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8487 68
2011-03-04
生命的尴尬和动力

邓晓芒

近些年来,常有一些亲朋好友劝我,说你已经“功成名就”了,不用那么累死累活地干了,该放松放松、享受享受了。这都是些好心人的善意的劝说,他们希望我健康,活得长久一点,我真的很领情。但平心而论,我自己觉得我从来没有为了“功名”而累死累活过,如果是那样,就算是“功成名就”,也是一场黯淡无光的人生,顶没意思了。只不过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被教导“劳动光荣”,人总应该积极努力向上,人生就应该做点事情。几十年来,小时候的教育几乎都被我“呕吐”光了,唯有这一点朴素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地驻扎在心底,成为我一直不能放弃、甚至不能摆脱的生活模式。

记得前年到重庆去讲学,本来带了笔记本电脑,想趁休息时间干一点“私活”,校改一下学生的翻译作业什么的。晚饭后刚刚打开电脑,两位重庆的朋友来了,生拉硬拽地拖我出去“洗脚”,说一定要让我“放松”一下。我从来没有进过这种休闲场所,也实在没有兴趣,只是却不过情面,只好跟着他们去了。在洗脚城,我们三个躺在那里,都不说话,由三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捶这里捶那里,捶完了就开始洗脚,洗完了就开始按摩足底的穴位,按得我痛彻骨髓,感觉好像要把脚板里面的骨头都剔出来一样。但我又不好意思喊痛,一是怕一个大男人被年轻妹子瞧不起,二是觉得也应该尊重人家的劳动,就只好忍着。偷眼看旁边的朋友,他们倒是都在闭着眼睛享受,看样子惬意得很。我顿时有些自嘲,觉得自己恐怕已经被“异化”成了某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怪物。整整鼓捣了两个小时以后,程序总算结束,由朋友付的账,多少钱不知道。出来后,我心里十分懊悔,觉得这两个多小时完全在那里活受罪,不但身体上受罪,而且精神上也受罪,无聊得很,也紧张得很,谈不上“放松”。身体上受的罪让我的脚跛了三天,精神上的无聊则让我回想起当年在水电安装公司当搬运工时的一种感觉。

那是1976年秋天,我正在西区劳动服务大队当临时工,挖土修马路。我的一个朋友小姜在水电安装公司当汽车司机,有一天他告诉我,他们公司现在当搬运工的青年闹情绪,要求调换工种,说自己28岁了,谈了几个朋友都不成,不换工种别想找到对象,所以单位急于从外面招收一名搬运工来顶替他。我打听了一下,工作其实很轻松,主要是工作时间短,平均每天大约三个小时的搬运,干完了就可以休息。我觉得这正合我意,我缺的就是看书的时间,于是请小姜去帮我联系。不几天,他就陪公司的卢主任来我家了解情况,一见我刚刚下工,浑身晒得油黑发亮,肌肉鼓鼓,立马就谈妥了。他唯一担心的是我那年也正好28岁,还没有谈女朋友,是不是也会闹情绪?我向他保证绝无问题,恰好相反,我希望公司今后能够让我保持这个工种的专利。就这样,我成了一名月薪35元的正式工人。

那时,省图书馆的不少禁书都开放了,有小说,有文艺理论,也有哲学书。我办了一个借书证,疯狂地读书。我每天的行头是一辆自行车,一个黄书包,里面放一本书。我对工作极端卖力,一是因为得到一个正式工作不容易,我十分珍惜;再就是我对于体力活有一种迷恋,有节奏的劳动使我身心愉快;最后当然也是想尽量快点做完,就可以去洗澡,然后坐下来看书了。那几年我读了不少书,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马克思的《博士论文》,黑格尔的《美学》、《历史哲学》,赖那克的《阿波罗艺术史》,前苏联的一本《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新建设》编辑部编的《美学问题讨论集》(六卷),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等等,大都做了详细的笔记。看书的地方,有时在会议室里,有时在仓库里,有时在搬运工和司机的休息室里,人家都在谈天或打牌,我就在旁边看书。公司领导看我每天勤勤恳恳,安心工作,又好学习,对我十分满意。

可是有一天,我不知为什么,上班忘记带书了。那天恰好没有搬运任务,整个公司大楼里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但是按规定没到下班时间又不能回家,必须等待随时可能下达的任务。我端条凳子坐在公司门口,看了一会儿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不耐烦了,就去爬楼梯。上了五楼,看会儿风景,再下来,然后又上去,再下来,这样几趟。然后又到公司门口右边一个街口的燎原电影院去看海报,希望碰到一个熟人,聊聊天也是好的,可是没有碰到。又到左边的一个文具店里逛逛,到街对面的小百货店里瞧瞧,心想附近要是有个书店就好了。但我不敢走远,怕突然碰见领导,也怕管事的叫搬运工时我不在,挨批评,于是又折回来坐在公司门口,百无聊赖。一直等到过了10点半,估计真的不会有什么搬运任务了,才跨上自行车,一溜烟朝家里骑去。我一边骑车一边想,今天这可是个深刻的教训,以后再也不敢忘记带书上班了,我一刻也不能没有书。从此我真的十分小心,每次上班前第一件事就是记得把书带上,因为那次的印象太深刻了,那简直就像把五脏六腑都掏空了一样难受。

1979年,我考上了武汉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从此脱离了体力劳动,进入了另外一种劳动方式,就是把阅读、写作和讲课当做自己生活的主要内容以及职业。在这几样工作中,我把教书视为“体力劳动”,因为我必须做这个工作才对得起这份工资;而把阅读和写作当成纯粹的智力劳动。和以前不同的是,这两种劳动之间有了密切的联系,我在课堂上讲的要么是我读到的、要么是我自己写的文章或书。我每天沉浸在对新的发现和开拓的渴望和喜悦中,那是我保持生气勃勃的生活兴趣的原动力。类似水电安装公司那次的尴尬已很少发生,除非偶尔陷入到一个明知毫无意义却不得不数着时间过去的境地,像在重庆的那一次。后来我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谈到对于生命的看法,认为一个人在生活不能得到最低保障的时候,当然首要的任务是活下去,努力做到能够养活自己和养家糊口,他必须发挥他的脑力和体力来为这个目标奋斗,他的精神生活只能是物质生活的附庸;但是这一点一经达到,“温饱”已不成问题,他就应该考虑把他的生命结构“颠倒”过来,使他的物质生活为他的精神生活服务。这其实就是我自己的生活模式,我至少主观上尽量做到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只以精神生活的需要为限。所以,我把阅读和写作视为自己真正的生命,其他的都是为此而做的铺垫,所准备的物质条件。而这种生活模式至少是从水电安装公司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我现在明白,当时的那种尴尬其实就是生命的尴尬,是生命之火被封闭在一个不透风的容器内快要因缺氧而窒息的那种难受。因为那时我已经把我的本职工作当成了维持我的精神生活的原料,而把精神生活视为我的真正的生命本身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4 18:35:24
拜读了,不错,很有感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4 18:46:47
  这是个典型的人生故事——把根本不存在的当成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最后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得到,只能象阿Q一样给自己搞个精神胜利法,并成了所谓的人生哲学,为所有无可奈何于人生的人提供了所谓的光明之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4 19:29:16
曾经了解过邓晓芒,是他写黑格尔和康德吧。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很难对别人的生活方式说什么绝对的好坏的。食者知其味吧!他说“一个人在生活不能得到最低保障的时候,当然首要的任务是活下去,努力做到能够养活自己和养家糊口,他必须发挥他的脑力和体力来为这个目标奋斗,他的精神生活只能是物质生活的附庸;但是这一点一经达到,“温饱”已不成问题,他就应该考虑把他的生命结构“颠倒”过来,使他的物质生活为他的精神生活服务。”这句话我还是很赞同的。因为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其实到最后都是得不到的。这里想起自己在贴吧与一个吧友的讨论,其中一段就是论述道类似物质上的和自我精神上的完成,这里便把那段话的原文引在下面:
人有灵魂吗?我觉得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我们是如何定义灵魂的。很多人把灵魂理解为依附于肉体却又独立的存在,并且不随肉体的消亡而消亡。
暂且按这个看法来讨论的话,我觉得人有灵魂吗?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我希望人有灵魂吗?我为什么希望有或没有呢?有或没有最现在的我有什么影响呢?
什么构成了人的欲望?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会有人的欲望呢?我想先列举一些人们最熟知的欲望:求生欲、性欲、支配欲、求知欲。
一、求生欲。为什么把求生欲,也就是生的欲望放在第一位呢?很简单,因为如果没有求生欲,没有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的希望,人类根本不会出现,更别说是延续到如今。我觉得生命最根本的就是其求生的欲望,维持自己延续的欲望或者倾向。这样生命才得以延续和发展,得以向更加复杂,更加有益于自身在环境中尽可能维持“自我”的结构发展。
二、性欲。如果没有性欲,很简单的,人们也根本不可能延续下去。你也许可以说,没有性欲可以通过人工受精啊。首先,人工受精是现代才发展出来的技术。其二,怕是人工受精相对应的人体结构也是人类长期在历史的长河里过滤下来的。
三、这里,我已经很明显的倾向于进化论了,如你说的,我初中的时候也是一个彻底的以唯物角度看待事物的人。这里的解释我也是完全按此逻辑来讲述自己的看法的,所以我在这里便停止叙述自己的看法了,因为我的倾向已经很明显了。不过这样的表达明显的和我们上述的讨论脱离了,我更愿意把你的发问理解为对我们以上讨论的延伸。其实我们在上面的讨论中虽然没有达成一个最后的结论,可是其中彼此的倾向和理解也已经表达得差不多了。我觉得接着自己上面的叙述来讨论这个话题有利于我们这个帖子的主题“快乐能被拥有吗?”
其实我觉得对于这个问题时,你的表述倾向于把快乐理解为“对于欲望的满足”。可以这么说吗?如果不是还请见谅和指正,这里为了接下来我的叙述和对自己看法的表述,我先这么无礼的假想了你的看法吧。
也许这就是我开始偏离自己在这段话的上部分叙述的开端吧,就是我把快乐定义为“不是因为欲望的满足,而是对欲望的控制”。因为对于欲望的满足,大多时候我们是要借助外界的刺激的,也就是说是一种“拥有”,是一种对外界的支配欲。比如你说得到一瓶牛奶,其实这便是一种拥有,是一种支配。而我说,快乐是不能拥有的,而是内化的。你用牛奶的例子说明:“然而当我去深究的时候,似乎发现无论是我得到了一瓶牛奶还是我快乐了,这里面都有这么一个共通点:我到达了某种状态。”我觉得这其中的区别是质的区别的。一个是对欲望的满足,另一个是对欲望的控制,对自我的把握。你又通过下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经过一个难以描述的过程(受到各种刺激调节体内化学成分分泌诸如此类……)达到快乐的状态。”来表达了,无论是怎样的快乐,在唯物角度上是一致的。可是我觉得并非是这样的。如果你通过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达到这么一种“快乐的状态”,那么为了维持“体内化学成分分泌诸如此类”所达到的高度不变,必须进一步向外界索取更多的“牛奶”来维持,不然就会因为随之而来的“体内化学成分分泌诸如此类”的水平下降而感到失落。就像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如果自己突然得到1000万就会很开心,生活会变得很好一样。可其实,那些真的经历了这些变化的人,只是在前段时候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快乐,在随后而来的日子里,他们快乐的比例并没有比我们高。我们因为公交堵车而烦躁,他们因为今天早上的早餐不可口一直闷闷不乐。随着他们的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我们却通常会忽略他们随之而大幅提高的“需求水平”。然而我描述的另一种快乐,也就是我说的“这之前你也必须要明白,你所这么做的理由并非它会使你快乐。”中的快乐。也许你想说的是那也是快乐,而我想说的时,虽然那一刻我们可以感到短暂的快乐的感觉在自己身上的停留。但是我们却不能说那种情况是快乐被拥有的。因为拥有最明显的一个特征便是支配权,而我们并没有这个特征,相反的,我们对它的离去无可奈何。而从这里边涉及到我说的另一种快乐,一种被称为“内化的快乐”。不是通过对欲望的满足,相反的是通过对欲望的控制。这里以我们的一句古语来结束吧,就是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想这里又一定程度上脱离了自己初中时很纯粹的用唯物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方式,可其实我更觉得是唯物角度上的一种延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4 20:32:09
3# 烈火实验室


还真是人人都有观点,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觉得忠于自己就好,忠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4 21:09:04
恩,以自己的内心感受作为生活中的准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2011-3-5 15:35:35
3# 烈火实验室
8# 烈火实验室
你说的那么多话,却都只有结论,如果我们想要反驳你,要从何驳起呢?而你举的那个例子更是偏颇,你举例说明虽然都是忠于自己内心的感受,结果却是不同的。可是我们有说忠于自己内心的感受会得到一样的结果吗?你更是用饿死的结果来夸张化了不同的生活准则带来的结果,可是那是在极其极端的生活方式下的结果,我们表现出的生活方式有如此的极端吗?还是根本是你太极端了呢?你说是在反驳我们的“忠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实际上却是处处想让别人依从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且,我们虽然说要忠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可是我们有表达出自己如此脱离理性而盲目追从感受的模样吗?(而你例子中相信饼饵饿死的人就是如此的。)。你直接否定了别人的看法却不说原由,曲解夸张了别人的观点而妄加自己的看法,如果我们相信你这里说的话,岂不是更成了笑话?就像你空手伸向我们说:看!这才是饼。你可以不相信,那我也没有办法,我只能告诉你这就是饼,你觉得不是的话,那是你的原因,你饿死也是自己造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6 13:19:40
zflstephem 发表于 2011-3-5 15:35
3# 烈火实验室
8# 烈火实验室
你说的那么多话,却都只有结论,如果我们想要反驳你,要从何驳起呢?而你举的那个例子更是偏颇,你举例说明虽然都是忠于自己内心的感受,结果却是不同的。可是我们有说忠于自己内心的感受会得到一样的结果吗?你更是用饿死的结果来夸张化了不同的生活准则带来的结果,可是那是在极其极端的生活方式下的结果,我们表现出的生活方式有如此的极端吗?还是根本是你太极端了呢?你说是在反驳我们的“忠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实际上却是处处想让别人依从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且,我们虽然说要忠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可是我们有表达出自己如此脱离理性而盲目追从感受的模样吗?(而你例子中相信饼饵饿死的人就是如此的。)。你直接否定了别人的看法却不说原由,曲解夸张了别人的观点而妄加自己的看法,如果我们相信你这里说的话,岂不是更成了笑话?就像你空手伸向我们说:看!这才是饼。你可以不相信,那我也没有办法,我只能告诉你这就是饼,你觉得不是的话,那是你的原因,你饿死也是自己造成的。
  如果只有结论,就不会存在例证,你也承认我举的例证偏颇,但又说我没有例证,所以,你自己在否定自己所说的话,前后矛盾。
  说到例证偏颇,那么你举个不偏颇的例证来,我们可以针对你举的例子来讨论,不就行了。我前边的结论,是有例子的,只不过在你看来偏颇,倒是你的回帖中,我没有找到任何例证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6 21:19:01
10# 烈火实验室
如果我说:天是蓝的,所以天才也是蓝的。我可以说是为自己后面的结论提供了理由吗?难道这不约等于只有结论吗?你举例子是为了反驳我们的观点,你的例子偏颇和我要举一个不偏颇的例子有关吗?你也是承认了自己的例子太过偏颇和自己的结论也是错误的吗?更何况我说你只有结论指得是你的结论没有有效的支持,如果你觉得我的话对于你也是没有一点说服力而且从始至终都在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一直没有阐述理由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6 21:30:44
zflstephem 发表于 2011-3-6 21:19
10# 烈火实验室
如果我说:天是蓝的,所以天才也是蓝的。我可以说是为自己后面的结论提供了理由吗?难道这不约等于只有结论吗?你举例子是为了反驳我们的观点,你的例子偏颇和我要举一个不偏颇的例子有关吗?你也是承认了自己的例子太过偏颇和自己的结论也是错误的吗?更何况我说你只有结论指得是你的结论没有有效的支持,如果你觉得我的话对于你也是没有一点说服力而且从始至终都在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一直没有阐述理由吗?
  1、所谓偏颇,是我引述你的话,并不是我所承认的,那是实例,所以,我的论述,是有实例的,至于偏颇与否,是在已经有实例的前提下,再进行讨论的问题。而你的论述,没有找到任何事实的论据。
  2、我的结论不是想象的大饼,这个引述是论据,观点并不是论据本身,观点是“但事实就是事实,饿死就是饿死,不可能因为你的理论逻辑与文字游戏而改变”,所以,你所说的“天是蓝的与天才的关系”本身就是论点,与我前述,无类同点。
  3、天是蓝的,与天才是蓝的;与我所述的想象的大饼与现实的大饼的关系,两样没有类同点,天与天才无关,也不存在任何形式上的雷同,但想象的大饼与现实的大饼是意识中与现实中形式完全一致的内容,所以,你的论述根本是驴唇不对马嘴。
  正确的同类类比是——天是蓝的,想象中的天也是蓝的;或是:天才是蓝的,想象中的天才也是蓝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6 22:08:27
12# 烈火实验室
一、你说的话就是我最大的实例,你的表达就是我要说的最大的事实。你找不到自己要的实例不能说明我的论述是错误的。在这里,你也只是说你只是举了例子,而对错与否,是另外一个问题,这个我赞成。
二、我觉得是有相似点的,相似点就是你举的这个例子不能对应你对我们的看法的反驳。难道你觉得这个例子竟能说明我们的是文字游戏?要说这么说,未免你也会觉得可笑了吧?
三、我所说的类同点就是,这个例子都不能为它引出的结论服务。驴唇不对马嘴,这个就是你的例子和我为你的例子举的例子的共同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6 23:34:48
zflstephem 发表于 2011-3-6 22:08
12# 烈火实验室
一、你说的话就是我最大的实例,你的表达就是我要说的最大的事实。你找不到自己要的实例不能说明我的论述是错误的。在这里,你也只是说你只是举了例子,而对错与否,是另外一个问题,这个我赞成。
二、我觉得是有相似点的,相似点就是你举的这个例子不能对应你对我们的看法的反驳。难道你觉得这个例子竟能说明我们的是文字游戏?要说这么说,未免你也会觉得可笑了吧?
三、我所说的类同点就是,这个例子都不能为它引出的结论服务。驴唇不对马嘴,这个就是你的例子和我为你的例子举的例子的共同点。
1、我们说的是忠于自己的感受,你也承认忠于自己的感觉受不会有一样的结果,这就已经说明了自己的感受不可能是所谓理性的,你并没有设定条件,忠于自己的感受这种事情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在没有这种条件限定的前提下,我所举的例子,不用说还不算偏颇,就是偏颇,也是完全成立的,除非你事先设定了忠于自己的感受中不包括此类内容,现在再设个条件限制也不晚。
2、在你没有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就是默认包括了所有此类忠于自己的感受的行为,皆属于你所论述之内,有一反例,即可否定,这不是什么理解困难的事,除非你认为例外不属于全部,默认在现实中没有。
3、关于类比是比同类的问题,天与天才是两个事物,本质与外形都不同,大饼与大饼是同类事物,仅是所处条件不同,除非你的天与天才在某一类形式上存在一致性,否则,天与天才的类比、与大饼与大饼的类比,不存在雷同性。用剥离条件法即可证明——想象中的大饼,相当于天;现实中的大饼,相当于天才;剥离大饼的出现条件:想象与现实,结果是大饼,是一类事物;剥离天与天才的出现条件,最后得出的是什么?天是其中一致的内容,但最后得出的天不是天才,而现实中的大饼仍是大饼,所以不具备雷同性。
4、前边所说的大饼的例子,是指事实中,忠于自己的感受有对、错之分,现实中不极端的例子也有,到处都有触犯法律的人,那么你告诉我,犯法也是忠于自己的感受,在你看来是正确的吗?如果是,那么你自己守法就是错误的,如果不是,那么你不犯法就是错误的。所以,把忠于自己的感觉盲目抬高到正确与错误之上,这等于抹杀一切对立的差别。在现实中,你抹的去吗?如果能抹的去,请给我个实例。如果你现实中,不能把对立抹去,那就是逻辑与文字游戏。我正面举了例子证明,反驳也直接反驳了,你的实例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7 10:28:35
14# 烈火实验室
1、我的确是说忠于自己的感受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因为每个人的感觉都是不相同的,这并不能说明自己的感受是不理性的。而你说到我没有设定条件,说明忠于自己的感受这种事情中,哪些事正确的,哪些事错误的,而我觉得很奇怪,你所谓的理性不也是建立在人们感受的前提下的吗?请问人们如果不忠于自己的感受,不相信自己的感受,否定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即使我们的确不能百分之百确认自己的感知是正确的,请问你说的理性还剩下什么?我的确没有设定前提,可这不意味你用极端的例子就可以否定我们的观点。你觉得我们得事先设定忠于自己的感受中不包括此类内容,而我觉得你很容易就会知道我们根本回不包括这个内容。就像你拿着一个苹果,在普通的情况下,你把它从楼上丢下去,它会往下落。这个例子理性吗?理性吧?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无数次知道会发生这件事!因为我们把它们归为公理!可是它就决定不可违背吗?绝对理性吗?不是!我们只是还只体验过它会在这种情况下下落的情形而没有体验过其他而已。所以我不会否定其可能,但是也把它作为自己理性思考的一部分,也是建立在自己感受上,忠于自己感受的一种行为,它有错吗?而你举的那个例子不是也是建立在忠于自己的感受之上的吗?为什么想象自己吃到大饼的人会饿死?不是我们从小到大的体验和感受总结出来的吗?我们不吃东西会感觉饿,久了会虚弱,再虚弱则会......即使你说有科学的生理学,可不是也是人们建立在自己的感受之上,忠于自己的感受的吗?如果你要向我们介绍人的生理过程,比如人不吃食物里,生理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而那些了解从何而来?不正是人们的观察和总结吗?不正是人们忠于自己的感受吗?如果人们看见别人饿死了却说:不,感觉不一定是对的,他可能没死。看到人体内的各种变化的时候说:不,感觉不一定是对的,虽然我现在观察到了这种变化,可是也可能全是虚假的。那么你要的理性从何而来?不正是从人们忠于自己的感受而来的吗?
2、“在你没有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就是默认包括了所有此类忠于自己的感受的行为”、你这句话纯属诡辩。因为按此逻辑,你说的应该找不到正确的了,如果你所谓的反例是如此的话。按照现代的量子力学,事物根本没有绝对性,它们处处是随机呈现出一种可能性正态分布的。它们只有宏观上的趋向,而没有经典物理学理认为的绝对性。如果你觉得一句话只要能举出一个反例就能推翻的话,恐怕你很难有一个结论是能站住脚的,更何况你执着于举出一个反例,不正是说明了我们说的是普遍上正确的吗?
3、大饼和想象的大饼是同类事物?我不知道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天与天才在某一类形式上存在一致性?这个很简单。中国人说天的时候往往是赋予了天人性化的一面,比如:我的天呐!天呐!你怎么可以这样!而天才自然也是有人性的一面的吧?有些人把现实中的天才想象成天,有何不可?以前的人就说过:丈夫就是妻子的天。
4、你说忠于自己的感觉有对错之分,我觉得在某种角度来说,有时候是有对错之分,可是你并没有指出是在某种角度下为前提的。“把忠于自己的感觉盲目抬高到正确与错误之上”更是扭曲了我们原本的意思,我们之所以说“忠于自己的内心感受”是从何而起?是你先评论出了“这是个典型的人生故事——把根本不存在的当成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最后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得到,只能象阿Q一样给自己搞个精神胜利法,并成了所谓的人生哲学,为所有无可奈何于人生的人提供了所谓的光明之路。”这段话,我们才接下去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忠于自己的感觉便好”。你自己自问自己评价这篇文章是否很偏颇?“把根本不存在的当成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最后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得到”那我问你,你为何说他生活中的内容是根本不存在的?你又觉得实际上我们最后都能得到的是什么?我倒更觉得你更像啊Q一般,同他一般只懂得说服自己。你忽视了我们的讨论是建立在第一篇文章开始的,把我们的忠于自己的内心感受盲目夸大引出荒谬的结论。你说自己我正面举了例子证明,反驳也直接反驳了。你那个例子算是证明吗?光是问下为什么那个想象大饼的人会饿死就好发现,你的结论也是建立在自己的感受之上的!你觉得你的反驳有效吗?合理吗?你问我的例子,难道你不觉得我的例子到处都在吗?你非要一个例子,我说的那个苹果的例子算吗?我说的公理和人们对自身生理现象的观察算吗?我说的量子力学算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7 14:44:22
zflstephem 发表于 2011-3-7 10:28
请问人们如果不忠于自己的感受,不相信自己的感受,否定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即使我们的确不能百分之百确认自己的感知是正确的,请问你说的理性还剩下什么?
  自己的感受内容中,如果都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分辨了,如果存在错误的感受,那么忠于自己的感受,本身带来的不一定就是理性吧?如果依你所论,疯狂一样就是你所谓的理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7 14:46:20
zflstephem 发表于 2011-3-7 10:28
就像你拿着一个苹果,在普通的情况下,你把它从楼上丢下去,它会往下落。这个例子理性吗?理性吧?
  这是具体观察者的感受内容,但与理性无关,扔一个东西,向上飞的感受,一样存在于每一个人。这不成为理性的理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7 14:49:37
zflstephem 发表于 2011-3-7 10:28
2、“在你没有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就是默认包括了所有此类忠于自己的感受的行为”、你这句话纯属诡辩。因为按此逻辑,你说的应该找不到正确的了,如果你所谓的反例是如此的话。按照现代的量子力学,事物根本没有绝对性,它们处处是随机呈现出一种可能性正态分布的。它们只有宏观上的趋向,而没有经典物理学理认为的绝对性。如果你觉得一句话只要能举出一个反例就能推翻的话,恐怕你很难有一个结论是能站住脚的,更何况你执着于举出一个反例,不正是说明了我们说的是普遍上正确的吗?
  首先,你所说的这种对立现象,并不存在现实中,是意识中的内容,在认知以外是不存在的,所以,绝对性与随机性,并不存在于现实中,这个例子,不能证明现实的情况。只能证明你的意识中的情况,最多叫你感受以后的总结,谈不上直接感受,如果你感受的时候,就感受到了这种相对立的结论了,那么你的意识就完全无用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7 16:40:04
烈火实验室 发表于 2011-3-7 14:44
zflstephem 发表于 2011-3-7 10:28
请问人们如果不忠于自己的感受,不相信自己的感受,否定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即使我们的确不能百分之百确认自己的感知是正确的,请问你说的理性还剩下什么?
  自己的感受内容中,如果都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分辨了,如果存在错误的感受,那么忠于自己的感受,本身带来的不一定就是理性吧?如果依你所论,疯狂一样就是你所谓的理性。
你这不是已经承认我的论述是正确的了吗?"自己的感受内容中,如果都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分辨了"你这是在说明你现在和我在分辨的时候依据的也是自己的感受内容,是这个意思吗?你觉得什么是你觉得的理性?我刚刚已经在自己的论述里回答了这个问题,要分辨清楚我们的讨论,请你认真的先回答这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7 16:40:54
17# 烈火实验室
请依据你的理性告诉我,你觉得苹果会掉下去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7 16:46:25
烈火实验室 发表于 2011-3-7 14:49
zflstephem 发表于 2011-3-7 10:28
2、“在你没有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就是默认包括了所有此类忠于自己的感受的行为”、你这句话纯属诡辩。因为按此逻辑,你说的应该找不到正确的了,如果你所谓的反例是如此的话。按照现代的量子力学,事物根本没有绝对性,它们处处是随机呈现出一种可能性正态分布的。它们只有宏观上的趋向,而没有经典物理学理认为的绝对性。如果你觉得一句话只要能举出一个反例就能推翻的话,恐怕你很难有一个结论是能站住脚的,更何况你执着于举出一个反例,不正是说明了我们说的是普遍上正确的吗?
  首先,你所说的这种对立现象,并不存在现实中,是意识中的内容,在认知以外是不存在的,所以,绝对性与随机性,并不存在于现实中,这个例子,不能证明现实的情况。只能证明你的意识中的情况,最多叫你感受以后的总结,谈不上直接感受,如果你感受的时候,就感受到了这种相对立的结论了,那么你的意识就完全无用了。
意识上的内容不是以物质作为基础的?意识是凭空存在的?量子力学时意识上的而非现实中的?呵呵...真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量子力学的,竟不是存在现实的,作为物理学的经典,我的确不知道什么时候它的研究对象是意识了。量子力学的建立是建立在科学和理性的分析上的,这个难道你也要否认,把它归为一个人个人的瞎想不成?”最多叫你感受以后的总结“更是让人感觉牛头不对马嘴,我问的是:量子力学是理性的吗?那么量子力学说明事物有绝对的对和错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7 16:52:02
烈火实验室 发表于 2011-3-5 02:33
quote]和歌轻轻 发表于 2011-3-4 20:32
3# 烈火实验室


还真是人人都有观点,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觉得忠于自己就好,忠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咯。
zflstephem 发表于 2011-3-4 21:09
恩,以自己的内心感受作为生活中的准则
sunzhihong 发表于 2011-3-4 21:22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人饿了,一个人吃一张大饼来解饱,另一个人想象一张大饼来解饱;两个人都各自忠于自己的内心感受,都有自己的准则与方式,但结果却不同。如果不存在事实上的真与假,那么,说忠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各自的生活准则、方式都没错。但事实是有真与假的,你总用想象中假的大饼来充饥,就是会饿死,理论上怎么说都可以证明想象大饼的人,个人生活正确,但事实就是事实,饿死就是饿死,不可能因为你的理论逻辑与文字游戏而改变。
quote]烈火实验室 发表于 2011-3-7 14:46
zflstephem 发表于 2011-3-7 10:28
就像你拿着一个苹果,在普通的情况下,你把它从楼上丢下去,它会往下落。这个例子理性吗?理性吧?
  这是具体观察者的感受内容,但与理性无关,扔一个东西,向上飞的感受,一样存在于每一个人。这不成为理性的理由。
我并没有涉及具体观察者的感受,我问的是它会往下落吗?用你的理性回答我,会往下落吗?别说到什么向上飞的感觉,我问的是你说的那样:<但事实是有真与假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7 16:58:54
围观i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7 17:15:06
23# jarlyaste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7 20:16:12
  1、我承认的都是感知的内容,感知的内容本身的这些事物自体是不存在的。例如,杯子的表现与作用的感知是真实的,但杯子并不存在。这在另一帖“真理并不存在,也谈不上永恒不永恒”中已经说清楚了。所以当我说我们的理性、对错、判断之类的时候,仅就表现与作用而言的,这些内容本身是不存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7 20:17:20
  2、苹果会不落,以及量子物理之类的内容,如果在你的意识以外,那么就找出来不属于人的意识内容中的所谓的客观存在来。拿事实说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7 20:19:50
  3、苹果往下掉,是事实吗?在太空,苹果会往上飞也是事实,不涉及具体的环境、观察者、条件等内容,不可能存在所谓的结论性的内容。除非你找出脱离这些条件而苹果往下掉的实例来,否则这个结论最多叫在一部分人的意识中成立的影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7 20:22:49
  4、理性是没有定义的,不同的人对理性的理解也不同,不只是理性,对任何一个概念的定义,在这个世界上,都找不到为所有人所统一认定的确定的定义。所以理性本身就是模糊的,就一般理解而言,人们把通过逻辑思维而最终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过程,往往判断是理性的。但事实上,理性本身是不存在的,这种所谓的虚假的过程,在人的意识中,由纯意识抽离出的一个概念性的内容,并命名为理性,在生活的现实中,你找不到任何过程,与过程相关的抽象的总结性的内容,也是找不到的。仅是表现的感知。除非你找出一个事实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7 20:52:16
8# 烈火实验室

呃,我个人倒是认为,人要是饿了,有的人喜欢吃三明治,有的喜欢吃馒头,喜欢吃馒头的并不是故作清高或低调。

“忠于自己的内心去生活”是终于自己想法,按自己的方式去活,而不是以此作为懒惰找借口,导至自己无能,饿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7 21:29:29
和歌轻轻 发表于 2011-3-7 20:52
8# 烈火实验室

呃,我个人倒是认为,人要是饿了,有的人喜欢吃三明治,有的喜欢吃馒头,喜欢吃馒头的并不是故作清高或低调。

“忠于自己的内心去生活”是终于自己想法,按自己的方式去活,而不是以此作为懒惰找借口,导至自己无能,饿死。
  没错,所以说忠于自己的想法,仅是一个口号式的嘴皮子功夫的表现。我们想要的很多,但都因为某些原因,不可能达到,就此而论,谁都没有忠于自己的想法,也无法在现实中做到,这仅仅是一个美好的幻想而已。
  退一万步说,这里所说的忠于自己的想法,仅仅是指在条件适当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自己的欲望了,然后在事后倒着推理,以事后诸葛亮式的结论来说的一种完全脱离现实的纯理论观点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跳至第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