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教育经济学
637 0
2021-01-21

在文章开始之前,请你回忆一下:

有没有顾客主动帮你发朋友圈,宣传你的产品?

他们是因为什么而主动帮你发朋友圈宣传?

你有没有主动帮其他品牌发朋友圈宣传?

再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为什么这么多人心甘情愿帮喜茶、星巴克……做免费宣传,发到社交平台上?

为什么有些产品能够得到顾客的主动传播呢?

今天【揽客魔课堂】这篇文章将会告诉你原因。你也能学到:如何让顾客主动帮你发朋友圈,大方地宣传你的产品。

一、为什么你要让顾客主动发朋友圈宣传?

第一)比广告效果好

顾客自发传播,比传统的广告更有效果。

他们自发的推荐,没有很强烈的劝说语气,显得比较有诚意,真实可信。事实上我们更相信的是别人的评价,而不是商家的广告。

想想看,买家秀和卖家的详情页,你是不是会更偏向于听买家的评价呢?

第二)用户价值放大化

你用 100 块钱的成本,引来了 1 个顾客,赚到了 1000 元。

现在如果我们能做到让他们主动帮我们宣传,相当于又免费换来了 10 多个潜在顾客,1 倍引流成本放大了好几倍价值。

第三)购买行为大多来自身边人的转发

以前,20%-50% 的人的消费行为都是受口头传播影响。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现在买东西多数都是受网络转发、身边人的朋友圈影响。

如果能够让你的顾客自动去分享你的产品,就能够达到让你的产品疯传的效果。

二、如何让顾客主动帮你发朋友圈宣传?

既然主动分享效果这么好,那么如何让用户愿意主动分享你的产品呢?

产品质量第一,我们就不说了,这是首要因素。

接下来,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用户因为什么原因会主动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一个东西呢?

我们可以从《疯传》,这诱发传播分享的 6 大原则中,找到答案。

接下来,我给大家分析一下。大家也可以将自己的产品代入其中,边看边思考。

社交货币

社交货币是什么呢?

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在路上看到著名主持人何炅在逛街,你可能会迅速拍张照,发朋友圈。

因为你发了这个朋友圈之后,别人可能会给你点赞,你就能获得别人的一种认可。更通俗来说,就是你分享出去,觉得特别有面子。

那这个朋友圈内容,就是社交货币。

就像金钱能够买到商品或服务一样,我们使用社交货币,能够获得身边的人的好评,和外界的联系更强、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形象……

所以:为什么人们会花两个小时排队买喜茶,只为了发一条朋友圈; 为什么《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每次上映后,朋友圈就会刷屏、剧透,大多数人都在讨论,抢着首发,也是一个道理。

因为这些产品具有社交货币的性质,所以得到了大家的疯传。

因此,不管你是哪个行业,如果你的产品、你的服务,能够为顾客提供一些社交货币,提供谈资给他们,让他们分享出去特别有面子,那你的产品就能够被大家主动发到社交平台,比如:朋友圈上。

赋予产品社交货币有哪些方法呢?

下面我给大家提供 3 点思路。

第一)给人超预期,违背直觉感。

一成不变的东西,不会引发传播。但是违背直觉,给人超预期的内容,会让人恨不得立刻分享。

比如,有一篇文章:《微笑就能够比正常人消耗更多的卡路里》,可能 80% 的人看完都有想转发的冲动。

因为它违背了我们的常理,笑一笑就能减肥了吗?我们觉得特别有趣新奇,所以会想传播。

更通俗来说,一个普通的白馒头,没人会讨论它。但如果这个馒头是芥末味的,或者里面是泡面馅的,你可能会和朋友说:“居然还有这种馒头!”

这种超预期,可以放在你产品的设计门店的装潢、或者任何业务流程的细节上等等。

你可以思考下:你的产品实物、包装或者是门店门面、你提供的服务等,哪一些可以植入一些给顾客超预期的设计呢?

第二)提供某种特权,让用户感觉像自己人。

一些会营销的品牌,会给某部分会员提供一些内部消息:某款新产品,限量多少盒,什么时候在哪里抢。当这些会员获得这些消息后,很可能会自发传播,告诉身边的人。

因为他们说出去会觉得非常有面子:“你看,只有我有这个消息特权。”

我们可以怎么使用呢?

给他们特殊优惠待遇、专场购物时间、或者提前透露消息等。

比如,你给某个等级的会员专属的优惠码,转发这个优惠码出去,他们身边的人就能够免费试用你的产品。这些会员会不会主动传播呢?很有可能会,因为他们会觉得分享出去特别有面子。

再比如,你有新产品要上线,前期可以招揽多一些粉丝,征求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来和你共同开发。或者给他们独家的资料,也可以是试用装、测试品。

总之,我们要重视培养这些粉丝,让他们感觉像是自己人,因为他们很可能会成为帮我们主动宣传的重要人物。

第三)帮助大家表达。

像江小白的文案就做得特别好。它特别走心,说出了很多人内心没说出的话,让人看到很有感触,想拍照发朋友圈:“这说的就是我的心声啊!”

另外,其实我们转发的朋友圈也是在表达自己。

老板会转发《做老板的苦,没人能懂》;

上班族会转发《没有在凌晨 1 点加班过的新媒体人,没资格谈人生》;

……

这些内容,就是一个在帮人表达的窗口,所以会被分享传播。

以上 3 点,就是赋予产品社交货币的一些思路。大家可以根据这 3 个思路,在产品、包装、服务流程上等,都植入这些社交货币元素。

诱 因  

社交货币所带来的传播,可能比较短暂。比如,新电影上映一个星期后,热度很快降下来,我们不会再去谈论传播。

那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让人去两个月,三个月甚至一年,还在谈论这件事情呢,那就是诱因。

我经常看到益达的广告:“餐后嚼两粒”。有段时间我吃完饭之后,就会想到它,想嚼点口香糖。那么,这个广告语就是一个诱因。

什么样的诱因才是稳定连续的呢?一定是高频率的。

要让人家能够想起你、谈论你、传播你,那么你要在你的产品,你的服务流程里面多加一些诱因,尽可能是高频的。

比如,以下这些:

1)高频率的场景:

例如,下雨天。德芙巧克力的广告语就是“下雨天和巧克力更配”。

例如,困倦时刻。东鹏特饮的广告语:“困了、累了,喝东鹏特饮”。累了也是大家经常加班时候的场景。

2)高频率的时间:

例如,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10 年不变的开场白就是:“欢迎大家在星期六晚上,收看……”

让许多粉丝每到星期六,就不由自主的想起这个节目。

3)高频率的颜色:

比如看到粉色,很多女生都会想起 Hello Kitty。

4)高频率的声音:

比如,拼多多的广告背景音乐是:“拼多多!拼多多!拼得多!省得多……”就是去年非常爆红的一首网红歌。让人家一听到这首歌就想起拼多多。

情 绪

大家还记不记得去年的疫苗造假事件?当时整个互联网都在传爆这件事,因为每个人都对疫苗造假这件事感到非常愤怒。

愤怒的情绪,带来了这种病毒式的传播。

事实上很多网络传播,大多都是在传播一种情绪。因为某些情绪能够驱动人的行为,能够让我们不自觉地去讨论、分享。

像之前被封杀的大号咪蒙,之前会这么火,也是因为文章里无所不暗含的情绪。

但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都能被人们所分享,以下这 4 种情绪,效果最佳。它们也叫做“高唤醒情绪”,能够增加人们的共享行为。

1)愤怒

除了疫苗事件, 2018 年网约车司机杀害空姐一案,也把人的气愤掀到了最高潮。当时持续了好几天,热度都降不下来,全网络都充斥着这些信息。

再举一个“老土”的例子,你有没有发现朋友圈一些能够删掉仇恨的帖子,也经常会被转发,比如:《是中国人,有种就别去日本!》、《是中国人就给我转!》……

2)幽默

这个更多的利用在视频上。像现在很多抖音视频,都有搞笑幽默的成分,让人看了就想分享给身边的人,大家一起笑。

3)敬佩

每当有一些公众人物去世,我们的朋友圈就会出现很多关于他的悼念文或者是本人的故事传记。大家都是怀着敬佩、敬畏的情绪去传播。

大家再看看这个视频,今年国庆期间,这个短短的士兵站岗的视频 1 天就达到了 2000 多万的点赞

4)担忧

比如《我不是药神》,电影票房点映口碑炸裂。几乎一个小时之内朋友圈就刷满了评论、引发了大家对癌症、对天价良药、苦难的担忧。

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想着去宣传自己的产品和内容,也要多注重关注顾客的潜在的情感,想办法调动这4种高唤醒的情绪,让顾客自发分享传播我们的产品。

实用性

每当我打开爸妈的微信朋友圈,都会看到一系列的造谣文章:《多吃这个东西,补血效果比阿胶好 10 倍》、《癌症终于有救了,克星就是它!》。

虽然这些很多都是谣言,但为什么我们的爸妈都会转发呢?

因为他们认为转发这些,对自己和对他人都有帮助,它们具有实用性。

所以,实用性,也是触发我们分享传播行为的原因之一。现在抖音很多热门视频,也都具有实用性。

比如这一个,教你如何做卡点视频的视频,发出来几天就突破 100 多万的点赞,转发量也达到 16 万多。

所以,你的产品能不能做到这样呢?

能否帮助别人省钱?

能否给别人更多的欢乐?

能否让别人更健康?

能否传递更多的实用信息?

……

这都是实用性的体现,能够让你的产品脱颖而出,让大家心甘情愿、主动传播你的产品。

更多内容请关注《揽客魔课堂》V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