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7296 29
2021-01-05

投入产出表是根据投入与产出关系编制的表格。行与列均有42种行业。

行表示总产出,列表示总投入。

该表有以下平衡关系:

列中项目有如下平衡关系:

总投入=中间投入+增加值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行中项目有如下平衡关系:

总产出=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其他(笔者注:统计误差ERR

最终使用=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出口

最终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ZF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

总表中有如下平衡关系:

总投入=总产出

中间投入=中间使用

增加值=最终使用-进口+其他(笔者注:统计误差ERR

根据以上平衡关系容易知道: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生产法计算增加值公式)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收入法计算增加值公式)

增加值=最终使用-进口+其他(支出法计算增加值公式)

将最终使用=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出口代入该公式有:

增加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其他(这是一般常见的支出法计算增加值公式)

投入产出表是国民经济核算基础表格之一,根据本表格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计算增加值公式是怎么来的一清二楚,非常直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1-1-5 14:15:32
投入产出表中直接给出了: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这是怎么来的呢?
已知: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定义:营业盈余=总产出-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
有:总产出-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即: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14:19:01
石开石 发表于 2021-1-5 14:15
投入产出表中直接给出了: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这是怎么来的呢?
已知: ...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这是怎么来的呢?
--------
哈哈,你是在给鬼讲课吗?有谁质疑过这个公式了?
大家质疑的是,固定资产折旧,怎么成了新创造的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14:27:52
clm0600 发表于 2021-1-5 14:19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这是怎么来的呢?
--------
有位sdhb先生不知道啊,非要问,非要解释,所以在第一跟帖解释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14:29:06
clm0600 发表于 2021-1-5 14:19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这是怎么来的呢?
--------
大家质疑的是,固定资产折旧,怎么成了新创造的价值。
——————————————
看了投入产出表后还质疑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5 14:33:57
最终使用-进口+其他(笔者注:统计误差ERR)
————————————
以上,也称为最终产品价值。
最终产品价值是新创造的价值——这个不会有人质疑吧?
最终产品价值是新创造的价值,意味增加值是新创造的价值。
固定资产折旧是增加值的一部分,固定资产折旧当然是新创造的价值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