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公共经济学
2006-3-15 10:55:00
根本原因是供给与需求的结构矛盾,还有中国的教育体制即缺乏竞争(同等级和不同等级的,尤其是大学教育缺少来自职业教育的竞争,本人反对大学教育的市场需求化,中国的职业教育太差!!!).中国培养出来的学生确不是市场需要的;另一方面市场又急需某些人才.结构矛盾显然不能靠调节供需去解决,问题还是在自身!改变自己的人才培养结构才是关键因素.这涉及中国的教育制度,太大,到此为止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8 07:42:00
青年就业也是一个人才培养的过程。国外有不少研究,关键词有
youth unemployment, school to work transitions
不过中国的情况不是太一样,经济发展阶段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0 22:21:00

可能和人口增长太快有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2 08:39:00

我觉得更多的是收入分配不合理导致的!

现在读到大学家长所付出的投资都在10几-20W,大学毕业当然期望能得到更高的收入来实现投资的回报。而社会目前所提供的回报远远小于投资期望,所以会导致大学生选择性得失业。为什么青年不愿意去学技工?因为现实收入低,低于自己的期望,所以就没有人去。其实中国现在的失业性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分配不公造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2 21:23:00
我认为学术问题和热点问题不必分开来谈,社会热点问题可以是学术问题,学术问题也可以是社会热点问题,搞学术不是就为了谈学术而搞的,学术是为了为社会解决实际问题。青年人失业尤其是大学生失业又是社会热点也是一个学术问题。我国现阶段经济学都是从西方引进的,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中国的经济学,很多社会问题在理论上还不能得到解决。在青年人失业这一问题上可用西方的结构性失业理论来解释。青年人事业有很多原因,不同国家也不同。我国青年人中高校毕业生的失业可追究到高校扩招和高校所设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轨,其他的一些青年可归咎到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一部分人与市场需求不符无法胜任工作,另一个就是机器排挤劳动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2 21:58:00
大学生不是稀缺资源了,身价自然低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5 13:36:00
从新古典主义的观点来看,青年失业向劳动市场的各方传递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信息。理想状态下,各方调整自己策略,真正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但前提是各方对这个信息做出理想的反应:学校改变教学方式,内容;学生调整教育的选择;企业调整用工的机制和岗位的设定;乃至政府调整劳动力市场的公共政策。
如果什么变化也不做,要想情况变好似乎不大可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8 17:52:00

创业?虽然国家强烈支持,但那也不过是难以提供大学生满意的就业岗位的抉择。大学刚毕业,有几个能象李嘉诚?我觉得大学生创业很多还是停留在理论空想阶段,多数或者说绝大多少还是要以失败告终!

大学生就业难,?不过是因为现在青年的眼高手低罢了,并不是没有工作,很多累一点,脏一点、工资待遇低一点的工作摆在面前,大家不愿意要而已!为什么中国还有那么多失学青年能自己养活自己?大学生难道比他们还不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8 23:43:00

就工作职位来说,公司是供给方,大学生是需求方,由于大学生的培养成本较高,造成大学生对未来收入预期较高;大学教学本身存在许多问题,公司要负担在职培训的成本和风险。所以,公司愿意提供的职位和待遇与大学生的预期差距较大,签约率率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也就自然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4 14:03:00
我个人觉得大学生失业,不能全归结于高校教育,心态的调节很重要。要想获得总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刚开始的低工资也是成本的付出,是为自己提供一个让别人了解的机会的成本,个人觉得并不是什么贬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7 13:30:00

大学生的标准是什么?

谈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根据自己所看到的现象,不得不问这么一个问题:大学生的标准是什么?难道具有大学学历证书有学士以上学位的都能称之为大学生?

我看不尽然!在现在的大学教育中,很大程度上是中学教育的延伸。作为一名在校本科生,我所看到的是,有大量的高校在校生平时都不学习,沉迷于网络游戏,沉浸于缠绵恋情,不务正业!临阵磨枪,在考前,疯狂几天,实现了“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的誓言,考后全都忘光。如此,混到毕业的大学生能称之为大学生吗?或许他们所能贡献社会的实力比其刚高中毕业时还不如,这也能称为大学生吗?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在统计大学生失业问题上,不能光从毕业生人数上去计算,而更应该从毕业生的质量上去看待;高校的教育、考核方式也应当进行改革,真正转到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以更好地具备服务社会的素质。以解决现今的尴尬局面--用人单位职位空缺而无人填补,社会失业之多无处可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7 13:45:00

[原创]创业--我们一起努力!

或许是由于就业的压力,在高校中出现了创业热。

国际劳工组织和全国青联也想民之所想,急民这所需,在高校开展了大学生创业基础教育(KAB:Know About Business)课程,在全国几所高校试点,向在校大学生灌输创业意识、创业理念,及授之以创业的基本知识。

在当前青年失业问题如此严重的情形之下,创业不失为最佳途径--从旧三百六十行到新三百六十行,从国企改革下岗工人再就业到青年失业问题研究,都涌现出了许多新的部门新的行业,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所以,如果能在高校学生中让创业发展起来,将不仅仅是解决青年大学生失业问题,而且能够带动新行业的创新及发展,为社会解决更多的就业,为民族创造更多的价值!

祝高校KAB进程顺利!

创业,让我们一起努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8 22:45:00
我也认为现在的青年失业问题更严重地表现为大学生失业问题,除了年轻人的浮躁态度外,我想更多的还在于当今的教育体制,远没有同社会发展相匹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8 22:51:00
另外还有国家的就业政策,“现就业,后择业”本来是针对解决大学生就业紧张局面的权益之计,但也更对年轻人的就业理念产生误导,以至于他们频繁跳巢,择业成本剧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9 23:34:00

关于青年人失业现象,比较典型的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像前面大家谈到的目前失业主要是结构性失业。它表现为由于技术进步导致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错位,在现实中,就是一方面许多的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学校培养的学生却不适应于这种需求。对此,我们的政府和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政策更多地偏向于研究性教育投入,而对职业教育并不是很重视。职业教育的投入更多的是来自于社会自筹,而且也没有很好的监督,往往办学质量也不能保证。受到国家支持的一些研究性大学并不看重对学生的职业教育,而是侧重于学术研究,这些大学的老师也基本上是以学术研究为主,这样培养出的学生自然不能适应社会的应用性需求。反而,目前受到普遍欢迎的是那些有几年工作经验虽然没有什么学历的技术工人。

现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等人才市场上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遍地都是大学生,尤其是应届的,而技术工人却很少出现在人才市场,甚至在一些技术好一点的工人中间,他们都以上人才市场找工作为耻,因为要跳槽实在很容易,一个电话,立刻就能接到面试通知。

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为了说明当前的年青人失业可能就是结构性的,然而在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困难,这需要一方面我们改变观念,不能盲目地追求高学历,要能够学以致用,还是要现实一点;另一方面政府政策也要进行引导,多偏向于职业教育,多为企业培养一些能干的产业工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10 15:08:00
光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应该属于结构性失业,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都是失业的客观条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8-2 08:45:00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只是社会的表象。从根本上说,我国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关于这一点,只要作一些简单的国际类比就足够说明问题。一是从高校的毛入学率看,我国的大学生并不多。目前我国高校的毛入学率是19%,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世界教育报告》,1995年,西方国家的高校毛入学率均已超过了30%,其中有法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芬兰、新西兰、挪威等7个国家超过了50%。但是这些国家并没有因为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或普及化阶段而带来大规模的大学生失业。二是从每10万居民中大学生数看,我国的大学生并不多。每10万居民中的大学生数,是反映一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国教育部的统计,1996年,每10万居民中的高校学生人数,大多数发达国家本指标值超过3000人,其中,加拿大为5997人,美国5339人,韩国5609人;当时的国际平均水平为2000人。而我国到2000年也才有723人;即使经过大规模扩招,目前也仅达到2000人的水平,仍只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从总量上看,大学生并不供过于求。三是从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比例看,我国的大学生并不多。据统计,到2001年,我国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为3877万人,仅占从业人员的5.5%,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3-1/4;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7.5%;高级人才仅占5.5%。到2005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虽然达到4200万人左右,但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和高级人才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并未得到明显提高。这说明,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仍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四是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看,我国的大学生并不多。现今大多数国家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三分之二以上在企业工作,譬如在美国,企业中从事研究开发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占其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80%,而我国在企业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还不到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0%,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供职于行政事业单位,从事直接技术创新的企业和部门缺少所需人才。
所以,从体制上看,解决企业人才缺口的主要办法仍是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真才实学的大学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8-19 08:57:00
我也失业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0-9 19:38:00

年轻人喜欢跳槽,好像是对单位没有什么忠诚,这也说不定就是社会在转型的过程中,由原来的不容易流动到容易流动的阶段中一个暂时混乱现象。(乱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0-12 13:05:00

青年失业的现象蕴含了许多社会发展中个人志向与集体选择的冲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8 00:08:54
个人的主观努力在我看来还是最大的因素,自助者天助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1 16:45:21
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问题也算一个因素。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功力,社会教育倒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8 16:55:09
要从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同时分析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19 16:43:35
我觉得青年失业还结构性失业,并不是真的没有岗位给青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9 23:12:30
很有压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5 21:42: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2 20:27:38
失业问题如猛兽,人人堪其忧,若为生活故,创业解其忧。专业知识从实践中得来更要带到实践中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5 21:54:59
luchs 发表于 2005-3-19 19:49
主题中青年失业群体不应该包括那些刚毕业没找到工作的,或者跳槽的。这些只是短期的,根本没有研究的价值( ...
供给大于需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4 10:56:07
青年就业难的管理学思考:
人力资源理论认为,学历可以增加学识和就业率,如果市场出清的话。显然,这一假设被现实一次次打败。诸如区域性,专业化,隐性规则,人际关系,工作经验等因素,似乎应该被全局考虑。所以,仅仅以教育来促就业在中国已经进入死循环。
当然,人为因素也得考虑,如上世纪末不计后果的扩招等。如何在繁多的因素中理出子丑寅卯来,需要更多考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16 19:39:40
dongmai 发表于 2005-2-18 15:20
现在国家不是非常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也是一条解决就业的途径!!
自主创业对于大学生而言可能缺乏必要的资源,不仅是资金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