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6504 20
2011-02-24
劣币驱逐良币,即货币所有者将足值的良币隐藏,将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劣币拿出来使用,使得良币退藏,劣币充斥。背后是逐利的驱动。不同的人同样因为利益的驱动,使得劣人隐藏良人。在这里,不是驱逐,而是隐藏。“良”不是道德上的“良”,而是社会权利上的“良”。

     比如几个现象:一位普通的小职员,他可以对世事针砭时弊,斥责不公,发泄不爽。但当他因为表现出色坐上公司总裁或者局长什么之时,他会注意自己的言论,不会轻易发表看法,最起码不会以自己的名义。当他成为一定知名度的总裁时,他甚至会删掉以前写的“过分”的博文,更加谨慎的对待自己的言论。又如几年前郑州一位官员所说的“你是代表群众还是代表党”所引起的举国哗然,越是位高权重者,说话越是掷地有声,他便越是要尽可能的隐藏一些个人色彩的言论。似乎不论什么事情出来,网上都会出现谩骂声。一件事情下来,被这件事淘汰(失败)的人往往会在网络上大发感慨:表达对这样某些设置不公的谩骂、抑或抒发自己的失意之情、对别人的批评添油加醋——总而言之会是恣意的发表言论。而成功之人,在他取得成功后,所发表的言论都会趋于谨慎,只是关于自己成功的经验、小心的勉励别人,渐渐的,不好的言论将会充斥网络,良性的言论会慢慢减少。劣人,其所发表的言论不会社会关注,他就越发需要呐喊以引起关注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良人,其言论广被社会关注,他就越发需要小心说话甚至不说话来维存自己的利益。


   周其仁很多年前说过,中国的事情,重要的都不能说,能说的都不重要。汪丁丁先生也曾苦恼过博客里消之不去的谩骂者:“谩骂导致逆淘汰,将无法习惯谩骂的人淘汰出去,留下来的人则相对而言习惯了谩骂。可惜,不习惯谩骂的人往往心灵更敏感,于是网络社会的思想性将日益减少。
   

   如果说在市场这支看不见得手下,货币所有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收藏良币,使用劣币,而是劣币充斥。那么同样有支看不见的手,使得良人为了利益而隐藏,却在背后享受着“良”的权利;劣人同样为了利益而充斥,却只能无助的呐喊和谩骂。而且,越是不完善的制度,越是导致这种现象,而越是成熟完善的制度,越不会导致这种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2-24 14:31:50
1# daazx 有同感啊,适者生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4 16:05:27
这是LZ自己思考的么?不错啊,受教了。
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我还要多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4 17:28:52
受益匪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4 19:31:57
坏人驱逐好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4 19:36:32
习惯了,见怪不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