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鞋厂的老板宋超告诉记者,县内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相互之间已经开始“挖墙脚”了,挖的对象就是普通农民工。
黄彬不愿外出务工的另一个原因,是基于养老的考虑。他说:“我在仁寿县买了新农保,等60岁以后,每月都有养老钱拿。要是我出去打工,就没办法继续买新农保了。我不会去外地打工。”这在当地用人企业和劳动部门听来是个好消息。
就在几年前,仁寿县劳动部门还在为帮助农民工寻找岗位而发愁,如今,却是企业主动找上门来要求招人。今年春节后,四川省一些地方**为了帮助招商引资企业招工,纷纷聘请中介在成都火车站对出川农民工进行截留。据他们介绍,一些大型企业在招商引资时,就将“**帮助招工”作为投资建厂的一个前置条件。
面对西部省市开展的“截流”行动,东部一些传统的劳务输入地也在当地**部门的组织下开展了“争夺战”,有的东部城市组织数百辆长途汽车,到中西部劳务大省“接回”农民工。
一些主管部门和专家担心,由于对“招工难”的预期增大,“农民工争夺战”日趋激烈,而本应由市场机制正常调节、配置的劳动力市场正在“招工难”的压力下逐步失序。
金堂县是四川省有名的劳务输出大县,当地有大批外出务工人员长年在东莞打工。《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金堂县采访了解到,为了缓解当地用工压力,今年春节前,当地相关部门组成代表团赶赴广东东莞,对这个县外出劳务人员进行慰问,并在当地媒体上刊载广告,宣传该县产业发展状况,号召本县农民工返乡务工。
“争夺战”不仅表现在东西部之间,还表现在企业之间,劳动力市场正面临失序考验。在金堂县采访时,一家鞋厂的老板宋超告诉记者,县内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相互之间已经开始“挖墙脚”了,挖的对象就是普通农民工。作为金堂县的政协委员和鞋业协会会长,他准备请县长出来调停。
长期关注农民工问题的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提醒说,劳动力市场说到底还是一个市场经济,应该由市场来配置资源,通过“招工难”、“民工荒” 这样的市场信号,有利于产业的重新布局和升级换代,地方**应该积极净化市场环境、规范市场行为,而不应大惊小怪,甚至越俎代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