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1242 13
2011-02-23
新年伊始,感谢广大会员对学术监督版的支持。


对于学术不端的举报,由于过去没有具体的规范意见,所以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在网络上,一些问题容易被放大,使举报偏离了初衷。


第一,对抄袭的举报,请一定附带抄袭作品和被抄袭(或疑似被抄袭)的原文。没有这两个基本材料,对抄袭的认定就变得无从判断。

第二,对一稿多发的举报。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争议,论坛的倾向是反对一稿多发。但是鉴于目前的体制和杂志社实际审稿中的问题,对于初犯者应当给予一定的宽容,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恶意为之。对于屡次一稿多投,一篇论文反复投稿、多次发表的行为,希望举报人给出相关信息和证据。

第三,对于一些不易认定的学术不端行为,请慎重举报,若举报请一定给出充分证据。比如,一些论文翻译自英文文献、一些论文“借鉴”他人模型却没有提供文献参考、一些论文使用前人一样的方法和数据但修改结果再次发表,等等。很多隐性的学术不端行为,在广大网友阅读文献,尤其是做文献比较时容易被发现。遇到这类情况,请提供详细可靠的证据,证明那些论文确实有不端行为。

第四,举报的措辞问题。学术举报的目的是净化学术风气,任何对个人和机构的诋毁和报复都是我们不欢迎的。纵使一些作者和机构确实有过失,也请大家斟酌措辞。

大部分举报是网友阅读文献和做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大部分人并不是报复原文作者。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学术界互相攻击和打假的事情也很常见。论坛无法确认举报人或举报信息的动机是什么,所以,只要举报内容有根有据,措辞得当,我们都以正面支持的态度对待。

最后,会员们关心的一个大问题,举报到底管用吗?我个人的经验是,有时候举报的力量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但有时候,我们的力量也很微弱。我遇到过一则小举报,掀起大波澜的事情,它让我看到了网络监督的力量。当然,对一些人和机构而言,网络监督(甚至现实中的监督)都无关痛痒。

请大家理解:学术监督版只是网络的一部分,并不是中国学术规范的执法机构。不能对我们有太高的期待,但我们希望可以为学术纯洁化、规范化尽心尽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2-23 08:10:22
版主,说的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08:11:15
支持夸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08:12:17
看文献的时候多留心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08:23:13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夸克早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08:24:18
支持一下,非常赞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