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261 1
2011-03-02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是关于一名高二学生自杀的事情。可巧,昨天也看到了一则关于大三女生自杀的新闻。
自杀的行为原本已经让人的神经麻木了,可是我今天却感觉到一种理性的扣问:是谁教会了孩子们去自杀?
昨天晚上,梦境里依稀看到自己未来的孩子,还充满从未体会过的情感带着他在路边行走。这种感觉让我一下子醒来,推醒妻子,向她诉说。当意识到是梦的时候,也很有一点失落。凭着这种感觉,让我以前嬉笑的态度彻底改变了。
我想知道,是谁教会我们的孩子用这种方式表达?
是孩子自己的心灵不够强大吗?
是我们家长的责备和不理解吗?
是我们老师的教育方式不当吗?
还是,压根就没有谁存在?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心灵不够强大是应该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哪个中国家长不都是在自己父母的责骂之下长大的,责骂并不是让孩子自杀的唆使者。
老师的教育方式欠当,那谁又能告诉什么方式是合适呢?不打不骂,不管不问,就好了吗?恐怕是不出事的教育方式就是好的吧,而不论这种方式是否具有教育性。本来,教育就是一门艺术,各种方式起来的作用可好可坏,无法绝对地被掌控。指责老师又能解决什么问题?
那还有谁呢?
有人称,孩子自杀是社会因素造成的,学校,老师不应该承担责任。不成想,迪尔凯姆为了阐明社会的影响而做得自杀研究竟然成为今天中国人自我辩护和推卸责任的理论根据。
的确,自杀的现象在统计分布和类别分析上是呈现出社会因素的影响。但这并能成为推卸责任的理由。因为,具体到一个案例上,它总能区分出诱因和具体的社会环境,关联人物需要为此承担责任。
然而,我想说的是,还有一个大大的责任者没有被人们注意到,那就是真正教会我们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东西。
它是电视剧,电影,网络文学,是一种潜在的文化劣根性。
赵雅芝主演的“新白娘子传奇”很好,好在她的儿子很“现实”。当私塾老师用卧冰取鱼来展示“孝”道时,他则认为这是一种做作。他明白孝道不是以摧残生命和肉体来实现的,而是十年磨一剑,为救母亲出塔而寻求最实际的做法---权力。他明白,没有官位,没有权力,就算跪死在法海的脚下也无济于事。一旦有了权力,只需告本即可让法海乖乖开了塔门。

我们的文化里,有“以死明志”,“士可杀不可辱”。都是强调精神的高洁,而忽视生命的重要。估计看古代小说的人少了,但这种文化并没有在消失。在我们的带色的电视剧里,大量的英雄是以死来明志的,以死来赢得胜利的。估计这种带色的电视剧和电影也不会有太多的年轻人愿意看了。但是这并没有让它的精髓消失掉!
现在的电视剧里,电影里,常常有受了委屈的人,他们就夸张地表现歇斯底里的委屈相,常常采取不得当的手法来表达这种委屈,例如酗酒,抽烟,打斗,自杀等背离社会规则,有害于生命体的事情。
是这些东西教会了孩子们如何去表达委屈,表达不满,表达惭愧等等情感。教师是一种职业,一个好的老师不会把个人的情感带入到教学中去。家长更不会去教会孩子使用极端的形式表达自己。自杀等极端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是由于存在榜样的示范和伴随的情感暗示的。榜样告诉孩子,在这种情感下,使用这种方式才是让人震撼的,让人理解的。
谁是孩子的榜样?可能是家长,可能是电视剧,电影,但最不能的是学校和教师。
家长损失了孩子,老师丢了工作,学校没有声誉!
电视剧和文学又没有了什么?
家长赔上了情感和多年的经济投入,老师赔上了职业生涯,学校赔上了钱财。
一个生命,电视剧和文学又该赔上什么呢?谁为它支付呢?
我们应该有一种教育,让学生、让家长都知道如何去表达情感是适当的?这是一种对我们文化的反思。张玉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2 12:10:00
说的很好,读完震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