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348 3
2021-01-31

请问,在货币量的衡量中,M0、M1、M2、M3到底是以什么为划分的界线的,只知道他们分别包括哪些,但是不知道划分的标准,求大神解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1-1-31 00:35:27
M0= 流通中的现金; M1=M0+ 个人信用卡循环信用额度+ 银行借记卡活期存款+ 银行承兑汇票余额+ 企业可开列支票活期存款; M2=M1+ 个人非银行卡下的活期存款+ 机关团体存款+ 农村存款;M3=M2+ 企业定期存款+ 居民人民币定期储蓄存款+ 其他存款( 信托存款、委托存款、保证金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 外币( 折合人民币) 存款; M4=M3+ 货币市场基金份额十非银行金融机构回购协议+ 非银行企业持有的短期政府与金融债券+ 住房公积金存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31 00:36:02

M0、M1、M2 基本的思路是按照货币的流动性来划分的 


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划分货币供应量的为三个层次:

(1)流通中现金M0,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


(2)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M1,是指M0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供应量(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M2,是指M1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

  

(4)M3=M2+其他货币性短期流动资产(国库券\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M2与M1的差额,即单位的定期存款和个人的储蓄存款之和,通常称作准货币。


通常,央行会关注这三个货币供应量的指标,来看社会中流通的货币量是否合适,进而调整货币政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1-1-31 00:37:53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