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了解过邓晓芒,是他写黑格尔和康德吧。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很难对别人的生活方式说什么绝对的好坏的。食者知其味吧!他说“一个人在生活不能得到最低保障的时候,当然首要的任务是活下去,努力做到能够养活自己和养家糊口,他必须发挥他的脑力和体力来为这个目标奋斗,他的精神生活只能是物质生活的附庸;但是这一点一经达到,“温饱”已不成问题,他就应该考虑把他的生命结构“颠倒”过来,使他的物质生活为他的精神生活服务。”这句话我还是很赞同的。因为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其实到最后都是得不到的。这里想起自己在贴吧与一个吧友的讨论,其中一段就是论述道类似物质上的和自我精神上的完成,这里便把那段话的原文引在下面:
人有灵魂吗?我觉得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我们是如何定义灵魂的。很多人把灵魂理解为依附于肉体却又独立的存在,并且不随肉体的消亡而消亡。
暂且按这个看法来讨论的话,我觉得人有灵魂吗?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我希望人有灵魂吗?我为什么希望有或没有呢?有或没有最现在的我有什么影响呢?
什么构成了人的欲望?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会有人的欲望呢?我想先列举一些人们最熟知的欲望:求生欲、性欲、支配欲、求知欲。
一、求生欲。为什么把求生欲,也就是生的欲望放在第一位呢?很简单,因为如果没有求生欲,没有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的希望,人类根本不会出现,更别说是延续到如今。我觉得生命最根本的就是其求生的欲望,维持自己延续的欲望或者倾向。这样生命才得以延续和发展,得以向更加复杂,更加有益于自身在环境中尽可能维持“自我”的结构发展。
二、性欲。如果没有性欲,很简单的,人们也根本不可能延续下去。你也许可以说,没有性欲可以通过人工受精啊。首先,人工受精是现代才发展出来的技术。其二,怕是人工受精相对应的人体结构也是人类长期在历史的长河里过滤下来的。
三、这里,我已经很明显的倾向于进化论了,如你说的,我初中的时候也是一个彻底的以唯物角度看待事物的人。这里的解释我也是完全按此逻辑来讲述自己的看法的,所以我在这里便停止叙述自己的看法了,因为我的倾向已经很明显了。不过这样的表达明显的和我们上述的讨论脱离了,我更愿意把你的发问理解为对我们以上讨论的延伸。其实我们在上面的讨论中虽然没有达成一个最后的结论,可是其中彼此的倾向和理解也已经表达得差不多了。我觉得接着自己上面的叙述来讨论这个话题有利于我们这个帖子的主题“快乐能被拥有吗?”
其实我觉得对于这个问题时,你的表述倾向于把快乐理解为“对于欲望的满足”。可以这么说吗?如果不是还请见谅和指正,这里为了接下来我的叙述和对自己看法的表述,我先这么无礼的假想了你的看法吧。
也许这就是我开始偏离自己在这段话的上部分叙述的开端吧,就是我把快乐定义为“不是因为欲望的满足,而是对欲望的控制”。因为对于欲望的满足,大多时候我们是要借助外界的刺激的,也就是说是一种“拥有”,是一种对外界的支配欲。比如你说得到一瓶牛奶,其实这便是一种拥有,是一种支配。而我说,快乐是不能拥有的,而是内化的。你用牛奶的例子说明:“然而当我去深究的时候,似乎发现无论是我得到了一瓶牛奶

还是我快乐了

,这里面都有这么一个共通点:我到达了某种状态。”我觉得这其中的区别是质的区别的。一个是对欲望的满足,另一个是对欲望的控制,对自我的把握。你又通过下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经过一个难以描述的过程(受到各种刺激调节体内化学成分分泌诸如此类……)达到快乐的状态。”来表达了,无论是怎样的快乐,在唯物角度上是一致的。可是我觉得并非是这样的。如果你通过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达到这么一种“快乐的状态”,那么为了维持“体内化学成分分泌诸如此类”所达到的高度不变,必须进一步向外界索取更多的“牛奶”来维持,不然就会因为随之而来的“体内化学成分分泌诸如此类”的水平下降而感到失落。就像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如果自己突然得到1000万就会很开心,生活会变得很好一样。可其实,那些真的经历了这些变化的人,只是在前段时候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快乐,在随后而来的日子里,他们快乐的比例并没有比我们高。我们因为公交堵车而烦躁,他们因为今天早上的早餐不可口一直闷闷不乐。随着他们的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我们却通常会忽略他们随之而大幅提高的“需求水平”。然而我描述的另一种快乐,也就是我说的“这之前你也必须要明白,你所这么做的理由并非它会使你快乐。”中的快乐。也许你想说的是那也是快乐,而我想说的时,虽然那一刻我们可以感到短暂的快乐的感觉在自己身上的停留。但是我们却不能说那种情况是快乐被拥有的。因为拥有最明显的一个特征便是支配权,而我们并没有这个特征,相反的,我们对它的离去无可奈何。而从这里边涉及到我说的另一种快乐,一种被称为“内化的快乐”。不是通过对欲望的满足,相反的是通过对欲望的控制。这里以我们的一句古语来结束吧,就是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想这里又一定程度上脱离了自己初中时很纯粹的用唯物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方式,可其实我更觉得是唯物角度上的一种延伸。