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区域经济学
5795 5
2011-02-23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原文出处】当代经济科学


【原刊地名】西安


【原刊期号】20102


【原刊页号】1~10



【英文标题】Trend,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Causes of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among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作 者】冯根福/刘志勇/蒋文定


【作者简介】冯根福(1957-),河南省新郑县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刘志勇(1980-),四川省眉山市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蒋文定(1972-),湖南省常德市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陕西 西安 710061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对1993年至2006年期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探讨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征的形成以及与传统的国际产业转移理论出现背离的原因。本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截止到2006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只发生了部分的相对产业转移,绝对产业转移的现象尚未发生,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的产业转移还不显著;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的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了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先于劳动型密集型产业转移和许多产业越过中部地区直接转移到西部地区的现象。本文研究结论的重要启示是:同一国度内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与国际产业转移的条件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分析我国地区间产业转移时不能机械照搬国际产业转移理论;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大规模产业转移的条件还不成熟,因而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试图通过东中西部地区间的产业转移来实现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以及解决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之间的矛盾还是相当困难的。


【摘 要 题】产业发展


【关 键 词】东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趋势与特征


【正 文】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2-23 10:50:22
【参考文献】
    [1]陈栋生.东西互动、产业转移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J].中国金融,2008(4):20-21.
    [2]李晓西.东部产业转移趋势与承接机遇[J].中国国情国力,2009(2):4-8.
    [3]蔡昉.坚持在结构调整中扩大就业[J].求是,2009(5):27-29.
    [4]Vernon R.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66,80:190-207.
    [5]夏禹龙,刘吉,冯之浚,张念椿.梯度理论和区域经济[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3(2):5-6.
    [6]张可云.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7]刘满平.泛珠江.区域产业梯度分析及产业转移机制构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1):45-49.
    [8]张春法,冯海华,王龙国.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统计研究,2006(12):45-47.
    [9]吴晓军,赵海东.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J].当代财经,2004(12):96-99.
    [10]陈秀山,徐瑛.中国区域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4(5):117-130.
    [11]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1):33-44.
    [12]戴宏伟.区域产业转移研究:以“大北京”经济圈为例[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
    [13]Lewis T.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r[J]. The Manchester School, 1954,22:139-150.
    [14]Pennings E, Sleuwaegen K. International relocation: firm and industry determinants[J]. Economics Letters, 2000,67:179-186.
    [15]Akamatsu K. A historical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The Developing Economies, 1962,14:3-25.
    [16]Kojima K.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A Japanese model of multi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M]. New York: Praeger Publition, 1978.
    [17]陈建军.中国现阶段产业区域转移的实证研究——结合浙江105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报告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2(6):64-74.
    [18]马子红.基于成本视角的区际产业转移动因分析[J].财贸经济,2006(8):46-51.
    [19]罗浩.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资源瓶颈及其解决途径[J].经济研究,2007(6):142-153.
    [20]Dunning J. The eclectic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 restatement and some possible extension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88,19:1-31.
    [21]戴宏伟.产业梯度产业双向转移与中国制造业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12):45-50.
    [22]范剑勇.长三角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制造业空间转移[J].管理世界,2004(11):77-85.
    [23]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36-50.
    [24]周业安,冯兴元,赵坚毅.地方**竞争与市场秩序的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2004(1):56-66.
    [25]王文剑,仉建涛,覃成林.财政分权、地方**竞争与FDI的增长效应[J].管理世界,2007(3):13-23.
    [26]刘世锦.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报告2007-2008[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27]吴安.中国产业及劳动力逆向流动分析——以重庆与北京、广东的比较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4(12):12-19.
    [28]曹新元,吕古贤,朱裕生.我国主要金属矿产资源及区域分布特点[J].资源.产业,2004(4):20-23.
    [29]杨海水.地方**竞争理论的发展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4(10):35-4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10:54:41
怎么没有正文呢,让我们看看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10:58:5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12:22:35
{:2_31:}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13:30:51
zbin7451f 发表于 2011-2-23 10:54
怎么没有正文呢,让我们看看啊
现在已经补上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