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usen 发表于 2011-2-26 14:10 
国内土博士找工作,不能只盯着高校。高校才能挣多少钱?就算海龟博士,拼死拼活进了上财,又有多少钱?每年50万有么?一般高校,高校老师待遇低的可怜。不是名牌教授,在外面捞的钱也很少。
复旦毕业的还是没问题的,进个国企、金融机构,在上海每年超过50万不成问题。
账不能这么算。和我一起本科毕业的同学,进了咨询,起薪非常高。我硕士毕业的时候,他们的年薪都超过50万了。现在这些人全部去了美国,MBA毕业,一些进入了投行,而我还在读博士(收入基本上可以忽略,假如不算教课和奖学金的话)。如果比较收益,那简直无法比。
但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咨询行业这些人都是拿命换钱的,天天加班到很晚,有时候甚至几天通宵工作。
前年我回国与一个老同学吃饭,他马上要去芝加哥大学读MBA,年薪当时已经非常高了——但是人老了很多,皱纹白发,我非常震惊啊。
而且说实话,有多少人本科毕业可以进入这个高收入行业,许多博士也没有机会。
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你对自己做的课题和研究还有兴趣,那就坚持下去。如果看着心烦,那还是找个能吃饭的工作,毕竟生活是很残酷的。
很多人说海归如何比本土的有优势,可能我自己水平有限,反正我们这些在外面读书而非常想回国发展的人,压力其实非常大——第一,我们没有多少中文发表;第二,英文论文发表难度大,次的期刊导师不准我们投,要发就要发A或者A+的期刊——谈何容易。如果手里没有发表的论文,海归基本就没有竞争力(世界公认的那些牛校除外,虽然哈佛、MIT、普林斯顿、芝加哥、斯坦福等经济系一年也不会有几个中国毕业生)。
但诸位可以去调查下,海外归来经济学专业(我不了解其他商科专业)的博士有几个人可能在博士期间发比较好的期刊?不能简单地套用SSCI这个标准,SSCI里有非常大的差异(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和China Economic Review 都是SSCI),海外只认评级(A+,A,B和C,不少SSCI在海外的评级只有C,属于导师不准我们发表的范围)。
总结起来就是——这年头,谁(某些二代不算哦)都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