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1518 1
2011-02-24
农民消费综合模型的构建及实证检验

【原文出处】经济科学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101

【原刊页号】23~33

【英文标题】Construction and Empirical Test of the Synthetical Model for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标题注释】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农民收入性质影响消费率的理论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07BJY125.。

【作 者】徐会奇/李辉/王健宇

【作者简介】徐会奇,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李辉,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王健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102

【内容提要】目前的农民消费模型大都是基于某一特定视角展开,很好地说明了某一个或几个因素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关系和影响效果,然而,将各类影响因素纳入同一框架进行综合研究的文献并不多。为了能够更为全面深入地分析各个因素对农民消费的综合影响,揭示农民消费行为的本质特征,本文试图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农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从理论上构建了一个包含过度敏感性、消费短视、消费惯性和主观性等特征的综合模型,并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对我国多因素影响下的农民消费行为有较强的解释力。

【摘 要 题】收入与消费

【关 键 词】农民消费/消费惯性/短视消费/不确定性/有限理性

【正 文】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2-24 10:57:24
【参考文献】
    [1]杭斌:《习惯形成下的农户缓冲储备行为》[J],《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2]胡坚、钱宥妮:《中国消费者短视行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3]雷钦礼:《增量效用函数:家庭消费理论的重新构建》[J],《统计研究》2003年第12期。
    [4]梁哲、李纾、许洁虹:《预期理论权重函数π的由来、质疑及Tversky的阐释》[J],《经济数学》2007年第4期。
    [5]孙凤:《预防性储蓄理论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J],《南开经济研究》2001年第3期。
    [6]万广华、史清华、汤树梅:《转型经济中农户储蓄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第5期。
    [7]徐会奇、王健宇:《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变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J],《改革》2007年第12期。
    [8]Ainslie, C,and N. Haslam(1992): "Hyperbolic Discounting" in Choice Over Time, ed. by G. Loewenstein, and J. Elster, chap. 3, pp. 57-92. New York, NY: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9]Benartzi, S and Thaler, R• Myopic, Loss Aversion and the Equity Premium Puzzle[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5,110:73-92.
    [10]Kahneman, D. & Tverskey, A.,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J], Econometrica, 1979(47):263~291.
    [11]Laibson D I., Golden Eggs and Hyperbolic Discounting[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7,(112):443-477.
    [12]Wendner, R. Do Habits Raise Consumption Growth?[J], Research in Economics, 2003,(57):151-16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