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35673 58
2011-02-23
从收稿到最终退稿历时一个半月,时间倒不是很长。
经历了收稿、外审、终审环节,最后被退稿。
两个外审意见中,其中一个比较给力——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设计和结构也较合理。然而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均缺乏新颖性,故不建议刊出。
另外一个仅仅是对论文进行了一些文字修改,没有提什么意见。

然而,感觉高度郁闷的是:
在引言部分,我已经花了较多的篇幅论述了本文的研究与前人研究的差异,及其创新所在与这种创新的重要性;在结论与讨论部分,也认真的描述了研究结果的创新之处,以及这种创新的重要价值所在。也不知道审稿专家仔细看了没有,或者是看了但是对创新之处的不认同?

凭借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加重了文章对于创新发现的论述,继续投稿其他刊物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2-23 15:49:54
这是我从别的网站上偶尔看到的一篇博文,非常受启发,特转给你共勉!
            2007年至今,我发表和录用的论文47篇,录用率总体较高,到目前还没有一篇论文因为屡次投稿不中而放弃投稿或降低要求向非CSSCI期刊投稿的,这是成绩。
           下面看2005年至今的投稿和退稿情况:给《管理世界》投稿36篇,录用0篇,现在一般不投了。给《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投稿15篇,录用0篇,现在一般不投了。给《中国图书馆学报》投稿31篇,录用0篇,继续投稿中。给《大学图书馆学报投稿》投稿35篇,录用0篇,继续投稿中。给《科学学研究》投稿19篇,录用2篇,录用率为10.5% 给《科研管理》投稿25篇,录用2篇,录用率为8.0%。给《统计研究》投稿33篇,录用1篇,录用率为3.0% 给《情报学报》投稿36篇,录用2篇,录用率为5.6%。给《中国软科学》投稿26篇,录用2篇,录用率为7.7% 给《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投稿27篇,录用1篇,录用率为3.7%。给《经济学家》投稿23篇,录用1篇,录用率为4.3%。给《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投稿27篇,录用3篇,录用率11.1%。给《中国科技论坛》投稿31篇,录用2篇,录用率6.5%。给《图书情报工作》投稿28篇,录用7篇,录用率25%。给《图书情报知识》投稿13篇,录用2篇,录用率15.4%。 …………
        所以,投稿遭拒是一种常态,论文投稿一定要有一颗平常心。以下是几点体会:
         一、提高水平是首要的,只有不断提高水平,才能提高论文的质量,才能发表到好一点的期刊,降低退稿率。
         二、要有良好的心态,退稿正常。你想,不同的期刊录用稿件有不同的偏好,不同的编辑也有不同的喜好,不同时期期刊的关注焦点也不一样(尤其人文社科期刊)。好的期刊投过去的稿子堆积如山,编辑根本来不及处理……要退你稿子的理由太多了。
        三、固然要坚持,但也不能认死理。有些很牛的期刊,录用的可能性极小,除非你自认为论文水平不错,否则投了也白投。以前我投《管理世界》,每篇都投稿,后来想通了,只投自认为还不错的论文,虽然一篇没有中,但这样处理是对的。
        四、年轻人一定要有信心,这也是我写本博客的目的。水平的提高有一个过程,我在百度百科将我写的论文目录全部列出了。朋友劝我,你早期的论文就不要列了,意思是水平太差,我说不行,非要列不可,目的是鼓励年轻人。网上对《经济师》、《商业时代》、《企业经济》、《集团经济研究》等期刊评价不好,但2003~2004年,我的水平只能在这些期刊上发文章,更早期只能发豆腐块论文。
        五、做好投稿记录。包括何时投稿到何期刊,一旦论文退稿,赶快投稿到其他期刊,不能一稿多投。
        说明:为了防止网友对我发表论文数量稍多一些的误会,需要做一点说明。做学问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旦有好的思路和点子,我会立即着手写论文,当然这种思路有大的,也有小的,所以我发表的论文有好一点的期刊,也有普通期刊,这是我的习惯,也有学科特点。在我目前从事的领域,想做基础性的革命性的创新几乎是不可能的,不仅国内如此,国际上也是如此。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出一些小的或者中等的成果。我绝对相信自然科学的很多领域,也许一辈子一篇论文就够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16:07:10
有可能仍然有没有参考的文献吧,如果没有问题,两个专家也不会妄下同样的结论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1# zp89

有些专家如果想弊别人的论文,就会刻意找出理由来。我曾经投稿给一个期刊,后果变量是沉默。这个变量国外学者也都是采用自评方式,我在文中也引用国外学者的观点说明了为何只能用自评的原因,但我遇到的专家仍然说自评不可以,还说什么为何不用绩效这个后果变量,这样就可以他评嘛。。。你说你遇到这样的专家,你能说什么?缺乏学术公正心,心理很阴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16:45:23
谢谢楼上的三位同学!

我也曾经给一些好的期刊审过一些稿子,也许考虑到很多作者与我处在相同的处境缘故——只要觉得还有一些创新性,我一般会提出比较详细的修改意见,并给出“修改后再审”的结论。
如果实在要拒稿,也会给出充分的理由。如果给出类似了第一个外审专家的这种意见,我通常会有说明——与××文章或××文章结论相同,当然也会注意作者论文中是否与这些文章进行了比较——也就是与科学发展的巨人对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3 16:48:25
按照第一个外审专家的意见——即使研究问题与方法均缺乏新颖性,但我有不同的研究发现——而且描述了这种不同发现的重要价值,这至少也是创新之处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