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1-2-23 13:42:06
拆迁现在的费用可不是小数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14:07:57
别苛求政策啊,当然苛求一点儿对以后的政策制定也有好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14:33:35
土地公有是根本制度,要想轻易改变谈何容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15:17:35
1# chouhu00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15:48:18
33# tjgman
这跟土地公有关系在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15:50:27
19# 转山转水
楼市的高回报预期不是利率就能调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16:26:53
都说是刚需,都说是住房短缺,那么把全国的房产总数统计一下,再统计一下居住户数,看看究竟短缺点什么程度?如果说前几年是真短缺的话,看看这几年盖了多少房?,为什么盖了那么多房还不够,因为一是炒房者,二是达官贵人把资源都占了.
所以我觉得限购是对的,而且还应加收住房空置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16:41:29
路過,學習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17:30:26
所谓限购令这些政策,都是需求管理,而不涉及供给管理。解决不了地方**的财政困境以及地方**对土地的垄断,高房价供给不会改变。人都是理性的动物,限购令政策肯定会因为政策制定者意识不到的人们的规避行为而失效。一家只可以购2套房,那么好吧,我分家行不行?一对夫妻只可以购买2套房,好吧,我们离婚行不行?政策制定者又如何甄别老百姓是真假离婚或者分家呢?通过行政管制解决问题,除非回到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否则肯定会失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19:14:28
李稻葵先生【限购令】http://bbs.cenet.org.cn/dispbbs. ... &replyID=417678
个人认为:短期内部分热点城市是非常有效的办法,但不是适合推广使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19:20:26
04wangtao 发表于 2011-2-22 19:35
李稻葵文章的逻辑有几个漏洞:
一,目前房地产市场到底是过剩还是短缺?李稻葵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他认为是短缺。那么限购扭曲价格信号,让房价下降,会增加商品房供给么?不会,反而会降低供给。(怎么会降低供给呢?要知道现在房屋的空置率是很高的,哪怕开发商不开发新楼盘,在预期房价将会下降的情况下,会有大量二手房进入市场的)那么推迟需求压抑需求的同时,也压抑了供给,造成更大的供需缺口。当那天需求压抑不住了,房价会怎么样?(现在的限购令通过设置需求市场准入门坎,实际上已经抑制了需求)
二,李先生认为**在市场出现泡沫的时候,应该介入。请问,**根据什么知识来准确确认泡沫出现,来划分泡沫的阶段?这很让人起疑,因为谁具备这种知识,那他无疑可以成为万亿富豪,泡沫顶点前做多,顶点后做空不就可以像印钞票一样赚钱了么?可人类历史数百万年,这点有谁能做到?没有可以依靠的知识,就运用**的力量介入市场,这是很坏的行为。事实上,**之前在房地产市场上的种种调控行为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加大了房地产市场的波动,让有时间关注和有消息渠道的炒家和中介得益了。(关于这一点,我没看过李老师的原文,不好评说)
三,限购真的公平么?一条市场经济的金条铁律就是,任何限制令都是难不倒富人的,只会为难穷人。虽然目前看来,限购令如果严格执行能破解的手段不多。但是,谁能保证能严格执行,谁 能保证有天才想出破解的手段?你看看目前让人眼花缭乱的金融创新,最初还不是为了规避美国的金融禁令么?(还是就事论事比较好。以北京为例,只有北京户口或者有5年纳税证明的人才能买二套房。这难为的正是炒房的富人。而对工薪阶层来说,限制实际上是非常小的——如果连纳税证明都没有的人,估计也是不可能买房的了,而如果是真正的工薪阶层,想来也要积累几年才能付首付吧?就算不能严格执行,对房屋市场的需求约束也会马上见效,供求力量改变下的房价下跌,不正是对普通工薪阶层有利的么?)
如果这些情况出现,那么限购令只是帮助了掌握权利的人寻租而已。
说实话,我觉得这个限购令对普通群众是很好的。不明白为什么媒体要大力炒作其中的户籍约束这一点。也许是因为地产界对媒体施加了压力也未可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19:55:51
回liangyamin
如果住房真的不是短缺,那国家为什么要提首套房的首付?
为什么要限制外地人购买?还要限制五年?
答案只有一个,国家认为北京的住房缺口太大了,短期内不可能弥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20:03:56
回LS:
一、总量缺不缺我不清楚,但炒房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加剧了短缺现象。近期的房地产政策,要打击的都是买房不住的炒房行为。
二、这个限制是为了保证买房的是真正自住需求的。也是为了打击炒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20:06:36
先转载一篇“蛮族勇士”的分析
永远的供不应求
  
  这个问题我曾经在自己的很多帖子里多次阐述过,现在再次集中阐述一次。城市化,也就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率,就是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
  
  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始于改革开放,至今不过是30年。改革开放初期,也就是1980年代,我国的城市化率不足20%,到2000年的时候,经历20年的原始积累和发展,城市化率达到约35%。从2000年到2010年这10年时间,中国的城市化速度突飞猛进,2010年,我们的城市化率大致达到接近50%的水平。粗略计算的话,我国的城市人口,从80年代的2亿人左右,上升到现在6.5亿人,30年时间,城市增加了4.5亿人。而近10年内,也就是全国房地产市场突飞猛进的10年内,城市就增加了超过2亿人。
  
  这2亿人,按人均30平米的住房需求计算,需要提供超过60亿平米的新增住房,才能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从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中国房地产市场提供的住宅总货量,不足45亿平米。这是非常简单的数据,公开,不保密,任所有人查阅和研究。60亿平米的基本需求和45亿平米的总货量,供应缺口高达15亿平米,25%的需求不可能得到满足。而且,这个计算仅仅只考虑了仅10年的供应缺口,未考虑前20年的供应缺口,以及城市原居民的改善型需求。如果要考虑上述因素的话,我个人认为,中国的住宅市场,在整体上,存在超过30%的供应缺口。这是一个相当严酷的数字,它意味着想降房价,基本不可能。
  
  2010年后,目前为大多数学者认可的未来城市化递增速度,是每年1%,那就是每年增加的城市人口,超过1300万,需要增加住宅供应4亿平米。
  
  假定之前的住宅缺口,在未来10年内慢慢增加供应予以消化,再加上现在每年新增加的4亿平米的需求,并考虑一定的改善型换房需求,那么未来10年,我们的住宅供应总量,应该达到60亿平米的规模。这种规模的供应有可能达到吗?近10年来,我国的每年的住宅竣工面积,大致是在3亿到5亿平米之间徘徊。05到08年间数据相对最高,在4-5亿平米之间,其它年份都要在3.5亿平米左右,09年的数据是3.67亿平米。我们要知道,近10年的房地产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固定投资的比例,都在20%左右,这是相当高的比例。我相信随着国家打压房地产的决心日益强硬,住宅建设将不能再维持之前的规模,因此未来每年的竣工面积,预计将会持续下降,也就是每年不到4亿平米。
  
  每年不到4亿平米,10年不到40亿平米,已经无法解决城市新增人口的最低居住需求,也不能解决历史旧债问题,更不能解决改善型客户的购房需求。这些矛盾一定会逐渐累积、叠加,并形成巨大的社会矛盾。
  
  住房问题,必将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困扰中国城市新居民的,最沉重的话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20:07:21
然后我想问,限购在长期看来,是增加了供给还是降低了供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20:08:37
短期压抑需求,压抑供给。
长期只会加剧供需矛盾,增加市场波动,让炒家牟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20:32:59
支持限购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20:44:03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20:47:36
46# 04wangtao
个人认为,没有证据说明在长期内限购与供给会有很大的关系,而限购令的本身也没有被期望能增加供给,其与供给的关系不大。
限购的意义在于短期内挤压投机需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21:41:36
这名字很好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22:33:05
46# 04wangtao
个人认为,没有证据说明在长期内限购与供给会有很大的关系,而限购令的本身也没有被期望能增加供给,其与供给的关系不大。
限购的意义在于短期内挤压投机需求。

需求量被人为抑制而减少,供给会怎样?
房地产开发商难道不会预期到需求被减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22:50:35
51# 04wangtao
供给的减少是因为需求下降,迟早会重新达到均衡,而新的均衡是因为需求的变化,而不是供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23:12:08
看过了,不知到效果会如何,我也是做房产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4 12:15:04
to 51楼:

看来你并没有考虑空置房问题。我认为,在限购令下,预期房价将会下降的背景下,原先被炒房者囤积起来的空置房中会有相当一部分重新进入流通市场,此时,就算开发商开放新楼盘的速度放慢,相信市场中可供交易的房屋总供给也会提高。
你所考虑的需求,并不是真正的住房需求。如果一个人不在本地工作(也就是说没有纳税证明),一般也就没有当地的住房需求(当然,是否以居住5年作为长住标准,这个时间长度可以商榷)。如果把炒房需求剔除出去,这种供需矛盾还会有那么尖锐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4 20:35:43
李稻葵:御用经济学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