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1401 1
2011-03-03
【加拿大《环球邮报》网站2月25日文章】题:中国——价格冲击影响最大的地方(作者  安迪·霍夫曼)    石油对中国至关重要,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可能会损害中国经济。
    2010年最后几个月,中国对柴油的需求出现了不可思议的猛增。对石油产品需求的突然增加使许多专家感到困惑。在保持稳定一整年以后,柴油的使用为什么会突然增加?
    事实证明,需求的上升是一项雄心勃勃的环保计划的结果。在为达到年度减排目标所作的最后努力中,许多城市的地方**官员减少了电网提供的电量。官员们切断电力供应,希望大幅减少以煤为燃料的发电厂排放的污染。
    但是中国许多公司并未停产或减产,而是使用柴油发电机全力开工。这就是柴油需求突然猛增并造成供应短缺的原因。电力供应恢复以后,柴油的使用也恢复了正常。
    2010年的柴油短缺表明,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伴随着对能源永不满足的需求。油价猛增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转折点。
    加拿大CNC资产管理公司创始人、中国策略师刘纳说,从长远看,油价上涨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重大问题。他说:“我的确认为,这将成为中国的一个问题。”
    刘纳说,“如果经济继续增长”,推动中国石油需求的主要因素“几乎不可能削弱”。“这就是石油对中国经济真的非常重要的原因。油价攀升要么会导致更缓慢的经济增长,要么将推高通货膨胀,这在现阶段是不利的。”
    油价猛涨的可能性使中国决策者已经面临的难题增加了又一个令人不安的变数。
    艾伯塔大学中国研究所负责人戈登·霍尔登本周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有许多政策选择,但不一定是好的选择。”
    煤炭仍是中国的最重要能源,但石油也已成为国家的生命线。石油是所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巨大的农业部门到迅速发展的汽车工业,从廉价的塑料制品到面向出口市场的众多工厂生产的高端电子产品。
    虽然国内的石油储量很多,但中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正日益严重。
    2010年12月,中国总的石油供应约为每天900万桶,其中大约413.7万桶来自国内,其余依靠进口。
    【香港《太阳报》2月26日文章】题:中国能源安全敲响警钟
    北非国家利比亚动荡升级,中国石油外交、能源战略,以及经济安全的脆弱性,均在这场危机中表露无遗。虽然利比亚向中国出口的石油相对有限,但危机的骨牌效应会扩大至什么程度,没有人能准确估计,这意味着中国将面对高油价及供应紧张的双重打击,对经济不利。
    中国对中东及北非的石油依赖非常突出,去年进口近2.4亿吨原油之中,便有近一半来自中东,三成来自非洲。而美国进口的原油之中,只有约两成来自非洲,一成七来自中东。
    在环球石油业的投资版图中,中非及部分中东国家,向来被视为高风险地区,而西非、南美及部分中亚国家属中低风险,中国的能源战略虽然已开始把风险转移,但对高风险地区的石油依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而且中国石油的需求增长明显快过产量增长,这意味着能源安全更堪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20 14:23:35
看看学习下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