为创新大国。而且中国在进入科技时代以前的成就是非常辉煌的,人类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发明都是在中国产生的。
另 外,关于创新,并不只是在计算机方面。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是计算机电子产业的集中地,洛杉矶又是娱乐产业的集中地,纽约是金融产业的集中地。扩展到欧洲, 米兰是时尚的集中地。每一个集中地都有不同的创新形式。所以中国成为创新大国不一定会拘泥于计算机。更实际的是中国会成为哪一方面的创新大国。
B:许多人说《失控》影响了《黑客帝国》,它也被列为这部片子的演员必看的三部书之一。在你看来,这些电影想要表达什么内容?你如何评价这部电影?
K:知道《黑客帝国》用了我的理论时我感到十分惊讶,特别是到第三部的时候最为明显,因为那里面展现的网络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也正是书里面谈到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不会成为现实。
原文链接:http://tech.qq.com/a/20110221/000172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