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随着跨年钟声的响起,国产特斯拉Model Y系车型的长续航版以及高性能版,分别较进口版降低了14万元和16万元,官方指导价格为长续航版33.99万元、高性能版36.99万元。降价比例约为30%。
通常来讲,一辆汽车售价的1%是广告费用,而特斯拉(TSLA.US)这家公司特立独行,它的经营模式中没有广告,但是国产车型三成的降价着实让同行竞争者叹为观止。特斯拉作为一家以销售纯电动汽车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为何能做出如此夸张的举动呢?
抢占市场
要理解特斯拉的举措先要从特斯拉的经营战略入手。特斯拉第一次在华销售是2014年,根据其财报显示,2014年特斯拉中国地区收入为5.18亿美元。但是这个成绩并不亮眼,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普通。
然而与之相对的,马斯克注意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需求量在疯狂增长。截止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需求量达到了2760615辆。这对于任何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来说,都是一块无比鲜美的大蛋糕。

到了2016年,网上突然流传出大量关于特斯拉将在中国建立超级工厂的消息,同时特斯拉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发言人也表示,将会加大在中国地区的投入。从特斯拉的财报上来看,2016年特斯拉在华收入首次突破了10亿美元,达到了11.55亿美元,较去年增长334.7%。2017年时这个势头仍在继续,特斯拉在华收入达到了20.27亿美元。2018年时,由于受到了贸易战的影响,销售额下滑了13.4%。

马斯克看到了崛起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加大了对华业务的筹码,最终也获得了相应的收益。通过饼形图可以看到,中国已然成为了特斯拉第二大业务领域。

但事实上,特斯拉销售数字的增长对于中国新能源产业来说,并不是非常乐观。
2017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辆的销售量为55.2万辆,特斯拉在华销售约为2万辆,市场占比3.62%。2018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辆的销售量为101万辆,但是特斯拉在华销售只有9100辆,市场占比不足1%。
这说明特斯拉的销售力度,达不到市场成长的增速。
特斯拉在中国的名气很大,可是应了那句老话“叫好不叫卖”。从国内市场的销量来看,比亚迪(002594.SZ)、北汽新能源和上汽等国内自主品牌是市场的主力军。尤其是比亚迪,市场占比更是达到了22.33%%,第二为北汽新能源,占比为15.54%。
按照中国市场占比分布的规律,大多数新能源消费者在轿车车型的预算约为15到20万元,对应A级车型,而Model 3属于B级车型,市场占有率不高。SUV车型的购买预算约为25到35万元。再细分到车型来看,同样是面对大众,比亚迪秦和北汽EU5的最低报价为13万元,特斯拉Model3的最低报价为26万元。而在SUV领域,比亚迪唐EV最低报价为27.95万元。如此看来,特斯拉的车型或许不够“接地气”。
Model Y的进口价格最低为48万元,但正是因为大幅度降价,让特斯拉刚好压进了中国新能源消费者的心里预期。结果也在特斯拉的预料之中。在宣布降价的当天,特斯拉在全国的40余家体验店中,都“客满为患”。
北京朝阳大悦城的一位店员表示,从2021年1月1日到2021年1月4日,店里的客流量远远超过了去年同期,甚至比2020年高峰时期还要多。
汽车和3C产品以及绝大多数消费品类似,品牌影响力在销售过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文所述,特斯拉不做任何广告,所以对他来说,提高品牌影响力的关键就是市场保有率。没什么广告能比得过一辆飞驰在公路上的汽车,降低价格提高市场占比,则成为了从特斯拉最好的“广告”。
一旦站稳了市场影响力,再去推出别的系列,就会更加好卖。
超级工厂
当然,无论是特斯拉也好,还是其他新能源汽车公司也罢,汽车作为重资产行业,不太可能出现“赔本赚吆喝”的情况。这也就意味着,推动特斯拉降价16万的不只是迫切的扩张需求,还有来自超级工厂的现产现销。
根据马斯克的说法,“考虑到海运成本和进口关税,特斯拉目前的运营成本与中国当地生产的汽车相比,成本要高出55%至60%。”
对于传统燃油车来说,进口税取决于其排放量,但是新能源汽车不存在排放量的概念,因此国家给出的政策是:普通税率270%,优惠税率25%。特斯拉属于优惠税率的保护范围内。以特斯拉的Model S为例,其售价为81070美元,运输费用为3600美元,关税为19000美元,增值税为17700美元,总和为121370美元,额外费用综合为40300美元,占原售价49.7%。
可见,本土生产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