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934 17
2011-03-01
最近好多人都在晒自己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都是希望大家群策群力的评估实力,以期顺利进入高校。风吹草低可见拳拳之心啊。但我有一个疑问:高校有什么好?为什么我们要坚持往高校挤?
以下我抛砖引玉,提出几种解释和反驳的观点:
(A)高校自由。——事实上,研究者经常非常苦恼的是,研究和生活很难分开。那么,自由只是表象吧。
(B)高校稳定。——确实比企业稳定。但是,低风险对应低收益。这么多人抱怨工资低,难道不是和低风险匹配的吗?
(C)先苦后甜。——为什么要先吃这个苦呢?直接去企业或**甜着不好吗?
(D)惧怕社会。——这个即使存在,估计也没人肯公开承认。但大家都经历过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艰苦战斗,难道真的会怕社会吗?我很怀疑。
(E)喜欢研究。——一个师兄在他的博士论文后记中曾经写道:留守高校,是一种精神。但我觉得这恐怕只限于留守名校。不做研究的学校值得大家留守吗?

我会选(E)。也非常想听到大家的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2 00:06:22
谁说高校好,有个词儿叫什么来着?压力山大!外加穷光蛋,只是如果没其它地方去,高校也算是个饭碗不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 00:06:25
A ,我选A,研究和生活,如果有很强的自律的话,这应该不难办到。况且,研究与生活不分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出去的话,很可能只有研究,没有生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 00:06:41
这些原因都有吧,对于喜欢搞研究的人而言,其中的酸甜苦辣还真是只有在高校才能真正体会。

至于自由,不仅仅是时间上自由,而且基本上没人管着你,也没有很多杂事牵绊你,这也是偶在高校的好处。偶知道有人在高校未必有这些,比如成天很多杂事,这样的话,就不适合偶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 00:07:50
楼主提了一个伪命题
不是高校有什么好
而是除了高校之外,博士的选择余地太少了

第一,考公务员:你要跟本科、硕士一样去考,没有任何优惠照顾,指定要博士的岗位极为罕见(如2011年国考,我粗略看了一下,上海地区上千个职位中,只有上海市银监局提供2个博士岗位),而“硕士及以上”的岗位,动辄是几百比1的竞争率,博士去考行测和申论笔试还真的很难PK过那几百个硕士,杀出重围谈何容易;

第二,垄断国企和金融机构:谁都知道垄断国企安逸啊,金融机构有钱啊,平均年薪50万有点吹了,10几、20万还是有的。问题是,留给博士的岗位同样很少,而且局限在一些对数理、银行风险管理、金融工程等背景要求较为严苛的专业,最好还要有相关经验;但另一方面,年纪太大了人家不考虑,30岁以上先靠边站吧。

最后数来数去,高校还真的成了博士收容所。当然,985、一流211你是别想了,不过二本、三本还遍地都是嘛,东部不行还有中西部,一线城市不留还有二三线城市……只要自己不是过分挑剔,最后总归能找到一口教书的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 00:23:33
josejose,我觉得你说得有道理,但稍微有点悲观。读书恰如登山,越往高处,出口越少。但也许我们往回走一段,很多出口应该会再出现?在高处的经历始终不会白费。但也许是我们确实都已经很累了,不愿意再以退为进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