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3801 2
2006-08-09
据2006年7月1日《太原晚报》转载《齐鲁晚报》报道,高考分数的买卖在山东菏泽一带公然进行。文章说:“单县某中学的一个理科学生高考分数630多分,卖了25万元,据说买卖双方‘皆大欢喜’。”多数中介说:“今年的行情是这么多年来最好的一次,因为下一届学生教材有很大变化,一些卖分数的人担心自己明年考不出好成绩。”“往年585分到590分这个分数,一般的价格是在3万至4万元,但今年的价格飙升到10万元甚至是12万元。”这就说明:一、买卖高考分数已非偶然的和个别的现象,而是好多年了;二、由于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升不起学,只好出卖考分筹集学费,明年再考。可惜、可悲、可叹!
从高考偷偷摸摸找人代考,到今天的半公开的市场化买卖分数,这是教育的堕落与腐化。所以有人买卖考分的原因,在于高等教育费用太高,超过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更主要的在于高校招生录取的机构内有人给通了路。否则买分方的档案修改、入校时的验明正身,这些环节是如何开了绿灯的?这种风气的始作俑者是谁?何时开始?有关部门作过调查吗?处理过吗?历年高考之前都要处理一批上年高考作弊的人,就没听说过处理为买卖分数开绿灯的人。历来的高考对处理考场作弊很严,但对录取过程中的暗箱操作、行贿受贿处理却很宽。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行政部门、纪检检察部门对招生录取机构中的违纪行为执法不严、查处不力、心慈手软。有的甚至是工作人员本身手脚不干净,统统作弊,互相包庇,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干了缺德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金钱的诱惑面前道德沦落了。良心泯灭了。牺牲了无权、无钱、无门路的优秀考生的前途,让极少数权贵、富豪子弟受到了照顾。
高考招生领域乱到如此程度,那些教育部们的主管干部能睡得好觉吗?如果对这样的事件,都能听之任之,允许泛滥的话,我们的高校的教育将面临着一场滥竽充数的质量危机,我们培养的人才中将有一批冒牌货,让这些冒牌货管理将来的国家,能好吗?危险呀!教育部们的国家公务员们,纪检检察部门的执法者们,请认真管一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8-9 16:25:00
高考的应试制度其实在中国是很有必要,要是模仿西方国家的申请制度,我想会更加腐败的,这不能归结我们个人或者是社会的原因,是历史造就了今天.无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8-9 16:26:00
高考的应试制度其实在中国是很有必要,要是模仿西方国家的申请制度,我想会更加腐败的,这不能归结我们个人或者是社会的原因,是历史造就了今天.无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